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 资讯

深挖生态资源优势,惠东全线融入大湾区建设

2017-12-27 湾区城市群

12月26日,2017惠东滨海论坛在惠州市惠东县巽寮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为“拥抱大湾区 共筑优质生活圈”,论坛由南方日报社、中共惠东县委、惠东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多名专家学者在论坛上为惠州惠东参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出谋献策。南方日报调研团队在论坛上发布了《全球视野下惠州惠东参与大湾区建设路径研究暨惠东滨海问策全球调研报告》。

    

构建山海统筹发展示范县

    

作为国家战略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推进,惠州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城市和门户枢纽,近日召开的惠州市委全会提出,惠州市将发挥独特的区位、资源、产业和生态优势,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合作承载区、科技产业创新活力区、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区、绿色低碳发展样板区以及连接粤东粤北和闽赣区域枢纽门户。

    

位于珠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最东端的惠东,可以说是“大湾区之角”。发挥区位地理优势,并且借助不断完善的立体化交通网络,惠东正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连接粤东粤北、闽赣区域乃至长三角地区的重要节点。

    

大湾区时代,滨海区域的地位与作用更加凸显。惠东拥有长达218.3公里的海岸线,约占惠州全市海岸线的3/4,与新加坡海岸线总长接近。这条“黄金海岸”坐拥巽寮湾、双月湾、海龟湾等奇观美景,在滨海旅游、清洁能源等产业领域拥有广阔的发展潜力。

    

当前,惠州正在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惠东滨海区域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禀赋,再加之现代化的住宅社区商业配套等,这一区域可以成为惠州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的生动样本;惠东正在构建山海统筹发展示范县,这里还将是惠东未来发展的强大引擎……

    

《惠东滨海问策全球调研报告》发布

    

在论坛上,5万多字的智库型成果——《全球视野下惠州惠东参与大湾区建设路径研究暨惠东滨海问策全球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现场发布,南方日报调研团队将该报告转交给惠东县。《报告》获得专家学者和当地党委、政府相关负责人的高度评价。

    

在论坛举办之前,南方日报调研团队开展了“拥抱大湾区 惠东滨海问策全球”大型调研活动,在对惠东滨海家底进行全盘梳理的基础上,带着问题与思考,走进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东京湾区等世界著名湾区,并前往新加坡、三亚、厦门和青岛等国内外著名滨海城市,为惠东滨海发展寻良策。

    

《报告》首次在全球视野和国际坐标下全面系统审视惠州市惠东县的基础与现状、优势与不足、机遇与挑战,在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一流湾区、构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的背景下,探讨研究惠州惠东如何发挥优势、补齐短板、抢抓机遇、探寻路径、找准定位、加快发展,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南方日报调研团队通过调研发现,在三大国际湾区中,几乎都能找到至少一个以生态和产业兼具著称的城市。为此,《报告》提出,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惠州可积极对标世界级湾区,建设国际化生态型现代产业名城。而生态优良的惠东也可从中寻找机遇。地处珠三角连接粤东咽喉位置的惠东,也有机会发展成粤港澳大湾区东部枢纽门户。

    

主题演讲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贸易和投资研究室主任王海峰:

    

注重品质建设和服务质量提升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贸易和投资研究室主任王海峰带来了《粤港澳大湾区打开惠州(惠东)开放创新空间》的主题演讲。他说,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高水平自由贸易网络的角度,推动建设全面开放的新格局,启动新的改革创新进程。这是国家赋予大湾区的历史使命,惠州、惠东应该当仁不让地接下这一任务。

    

王海峰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四个关键——商品、资金、信息、人的流动,其中人的流动是最关键的。人的自由流动,在未来可能会为惠州、惠东的发展创新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惠州紧邻深圳、香港,是珠三角连接粤东、海西经济区乃至长三角的门户,又具有独特多样的滨海生态环境,特别是大湾套小湾,每个湾都有特点,未来都有潜力成为经典。

    

王海峰说,在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惠州惠东的发展需要注意5点:一是要服务中等收入家庭,避免落入过于高端化的误区;二是要注重品质建设,品质要注重细节;三是要提供有良好信誉的产品和服务;四是要注重提升服务质量,走出假日经济的怪圈;五是要注重打造文化、品质和精品之湾。

    

王海峰说,惠州惠东要充分挖掘生态环境的潜力,要注重生态休闲的品质,尤其是要注意培育服务港深的商务会议品牌,要打造四季旅游胜地。特别是在稔平半岛一带,这里有海洋、沙滩、古城,有海龟和红树林保护区,如果能串联整合起来,可打造一个具有惠东特色的滨海品牌。

    

中山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毛艳华:

    

用“旅游+”吸引更多人来消费

    

