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在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定位设想分析报告
2018-01-15 湾区城市群
编者按: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表彰“全国统计系统先进集体”,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东莞市统计局是此次全省唯一获评的市级统计局。
近年来,东莞市统计局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各项重点工作,认真履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统计监督等职能,为新常态下东莞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统计保障。
为更好地服务东莞经济社会发展,东莞市统计局还就“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迈入万亿元俱乐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等多项专题开展分析研究,认真履行统计服务决策的参谋助手作用。今日摘编刊登东莞市统计局经验材料《东莞在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定位设想分析报告》,敬请关注。
2017年,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对于东莞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和战略机遇。东莞处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毗邻香港、广州和深圳,接受辐射带动的效应将进一步显现。东莞强大的制造能力、健全的产业链和强大的服务业,其作用必定得到进一步发挥。
一、湾区对比分析及研究启示
通过对比分析世界著名湾区经济地区的发展情况,总结其主要特征,探究湾区经济发展阶段和形态演变的过程,有助于粤港澳大湾区寻求更高层级的湾区发展之路。
(一)成熟的湾区经济体需要具备超级体量
按照中位数计算,纽约湾区、东京湾区和旧金山湾区的面积大约在2万平方公里左右,总人口在2000万人左右(其中高校学生在100万人左右),人口密度在1000人/平方公里左右,港口年吞吐量在1000万标准集装箱左右,GDP产出在1万亿美元左右,这在全球范围内都可归为高密度、高产出的超级发达地区。而粤港澳大湾区在面积、总人口(高校人口)、人口密度、港口年吞吐量上均超出或大幅超出上述中位数指标,GDP也达到1.36万亿美元,应当说具备了构建湾区经济的基本体量。
(二)成熟的湾区经济体需要在特定领域具备超级影响力和超级集中度
纽约是世界经济、金融、文化和传媒中心,尤其在金融领域,其股票交易量约占全球45%。东京则是亚洲经济中心以及日本的政治、金融、制造、物流和文化中心,GDP产出约占日本全国的40%。旧金山湾区则是全球科技中心、创新中心。而粤港澳大湾区也具备了不俗的表现,如香港和深圳证券市场股票交易量超过了东京;地区GDP集中度(即占全国GDP比重)达到12.52%,超过纽约和旧金山,并且不存在明显的短板(如旧金山没有证券市场),同时在航运物流领域更是体现了自身独特优势。
(三)成熟的湾区经济体需要依托核心城市的引领发展
湾区经济十分倚重周边广阔腹地的承载扩充功能,但其核心城市在引领整个湾区发展方面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比如,纽约湾区和东京湾区呈现出明显的“单核”区域特征,其中纽约市占据了纽约湾区85%的人口和89%的GDP。相比之下,粤港澳大湾区所处的环珠江口地区则显现出“多极”的均衡化态势,广州、深圳、香港各自占据了重要分量,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该地区尚未演化到成熟湾区经济体的阶段特性。因此,如何整合广州、深圳、香港乃至其他城市的优势资源,做到进一步的区域协同和集聚发展,将是重大课题。
二、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内涵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筑更强大经济纽带的重要支撑。粤港澳地处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要冲,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有助于形成区域发展合力,深化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发挥粤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区域增长极辐射带动能力。改革开放30多年来,粤港澳区域协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城市群。大力发展湾区经济,就是要以全新视野,在新的国际化坐标下,实现更高层次的全球经济合作,努力推动粤港澳迈入世界一流湾区行列。
一是打造“自由港”。“自由港”的内涵包括生活自由、贸易自由、人才自由。“生活自由”指参照台湾地区自由行模式,在对外通行待遇上向港澳地区看齐;“贸易自由”指依托广东改革开放先行地的优势,以香港自由港模式为发展目标,申请建设区内低关税或零关税区,打造全国外贸“桥头堡”;“人才自由”指依托开发包容的社会环境,对于高级人才,给予区内自由定居、择业、受教育等便利,集聚国际型人才。
二是发展专业服务。专业服务包括专业医疗服务、专业质量监测和专业金融服务业。“专业医疗服务”依托港澳优势,补强区内医疗短板,引入国际医疗团队,打造全国专业医疗服务强区;“专业质量监测”指依托广东现有的国际发展优势,制定并引入一套国际认证体系,满足人民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专业金融服务业”指大力扶持和发展高端特色金融业,降低优质企业融资成本,形成金融对经济的强力助推。
