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 资讯

产业+金融+科技 实力三连击

2017-12-26 湾区城市群

QQ截图20171226111005.jpg

国家顶层战略设计下的粤港澳大湾区,让珠三角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规划已经逐渐清晰的背景下,湾区城市如何借力发展?在上周惠州举办的“深入解读粤港澳大湾区规划,解读惠州战略与产业经济发展”论坛上,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副总规划师、总工室主任李建平,以及南方都市报首席编辑、粤港澳大湾区工作室主持人黄海珊均认为,未来粤港澳大湾区是全球最具活力、最具创新的世界城市群和大湾区,其发展要走金融、产业、创新的“组合拳”。而惠州则应发挥在粤港澳大湾区腹地多面手的助攻作用,除继续传统的汽车和石化产业发展外,还应该在科技创新、人工智能方面捕捉方向。

    

粤港澳大湾区应为“综合性”角色

    

在上周末惠州举办的“李肇星纵论全球大湾区暨荣灿惠州中心IFC商务4.0全球发布会”上,作为论坛环节的嘉宾,南方都市报首席编辑、粤港澳大湾区工作室主持人黄海珊表示,相较全球三大知名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不同,即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的区域经济体。

    

黄海珊说,粤港澳大湾区的9+2城市更像表兄弟的关系,同文同宗。“虽然在一国两制框架下,湾区城市内还有关卡,但香港和澳门是跟国际贸易直接对接,且在湾区城市群里走在最前列,可以给珠三角提供走向国际的能力,并扮演着桥头堡的角色。珠三角的9个城市群,怎样借力香港、澳门,值得进行研究。”

    

她认为,粤港澳大湾区,除了产业一定要走“科技创新”之路外,还要成为对接国际贸易标准的先行区。“国家把这一块交给了粤港澳大湾区。在成为继改革开放之后重要经济增长极之外,也希望这里能跟国际规则更快更紧密地对接在一起。未来的粤港澳大湾区必然是国际的,放眼全球也是最具活力、而且也是最具创新的一个湾区。”

    

如果说纽约湾区是金融湾区,旧金山湾区是创新湾区,东京湾区是产业湾区,那粤港澳大湾区又是什么湾区呢?对此,黄海珊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角色。“放眼我们9+ 2的城市群,其实它就是一个综合性湾区。湾区城市群内优势互补,就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比如香港,它是全球金融中心,澳门的博彩业我想没有人可替代,是国际休闲旅游中心。而珠三角的制造业则非常发达。”

    

黄海珊认为,像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的角色,广州和深圳都可扮演。不同的是,广州是原始性创新,而深圳则更注重应用创新,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更高。惠州的制造业发达,很多实验室里的成果要借助它来完成转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更像是一个“助攻者”的角色。

    

产业、金融、科技打“组合拳”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副总规划师、总工室主任李建平在论坛中称,“粤港澳大湾区面积有5.6万平方公里,人口达6500万,是东亚地区连绵程度最高的城市群,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连绵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建设,要向另外三大湾区汲取经验“东京湾以制造业强大作为支撑。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积累了大量产业资本,对比美国想走工业化的升级之路,我们拥有的产业基础是一大块优势。”

    

李建平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发展,要从四个方面入手。第一是制造业基础不能丢,第二是金融作用发挥得更好,第三是科技创新一定要引领好,第四是文化基石的作用要更加充实和完善。“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一定是依托现有的制造业技术,运用金融工具,在科技创新领域学习硅谷经验,形成‘组合拳’的优势。”

    

李建平指出,除了打“组合拳”之外,1→N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之一,他说,如果把美国的创新特点比作“0→1”,那珠三角的特点就是擅长“1→N”。原因是美国可以汇集全球人才,可以从0到1。“但是1变成N还有难度。首先美国没有我们这么好的制造业基础,转化成产品出来很困难。第二是他们市场小,导致销量有限”。而中国恰恰有这样的优势,“你生产1,我们变成N,这个N可以无穷的大,就是说中国(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做出很多的产品,因为中国有强大的消费能力和市场,这是我们中国的特色”。

    

要发展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

    

李建平指出,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发生了改变,第一是发展主体变了。过去农民工进城打工,现在每年大学毕业生700万,这些才是主体,从农村出来的人数量开始减少。第二个是动力发生变化。过去讲投资,还有消费和出口。但现在有新变化,就是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就是过去高耗能的产能、产能过剩的要寻找新的需求。“过去建房子,厨房都建得很大,因为要做饭,但是90后和00后不进厨房了,不搞卫生,所以新装修的房子厨房要小,他们的需求发生变化。”第三是发展的逻辑。过去建一个园区或者一个CBD,把企业引进来,而现在的逻辑不一样了,原来叫做人跟企业走,现在人决定企业,人走到哪里企业跟着人走到哪里。未来城市的宜居环境好、服务能力好、配套能力好,未来这个企业才能吸引到人才,吸引到人才以后,企业才有进一步的成长空间。

    

所以,李建平总结说,政府要积极营造环境和制定政策来吸引人,企业要发展,要抓到高端人才和需要的目标人才,未来发展才有机会。“除了石化和电子的支柱产业外,未来二十年惠州要在创新科技、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方面捕捉方向。”

    

李建平认为大湾区的发展,除了制造业,还要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大量的人会去纽约、旧金山、东京,除了商务就是旅游。粤港澳湾区包括惠州在内,都有好山好水和文化,未来要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我们有资源,也要有信心做得更好。”

    

李建平说,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是粤港澳大湾区走向世界的必经之路,“国际旅游目的地是通过非政府间的交流,衍生出文化和创新的交流,除了带来人流之外,还会带来大量的技术和文化的交流。文化和思想的交流碰撞后,就会产生交易,旅游就是一个非常大的催化平台和触媒。除了山水景观资源外,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和技术也会通过这个平台走向世界,未来粤港澳大湾区要承载国际功能,一定要成为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

    

统筹:南都记者 祝勇

    

采写:南都记者 蒋奇政 见习记者 何艳纯

    

摄影:南都记者 田飞

    

实习生 林安迪

相关:产业 金融 科技
作者:蒋奇政 何艳纯 来源:南方都市报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私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本号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湾区城市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