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城市中心!惠城南站高铁新城打算这样建
2018-01-08 湾区城市群
去年底,惠州北站高铁高标准的规划建设方向备受期待,这也让市民对惠城南站高铁新城如何发展高度关注。日前,惠州市住建局在2018新年伊始就为市民带来了好消息,对外公示了《惠州市惠南地区分区规划(草案)》(以下简称“《规划草案》”),将以惠城南站、新会展中心作为支撑,将惠南片区打造成广汕高铁的重要枢纽新城。
《规划草案》发布的同时,市住建局还一同公示了《惠州市惠南地区空间战略研究(草案)》(以下简称“《战略研究》”)统筹区域整体发展。结合惠南在城市版图中的位置布局定位为未来惠州的远景城市中心,打造成集高铁、城市轨道、高速公路于一体的粤港澳大湾区区域交通枢纽。
对于惠南新城的建设预期,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域还将打造成五大发展理念的城市先行示范区。严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和生态的协同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 张峰
3区120平方公里土地纳入新城规划
记者在规划公示的区域示意图上看到,惠南新城位于惠城、惠阳、仲恺3区交界处,主要涉及惠城、惠阳两区的用地。规划范围北至惠城四环南路,西至镇隆镇和惠环街道行政边界,东至良湖工业园,南至357省道,总用地面积达到119.84平方公里。
根据《规划草案》,惠南新城建设还将把新会展中心、惠南高新园、高职院校等区域纳入其中,打造惠州的产业合作与创新产业平台区。
在惠南新城的功能布局上,综合交通枢纽将成为基础。得益于广汕高铁在该区域设置惠城南站,以及惠州地铁1号线、惠大高速等轨道、公路交汇,该区域将形成较大规模的交通集散枢纽。高新产业园区,以及高职教育校区等布局则为高新科技制造、教育、科研、孵化等创新型产业发展创造基础。而新会展中心的建设和运营又将为区域商贸物流、金融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助力,形成多元的综合性城市功能区。
《规划草案》也对新城的发展规模作出限制,规划建设用地控制在约59.9平方公里,占总用地规模49.99%,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52.15平方公里。人口的集聚则按照50万人口进行控制,保障区域的产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此外,该区域规划的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和工业用地面积分别达到1069.98公顷、1171.89公顷,占据区域城市建设用地近一半的规模,凸显了区域交通枢纽和产业集群的地位。
新城形成“一心两轴四组团”空间布局
新城还将搭建创新产业平台、集中发展现代服务业。
依托该城市职能定位,《规划草案》和《战略研究》均指出,该区域将在空间布局上形成“一心两轴四组团”的总体空间结构。《战略研究》则进一步明确了新城在承接城市职能和产业布局方面的方向。
其中,“一心”是指依托惠城南站、城市轨道站和长途客运站一体的综合枢纽建设,以及三栋镇区商业服务业的基础打造综合服务核心区。借助区位和交通优势,在枢纽北部用地相对平坦的地区和三栋镇北部,配置商业商务、新型物流、文体、金融、城市滨水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功能区。在新城用地属性示意图上可以看到,该区域密集分布着物流交通用地和商业、居住用地,土地将以高密度的建筑开发为主。
“两轴”则分别为依托金山大道串联高铁枢纽中心的城市拓展轴和依托水系廊道串联沿线的湿地公园、大型滨水绿地、鹿颈村传统村落的绿色生态景观轴。其中城市拓展轴主要依托集中布局高等教育和职业学校、科研产业园区等,着力构建产学研一体化整合发展格局;而生态景观轴则纵贯淡水河和西枝江廊道和岸线湿地滩涂,打造自然滨水景观休闲、养生养老等功能的绿色产业带。
“四组团”分别为促进科技研发和科研成果转化的教育科研组团;依托高铁站、新会展中心运营完善新型物流、文体、金融等城市功能,进而形成现代服务业组团;以及整合淡水河以西的惠南高新产业园、惠城区高新产业园三栋中心园、三栋镇及鹿颈村,和淡水河以东鸿海精细化工园和惠阳信息城项目的建设,吸引深圳产业转移形成的两个高新科技产业组团,总规划用地规模接近100平方公里。
那么,南北两个新城有何区别?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比此前惠州北站高铁新城的规划,《规划草案》规划的惠南新城区域有着更为成熟的产业基础和开发条件。这也使得该新城建设除了交通枢纽的功能定位之外,还能赋予足够的城市职能功能,这对于后续新城发展,以及人流、物流的集聚将很有优势。
构建密集的路网完善新城交通格局