中山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毛艳华带来了《惠州惠东如何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的主题演讲,他首先回顾了深圳、东莞等地的发展历程,认为这些城市之所以得到快速发展,一是由于良好的区位优势,二是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机遇。

    

毛艳华说,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开放程度成熟,易于形成更为开放性的体制、机制,吸引全球要素,高端资源,并将在生命、生物科技、互联网、人工智能、智慧制造、智慧城镇等领域获得新的竞争优势。

    

毛艳华认为,在此背景下,湾区内城市的发展也必须抓住机遇,发挥自身的优势。具体而言,他建议惠州惠东要全面对接广深科创走廊,想方设法承接人才、学科、产业,甚至可以利用滨海城市的优势,争取一些国家科技装置在这里落户;此外要发展临海绿色智慧产业,规划专业化的创新产业群。

    

毛艳华还认为,惠东应该提升城市品质的内涵。这种旅游城市的内涵,可以考虑“旅游+”的方式,通过旅游带动各种要素在惠东住下来、停下来,在这里消费生产生活。同时,还要加强和香港的经济联系,打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姜洪庆:

    

打造特色鲜明的“大湾区之角”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姜洪庆演讲的主题为《惠东的机会——全线融入大湾区》,他说惠东有山有水有文化,可谓山海通达,人杰地灵。惠东地处珠三角最东端,可以说是“珠三角之角”,也是“大湾区之角”。在“角”的概念上,中国传统文化认为“金角银边草肚皮”,这样的金角聚集了空间和物理要素,可以在后期发挥更大的作用。

    

姜洪庆说,从城市发展来看,原来惠东发展靠大山,是“山的统筹”。现在靠海逐渐发展。惠东实行“双城一体”发展战略,整个经济发展形态从北部地区往南部地区延伸,在这种大环境下如何让整个区域联通,是惠东必须思考的问题。对于惠东来说,目前的经济体量南北分开,双城的概念也是应时而生,这里的建筑面积巨大,稔平半岛区域未来会达到非常巨大的建设量。

    

惠东是目前全球仅有的两个大陆架上海龟“产床”之一,无疑是生态资源非常丰富的区域。姜洪庆说,在整个珠三角,惠东仍然是属于凹地,具有极好的区位优势。他希望惠东从北向南,从山到海,全线融入整个大湾区的建设,寻求珠三角人口、科技、产业、资本的转移路径,并形成自身的特色。

    

海南大学客座教授、惠州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项目组负责人、雅克设计有限公司总规划师何林林:

    

空间发展应以区域发展廊道为基础

    

海南大学客座教授、惠州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项目组负责人、雅克设计有限公司总规划师何林林的演讲主题为《惠州沿江向海发展 惠东滨海新城的发展》。何林林20年前就来过惠东,在演讲中,他回忆了20年前带着4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博士在惠东调研的情形,“当年给我拿的第一份文件是全国惠东百强县的文件”,何林林说,历经20年的发展变迁,惠东发生了很多内在和外在的变化。

    

在演讲中,何林林展示了一张惠州市域的空间结构发展图。他指出,惠东是惠州唯一的一个拥有三条区域发展廊道的县,沿海沿山地带形成了一个很大的生态体系,因此惠东在编制城市整体规划时,空间发展应以区域发展廊道为基础。

    

何林林曾经前往旧金山湾区调研。在参观了旧金山的城市公园以后,他发现,公园对于一个城市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形成了城市特殊的生态环境,经过百年仍然是一个极具魅力的地方。

    

“多年的惠东情结,让我更加关注这个地区到底用什么样的思路,用什么样的手段去做某些事情,这是我最终要追求的目标。”何林林认为,惠东必须思考突破行政界限的藩篱、实现区域协同,实施海洋经济战略、创新驱动战略。他认为,惠东的未来不仅需要强化区域整合,与区域发展战略对接,释放要素效率,搭建多元平台等,更要寻找到“小支点、大杠杆”。

    

热议

    

调研成果提供可借鉴蓝本

    

南方日报调研团队开展的“拥抱大湾区 惠东滨海问策全球”调研活动受到多方关注,相关报道获得多方肯定。参加论坛的嘉宾和通过南方+看直播的市民网友纷纷点赞相关报道。

    

惠东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党工委书记毛振辉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于巽寮的发展来说是新的机遇,“调研报告里面包含了世界三大著名湾区和众多国内外滨海城市的规划和发展启示,对于滨海资源丰富的巽寮而言,这些先行者的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参考借鉴,比如在规划、交通、产业、环境风貌等方面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蓝本。”

    

惠州市房地产业协会秘书长刘潇认为调研的成果“干货满满”,调研报道提出的意见建议对于惠东滨海的发展非常接地气,实操性很强。“活动的举办对于惠东来说,架起了惠东与外地滨海城市的连接桥梁,惠东滨海的视野格局也打开了。”

    

