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医疗

粤港澳大湾区可建立治未病平台

2018-01-11 湾区城市群

QQ截图20180111145341.jpg

1月9日,与会专家围绕中医药发展议题作演讲。 本版图片 《东江时报》记者朱金赞 摄

■《东江时报》记者侯县军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卫生与健康合作大会中医药发展专题会议9日下午召开,国医大师王琦、吕景山、周岱翰以及香港大学中医药、南方医科大学专家学者围绕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治未病、针灸、中西医结合等话题展开讨论,纷纷为中医药发展“把脉开方”。

王琦:

在粤港澳大湾区推行治未病工程

“中医治未病处于什么样的水平?遇到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导、中医体质学创始人王琦带来中国中医治未病发展的研究报告。他说,人类疾病有26000种,

疾病越来越多,医学却赶不上发病速度,带来严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这需要将疾病关口前移,将治未病放在战略作用的地位。

“未来要从疾病医学到健康医学转变,中医要在治未病中发挥主导作用。”王琦称,根据调查,有84.55%的人认为中医健康干预应纳入医保,有68.78%的人认为中医健康咨询应纳入医保,干预类产品纳入医保的愿望最强烈。此外,调查人群对“治未病”可愿意接受的付费额度绝大部分集中在200元以下。

王琦认为,中医要想进入健康治疗领域必须要形成技术,同时拟定治未病服务标准,让群众少生病、晚生病,而中医体质辨识对调理健康指数和控制疾病发生都起到很好的作用,成为群众最受欢迎的项目。

“目前,体质辨识中心在全国广泛建立,取得了良好的医疗实践。”王琦称,他希望在粤港澳大湾区推行治未病工程,建立治未病平台,利用大数据、信息化、科研的支撑,打造健康产业。

吕景山:

学中医得按照中国的传统文化来思考

国医大师吕景山演讲时,着重回顾了自己从医60年的体会,以阐明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

“这么多年,我就是一个看病的大夫。”吕景山说,多年来,他坚持用中药和针灸治病,针药并用,提高疗效。在学术上,他师古不泥,独辟蹊径,按照辩证法的观点,形成对药理论、对穴理论和对法理论。

吕景山还对中医走向世界作出了贡献。多年前,吕景山随中国医疗支援队到非洲喀麦隆支援,当时遇到了一个突然失语的病人。法国医生治疗半个月后没有起效,用当地的土法治疗也没有效果,最后到了吕景山手上。他了解到,该患者是一名工人,是被老板训斥之后生气失语的。吕景山遂施予针灸,开穴泄气,几分钟后,该患者病情缓解,恢复说话能力。这引起当地人啧啧称奇,中医在当地传为美谈。

吕景山师从名医施今墨,所编著的《施今墨对药》等著作,被译成日文、韩文等多个版本,在世界传播中医。

“我进入临床后,重点传承和传授。”吕景山说,学中医,得按照中医的思维、按照中国的传统文化来思考,这样才能取得比较好的疗效。

周岱翰:

治未病对癌症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治未病理念是先进的医疗模式。”国医大师周岱翰在发言时认为,治未病对癌症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中医治疗应贯穿癌症诊治全程。

周岱翰称,目前,我国癌症高发的主要因素是人口老龄化,其他致癌因素中包括空气环境污染、不健康饮食、身体活动不足、肥胖、吸烟等。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以及不良生活方式广泛存在,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还将不断上升,防治任务异常艰巨。针对当前我国日益严峻的癌症发病情况,在恶性肿瘤防治策略中运用中医治未病理念和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治未病”作为中医学先进的医疗模式具有以人为本和辩证施治的特点,与美国提出并在当前热潮高涨的 “精准医学”,在医疗目的上相通相融。

“粤港澳大湾区内有巨大的经济实力,医疗资源丰富,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周岱翰称,但经济如此发达的地区,对癌症的防治却不尽如人意,如未能普及首诊医师负责制、防控过度治疗和肿瘤防治进社区。相关调查显示,健康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0%—40%,当前影响健康的最大威胁是癌症。

周岱翰认为,应更新治癌思维,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健康产业。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肿瘤最为鲜明的特色。中医治疗肿瘤首先把人看成一个整体,以肿瘤患者的病理、生理过程为靶点,通过望、闻、问、切四诊进行精确的辨证论治。此外,推广治未病,发展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新的健康产业。

相关:粤港澳大湾区 建立 平台
作者:东江时报 来源:东江时报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私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本号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湾区城市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