《规划草案》对惠南新城内部的交通路网、休闲绿地,以及生活配套设施的建设标准也进行了明确。
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总规划面积达到1069.98公顷的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将很好地对该区域内外交通体系进行完善。
在对外交通规划上,未来的惠南新城仍将保留着惠大铁路现状,同时新建广汕客专线路设置惠城南站、预留东部沿海客专通道和深惠城际轨道通道。高速公路环节则新增河惠莞高速,与既有惠大高速、潮惠莞高速形成“两横一纵”高速公路结构。
城市内部交通则将按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级控制。其中,四环南路、惠南大道、科技园大道、S357和东部快速路等组成“两横三纵”的快速路骨架;金山大道、南站南路、南澳路、明德路、演达路等形成“五横四纵”的主干路系统;以及南站南路、金城路、新兴北等次干路和支路系统。
结合区域较高强度的开发建设预期,针对区域未来将出现的人口、社区集聚的局面,《规划草案》特意对新城的城市公共交通进行了阐述,明确主要采用城市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两种方式。城市轨道交通为规划建设的城市轨道1号线,同时规划设置公交场站15处,充分满足市民的搭乘需求。
与此同时,宜居环境的构建也被摆在重要位置。《规划草案》将构建起“森林公园—公园绿地—开放空间廊道”的绿地系统,布局用地规模仅次于工业和交通用地的绿地与广场用地996.27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4平方米左右。
利用水域资源打造的水域系统结构同样值得关注,沿着西枝江和淡水河构建亲水景观带,并因地制宜打造莲塘布、鸡笼坑和淡水湖湿地等多个水体中心都将更为有效的助力新城的产城人融合集聚。
此外,在生活设施配套环节也将按照高标准实施,将构建起“市级—区级—居住区级”的三级公共中心体系,高等教育学校、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新会展中心将集中布局。同时还将规划区级和居住区级公共服务中心16所,为居住组团、工业园区提供有效的配套服务。
■延伸
3座高铁新城串成一个整体
根据《规划草案》,惠南新城区域将集中布局广汕高铁惠州南站、城市轨道1号线站点,以密集的交通路网实现对城市各区域的交通连接。
具体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的沟通,在该区域设置集散车站的城市轨道1号线南北将分别延伸至惠州北站和惠州南站,通过站点间的接驳转乘将有效通过赣深高铁、厦深高铁完成与深圳、香港等多地的沟通连接,3座高铁新城也将串联成一个关联整体。
与此同时,通过轨道的连接,位居惠州市区南北两端的高铁接驳站点也能够实现与中心城区的快速沟通。惠城南站区域密集的路网布局,以及便利的公共交通设施则进一步实现城市各区域间往来变得更加方便。
6平方公里湿地公园成生态担当
记者注意到,惠南新城除了被赋予产业和创新职能,在生态建设环节也足够担当。在《规划草案》和《战略研究》中,在西枝江与淡水河的交接处将规划建设一处集生态保育、都市农业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湿地公园:淡水河谷公园。
据规划资料显示,淡水河谷公园位于三栋镇淡水河与西枝江交汇处,用地面积约6平方公里,现状主要为淡水河两岸滩涂及鱼塘、农林地。根据规划预期,未来区域将打造具有岭南特色,集生态保育、科普教育、都市农业、休闲旅游、科学研究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湿地公园。
该局相关负责人说,淡水河谷公园的规划建设符合保护淡水湖地区湿地资源的要求,也改善了当前城市南部大型综合公园不足的局面。由北向南,该湿地公园依次串联起淡水河两岸的科技小镇、田心中央公园、德赛生态公园、鹿颈村、惠南中心公园、淡塘村等休闲产业区。
9个居住组团将建城市新住区
据《战略研究》展示的区域区位和产业布局方向,惠南新城将成为城市的教育智慧集中聚集区,商贸金融现代服务区,以及产业合作与创新产业平台。总控制规模达到50万的人口数量则意味着区域将形成产城人融合发展局面。
如何住下来?规划中划定的居住用地面积为866.76公顷,占总城市建设用地16.52%,结合产业布局供规划布置9个居住组团,并结合区域的山水资源优势构建淡水河湿地公园等多个绿地休闲场所,完善宜居环境。
在布局上,据规划公布的新城土地利用规划图显示,居住用地集中分布于新城北部承接金山湖住宅区区域、惠城南站周边,以及三栋现代服务区。
结合目前城市向南的发展趋势,以及金山湖高尚住宅区开发进入中后期阶段逐步南移的势头,惠南新城的居住组团无疑将成为城市新住区的集中开发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