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 资讯

对标东京湾区惠东如何建设产业湾区

2017-12-25 湾区城市群

QQ截图20171225113304.jpg

惠东县铁涌镇,25座“大风车”屹立山顶,风力发电提供清洁能源。资料图片

  日本东京湾区,一批批巨大的货轮在港湾里穿梭不停,尽显大进大出的开放优势。

  在这个国际知名的“产业湾区”,京滨、京叶两大工业地带分别向东西两侧环绕东京湾延伸开来,凭借良港密布等地理区位所构筑起来的海陆空大通道,支撑起其辐射全球的发达的外向型经济。

  产业带动正是东京湾区跻身世界综合性湾区的重要密码。这里集聚了NEC、佳能、三菱电机、索尼、东芝等明星企业,形成了钢铁、石化、机械、电子、汽车、现代物流等产业集群,不仅是日本的“工业大本营”,还成为全球最先进、出口实力最强的新型工业地带。

  约3000公里外,中国粤港澳大湾区,同样形成东西分布、环抱湾区的两大工业地带——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带、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其中,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东部的惠州,在既有的电子信息和石油化工两大支柱产业的基础上,正推动汽车与装备制造、清洁能源成为新支柱产业。而打造广东“能源大县”的惠东,凭借山海资源优势谋划临港经济,试图抢占清洁能源等产业新蓝海。

  长期以来,惠东县的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在“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沿海经济带、深圳东进战略等背景下,惠州加快打造百里滨海现代产业带。随着珠三角制造业转移,拥有区位交通、空间资源等优势的惠东,可借鉴东京湾区产业错位发展的经验,强化比较优势,突出多元化产业支撑,建设“产业大县”。

  交通先行

  海陆空联动构筑产业开放优势

  “我6时37分到达新宿车站。”在与记者见面前,旅日多年的华人刘辑发来微信。刘辑说,在东京,她出门首选是乘坐电车。“这里轨道交通便利快捷,去哪里都能找到合适的线路,到达时间可以精确到‘分’。”

  得益于发达的轨道交通网络,置身于东京街头,你几乎感觉不到这是一个人口超过4000万的庞大都市群——人们大都通过地下轨道交通出行。“快捷、高效、有序”是人们对于东京交通系统的直观印象。

  良好的交通背后,是日本特别注重城市和交通的规划。

  “城市还没发展起来,已经把铁路规划好了,先有铁路再有城市。”据东京大学教授丸川知雄介绍,在日本城市建设过程中,民营铁路公司发挥了很大作用。

  在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互联互通也紧锣密鼓地推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晓强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无论是经济规模、开放程度、产业结构还是城市发展水平、区域化水平,都具备了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条件。

  在大湾区东部,作为连通粤东、福建乃至长三角的门户,惠州市惠东县拥有良好的区位交通,为产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近年来,随着厦深铁路、惠州海湾大桥、环大亚湾公路等通车以及一批交通项目规划建设,惠东的陆海空交通网络越来越完备。按照惠州市“十三五”规划,惠东还将建设通用航空产业项目,包括通用飞机总装制造中心、通用航空FBO运营中心、航空旅游观光中心、航空小镇及配套服务设施等。

  加速融入广州、深圳、香港“1小时经济生活圈”的惠东,在开放之中孕育着产业发展新优势。

  回到东京湾区,得益于完善的交通网络,产业蓬勃发展。

  日本大学教授朽木昭文喜欢用“蛛网”来形容以东京湾为中心的日本关东交通布局。他认为,以“蛛网型”轨道交通网络为代表的“交通先行”发展模式已成为东京湾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之一。

  “这种模式搬到广东也可以适用。粤港澳大湾区的面积更大,包含11座城市,发达的交通网络可以打破地域限制,使人流、物流、信息流等生产要素自由流通,从而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朽木昭文说。

  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高度整合和一体化,是东京湾区给粤港澳大湾区的一大启示。这也是惠东发力的方向。

  接下来,惠东将打开“大湾区之角”内连外通的海陆空交通格局,统筹推进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电网、水利、空港、海港、信息港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稔平半岛环岛路、海湾大桥延长线、新吉盐公路、高潭中洞至潮惠高速连接公路等工程,并建设山江大道、铁巽公路、谟霞公路惠东段、惠州机场路东延线等改造工程。

  港口整合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

  湾区经济带是连接海内外市场的纽带、参与国际分工的前沿,而港口正是陆海统筹的结合点。实际上,三大世界级湾区都是从“依港而兴”走过来的,其中东京湾区是临港重工业发展的典范。

  傍晚的东京港,晚霞逐渐铺满天边,高耸入云的集装箱起重机一字排开,勾勒出巨大的身影。码头上,排列整整齐齐望不到边的汽车在等待装载上船。湾区内,东京港与分布在周围的横滨港、千叶港、川崎港、木更津港、横须贺港共6个港口组成世界级港口群,年吞吐量超过5亿吨。