三是实施“工业分散”、错位发展战略。世界三大湾区服务业占比均超过80%,广东服务业比重仅为50.6%,发展空间巨大。接下来,建议广东省要立足发展服务业,实施“工业分散”、错位发展战略,在珠三角地区重点发展服务业和总部经济,提高制造业准入门槛。粤东和粤西地区重点充当生产者,而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应成为消费中心。
三、关于东莞在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定位思考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纳入了国家战略,拓展了东莞的发展空间,在新一轮发展中,东莞可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战略机遇,紧紧依靠自身强大的现代制造业基础,与区域内其他城市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一)注重实业发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成果转化基地。东莞具有强大的制造业基础,产业链完整,配套齐全,并且拥有松山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滨海湾新区、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等产业发展平台。因此,建议发挥我市的比较优势,错位发展,以发展实体经济为主要方向,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成果转化基地。
(二)注重专业服务业发展,打造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依托松山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散裂中子源项目带动,以检验检测为主导,引进国际先进检测设备和标准,服务东莞实体经济。鼓励和推动民间资本进入医疗领域,弥补公共资源不足的缺陷。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积极培育物流、服务外包、会展经济、商务咨询等新增长点。
(三)鼓励手机企业创新。随着华为、步步高、欧珀等大型手机企业高速发展,手机行业对东莞经济贡献率大幅提升。然而,从国际经验看,也有案例值得我们借鉴。历史上,诺基亚曾是全球手机行业的领导者。然而,随着苹果、安卓等新操作系统手机的兴起,诺基亚的市场占有率急剧下降,2013年被微软公司收购。建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本土手机产业的发展,把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四)注重移民对城市发展的作用。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东莞的外来劳动人口将继续长期保持较高水平,对外来人口的研究和分析外来人口对城市经济社会的影响非常迫切。东莞作为移民城市,要更加注重移民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对东莞外来人口政策进行充分研讨。
(五)发挥好散裂中子源辐射带动效应。位于东莞大朗的中国散裂中子源,预计于2018年建成,将为我国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化学、物理学和工程等领域的物质微观结构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手段。散裂中子源作用不容忽视,将带动本地科研水平提升。我市要加快建设科学城,形成科研机构聚集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六)利用好欧美资源,大力提升东莞的产业层次。从目前贸易数据看,我市与欧美的贸易份额仍然较小,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接下来,建议我市通过分析国内国际产业发展趋势,以欧美为重点接洽对象,拟定既符合国际产业发展方向,又有效发挥东莞要素优势的产业导向目录,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七)提升东莞的国际化水平。目前东莞的外贸依存度很高,但东莞的国际化水平相对较低,建议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环境。重视市场规范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入驻。完善人才战略和人才政策,加快建设开放的人才市场体系,加强国际人才交流市场及国际高新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建设。
(八)应对人口红利消失,提高劳动生产率。近年来,用工正成为制约我市制造业发展壮大的新问题。可以说,东莞继续依靠低劳动力成本竞争的发展模式已不复存在,东南亚的竞争分流日趋严峻,建议市委市政府下一步更加注重发展高技术密集型产业,加快推进“机器换人”,提升产业层次。
(九)发挥创新驱动作用,加快科研成果转化。目前我市也创建了一批科研平台,引入了一批创新团队、领军人才,对我市提升科技水平提供了一定的支撑。下来,要利用好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和杠杆撬动作用,带动民间资本投入,进一步发挥我市已有的科研平台、创新团队和专业镇的作用。
(十)优化干部队伍。打破人才流动壁垒,组建一支懂经济、敢担当的经济工作队伍。树立“有为有位、专家治莞”的用人导向,在干部任用上首先打破部门、地域、身份等界限,按照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真正让干部把专长和特长优势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