深圳政协委员:深化深港澳合作 共建国际大湾区
2018-01-16 湾区城市群
港澳委员关恩赐在港澳委员座谈会上发言。 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摄
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推动深港澳互利合作?15日,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举行的港澳委员座谈会上,委员们围绕前海、河套地区发展和人才引进等多个领域积极建言。
深港联合建设大湾区交通枢纽
“深圳应该从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中寻找新机遇——利用好这一契机,进一步巩固深圳在生产要素配置上的全国中心地位,实现深圳未来成为全球分工体系高地、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增长引擎的目标。”市政协委员方舟说。
深圳要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积极作为,方舟认为,深圳应该用好两大平台,这两大平台就是前海跟河套地区,同时做好深港综合交通枢纽规划。
“前海一定要用好香港这张牌,积极争取自由港政策,从而实现生产要素能够在特殊区域内自由流动。”在具体的推进上,方舟提出,人才方面希望前海能够借鉴香港的政策,对全球的人才实行落地签证,包括境外人才在内的个人所得税同港澳看齐。在金融方面,要深化深港澳金融业合作创新,服务大湾区实体经济,进一步完善和改革金融体系。
另一方面,方舟建议河套地区应与前海共同升级为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级战略平台。同时,深圳也应将河套地区作为科技创新产业化重点平台,助力深圳建设全球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方舟提出,当前,深圳要做好深港交通枢纽在大湾区的规划:“未来深港两地在这方面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应该深港联合向国家申报湾区交通枢纽,推动包括铁路、海陆空的协作。”此外,方舟还建议深港在空港合作、地铁接驳等提前做好规划,服务湾区发展。
为人才提供国际化的科研创新平台
粤港澳大湾区应该吸引什么样的人才?市政协委员徐扬生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国际化的经济区域,有着国际化的开放程度,面向的是全球市场,因此要吸引的是有着良好的语言能力和宽广的国际化视野、有着强烈的创新意识和风险意识、掌握国际化的专业知识和设计能力以及能够跨文化交流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为大湾区的经济发展输入世界领先的技术,以源源不断的活力满足大湾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长远需求。
那么怎么引进人才呢?徐扬生给出了建议:“首先我们需要有正确的评估体系,对一流人才委以重任,让他们成为选拔人才和引进人才的核心力量,确保人才引进的良性循环。其次,深圳和大湾区除了提供合理的薪资待遇以及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的环境,还必须为人才提供国际化的科研创新平台,让人才能够实实在在地做事业,也没有后顾之忧。”
在谈及人才引进时,不少委员提到,税率问题是阻碍高层次人才来深的一大问题。对此,方舟也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在大湾区做规划时,可以参考欧盟内部边境城市纳税安排。比如说法国跟德国有很多居民跨境工作,每个国家的个人所得税率不一样,但是边境城市跨境工作的居民,可以选择较低的税率纳税,我们大湾区的规划是不是可以参照一下这方面的国际范例?”
在深圳建深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2017年举办的‘深澳创意周’活动成果丰硕,为两地优势产业的互补性合作,提供了一个直接、快速的对接合作平台。建议在此基础上,共建‘深澳创意经济走廊’。”来自澳门的市政协委员关恩赐说。
关恩赐认为,深澳两地应继续办好“深澳创意周”,并使之成为常设性活动品牌与平台,拓展深圳先进的科技、文化、旅游等产业市场,通过澳门向葡语系国家辐射。同时,他建议借鉴“深港创意产业”合作经验,在深圳选址建设“深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该基地将实现深澳两地产业特别是创意设计产业及青年创业合作的常态化、长期性和可持续性,成为打造“深澳创意经济走廊”的核心载体和助推器。
加快陆路通关建设 试点扩大水路通关
在粤港澳大湾区,如何让各地人员更便捷地流动?市政协委员王明凡建议尽快开通莲塘口岸。“着眼长远,站在更高层面规划建设好莲塘口岸,让其发挥好推动深港深入合作乃至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重要跨境设施作用。与此同时,要合理布局,努力避免出现此前口岸出现的老大难问题,如货运和客运功能设计定位、对周边交通造成影响等。”
市政协委员林晓辉除了对陆路口岸的改扩建以及管理上提出不少建议外, 还把眼光投向水路口岸,提出实施扩大粤港澳水路通关措施。他建议,可大力推进粤港澳游艇自由行政策落地,例如成立专案小组制定统一的清关程序,设立一个涉及海关、边检、卫生检疫等多方部门的游艇清关资源共享平台,加快游艇过境审批,并且率先在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试行深港游艇自由行、争取在蛇口太子湾邮轮母港实施外国旅游团队乘坐邮轮入境15天内免签政策等。(记者 周元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