网友“曹建明”认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东部门户的惠州,应该发挥惠东这片滨海区域的桥头堡作用,借鉴全国、全球在海岸规划、海岸线保护与开发上的成功经验,为自己所用,使惠东的发展更有特色更有成效,发展的性价比更高。通过这次调研和滨海论坛,惠东滨海已经成为热词,希望惠东成为又一个风景美丽、名扬天下的滨海名城。

    

花絮

    

惠东滨海风光手绘明信片发布,现场进行沙画表演

    

从彩沙里看山海惠东

    

褐色的细沙打底,再撒上一把绿沙,不久,一只体型硕大的绿海龟出现在屏幕上,它正缓慢地爬向大海。这是惠东最具代表性的“吉祥物”,也是惠东滨海论坛沙画展示环节的主角之一。

    

在此次论坛中,有一个特别的展示环节——一套手绘版的惠东风光明信片现场发布。明信片的原型是惠东滨海的特色景观景点和部分标志性项目。以部分手绘明信片为元素,还进行了沙画表演。

    

这只绿海龟便是出现在沙画环节的一个画面中。惠州惠东拥有全国唯一一个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有着一片被称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绿海龟在亚洲大陆架上“最后一张产床”的野生沙滩,这里几乎每年都有绿海龟洄游产卵。

    

除了海龟湾,沙画师还选择了巽寮湾、平海古城和高速铁路三幅手绘明信片,通过沙画的形式,将惠东的景观、标志性项目展示在与会嘉宾面前。

    

手绘明信片的内容不仅于此。这套明信片共12张,用简洁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惠东的山海风光。海龟湾、巽寮湾、平海古城、考洲洋等惠东名片在白底明信片上一一呈现,富有惠东滨海特色元素的渔船、风车、高铁等也都包含其中。

    

这套明信片将作为惠东滨海向世界寻良策的回礼,寄送给跨国调研活动中的国内外主要采访对象。让惠州惠东美丽的滨海风光和欢迎“有朋自远方来”的情谊传播到世界各地。

    

主题研讨

    

政学企共论海岸带保护与利用

    

精细化管理

    

将成为趋势

    

日前,《广东省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印发实施,而在半年前,《惠州市海岸带保护与利用规划》已经出台,惠东该如何抓住机遇,综合保护与利用好218公里的海岸带,谋划好未来的发展?论坛邀请了政府、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进行研讨。

    

惠东县住房与城乡规划建设局局长谢游表示,惠东政府对于海岸带的保护与利用,重点抓住项目规划和项目管理两大环节,住建部门结合本土实际,合理确定建筑的容量,最大限度地保护资源。在《惠州市海岸带保护与利用规划》实施的半年多时间里,严格启动了沿线10个控制以上规划的修编工作。在项目审批的时候,不符合海岸带规划的项目不予审批通过,引导项目按照海岸带规划的要求去做。

    

对于具体的项目建设情况,谢游说,市县住建部门对建筑风格的审查是非常重视的。重要地段的重要建筑,住建部门将要求项目方提供两到三个方案,好中选优。项目在编制设计书时必须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片区具体地块的控规进行,建筑方案必须要符合控规对于建筑体量、限高、色彩等作出的要求,才能获得通过。

    

《惠州市海岸带保护与利用规划》项目组负责人、深圳城市空间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朱枫介绍了规划编制的收获。他说,从2014年启动到2017年实施,3年的时间,规划项目团队摸清了惠州滨海的家底,也厘清了过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构建起了保护和利用海岸带的框架。

    

“现在的规划还是基础的1.0版本,未来肯定还会陆续推出2.0、3.0、4.0版本,不断完善滨海资源的管理。”朱枫坦言,滨海区域管理的精细化、设计的精细化会成为趋势,让滨海资源的开发在可控范围内,实现保护与利用的和谐共赢。

    

作为企业代表,12年前率先进驻巽寮湾开发的金融街惠州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钱海民直言,岸线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实际上也是项目建设和运营之间的一种协调。对于滨海旅游度假项目来说,开发建设只是一个开始,更为重要的是后续的运营管理。他说,只有把项目建设好、让业主居住好和项目运营好,才意味着海岸带资源的合理开发。

    

惠州学院教授、惠州市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胡瑞卿建议惠东在滨海产业发展上发力。结合旅游资源,梳理惠东的历史文化元素,将盐文化的生产转型与滨海旅游发展结合起来,能够有效丰富滨海资源,实现共赢发展。

    

撰文:罗锐 叶石界 张峰

    

刘光明宝 廖钰娴 余嘉敏

    

周欢 徐乐乐 王彪 卢慧

    

统筹:罗锐 摄影:梁维春

    

编辑统筹:李江萍

相关:生态资源 惠东 大湾区建设
作者:罗锐 叶石界 张峰 来源:南方日报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私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本号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湾区城市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