  经过多年发展,东京湾港口群已形成了密切分工协作的体系。千叶为原料输入港,横滨专攻对外贸易,东京主营内贸,川崎为企业输送原材料和制成品。各港口虽然独立经营,各有占据优势的产业职能,彼此间又紧密相连,在对外竞争中形成合力。

  如今,在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建设同样如火如荼。迈向“亿吨大港”的惠州港也是其中之一。

  作为惠州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惠东拥有两个作业区、3个作业码头,其中两个为国家一类口岸,海上运输可直达闽、港、澳,具备发展港口经济的一些基础,但也面临配套设施相对滞后、港口资源分散等短板。

  在这方面,日本港口整合发展的经验可资借鉴。

  日中友好议员连盟会员、东京都板桥区议员长濑达也告诉记者,如今定位精准、分工有序的东京湾港口群并非一蹴而就,它们也曾面对各自为政,恶性竞争的问题。“日本四面环海,陆地资源稀缺,因此港口间的明确分工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行政部门进行顶层规划。”

  东京都港湾局港湾整备部计画课长小堺正启介绍,2011年,东京、横滨和神奈川三个城市组建了京滨港连携协议会,共同推出了“京滨港综合计划”,以提升湾区港口群的内部协同与外部竞争力。

  今年7月,为应对运输量增长强劲的近邻——韩国釜山港,日本政府颁布了新的物流改善政策,为京滨港(东京、横滨)和阪神港(大阪、神户)专门设立了两家半官方半民营性质的公司——横滨川崎国际港湾株式会社和阪神国际港湾株式会社,以改善物流、提升效率。

  亚洲经济研究所新领域研究中心高级主任研究员大西康雄向南方日报记者表示,港口发展需要顶层设计来打破地方各自管辖、缺乏统筹规划的局面,通过统一管理,提高效率。“放到粤港澳大湾区来看,港口整合运营有利于在国际上提升竞争力。”

  发力港口经济,惠东也有了“小目标”。

  根据规划,惠东将通过整合港口资源,优化港口布局,推动碧甲、大澳塘码头泊位向中期5000吨级、远期100万吨级目标扩建,提高港口码头的吞吐能力,并拓展港口腹地,积极实施港口多元发展的经营战略,发展港口物流,建立粤东地区便捷的物流和商贸中心。

  广东海洋大学海洋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专家建议,惠东碧甲港区要主动融入惠州港的发展,努力实现港口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大型综合性港口和新型观光港口转变,打造成粤东地区具有竞争力的集装卸功能、仓储功能、旅游功能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大港。

  错位竞争

  惠东可做大清洁能源等临海产业

  从经济形态演变来看,东京湾区已走过港口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迈入了创新经济阶段,一体化发展进入良性互动。在产业空间布局上,专业分工、扬长避短、错位发展,是东京湾区的特点。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专家认为,京滨、京叶工业区的形成与发展,是作为大都市的东京功能演变及产业不断向外扩散的过程。东京都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实施“工业分散”战略,将一般制造业外迁。“工业分散”战略既解决了东京大都市的过度膨胀问题,又促进了外围地区工业发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地区司原巡视员陈宣庆认为,区域发展功能明确是湾区的一般性特征之一。东京湾区特点鲜明,各城市各有各的优势和特点,互补关系特别明显。

  “湾区内,东京、神奈川、千叶等城市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市都县之间的物流使之成为共同体。”长濑达也告诉南方日报记者,一定程度上,城市的分工明确取决于各大企业。“例如,日产在横滨,依靠横滨港发展,铃木在静冈,丰田在名古屋,神户制钢和新日铁在神户港。一方面,企业之间会有协商,同时,行政部门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区域协调,防止企业和城市间的同质化竞争。”

  长濑达也表示,粤港澳大湾区“9+2”共11个城市,面积相当于东京、神奈川和千叶的10倍大。香港是金融中心,相当于东京;澳门接近千叶的迪士尼;东莞、惠州相当于神奈川,主要是制造业。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广州代表处所长天野真也认为,广东省的产业集群发展有比较明确的区域划分,各个城市自然形成了产业集聚和分工,这是比较好的事情。“之前跟广东省的研究机构共同做了研究,我们认为广东完全可以避免同质化发展。”

  借鉴东京湾区产业错位发展的经验,惠东大有可为。

  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东省沿海经济带建设,在珠三角新一轮产业转移中,作为深圳、香港辐射粤东重要节点的惠东,迎来工业发展新机遇,但应有所取舍,瞄准做强主导产业,特别是可发挥临海清洁能源产业等比较优势,与大亚湾的石化产业、深圳的科技创新等周边地区的产业形成互补和错位竞争。

  可喜的是,以风力发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在惠东逐渐形成规模化布局。惠东县委书记郭武飘介绍,惠东将积极发展临港工业,依托临港、海岸线长的优势,打造能源经济带。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副秘书长范恒山认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要在一体化格局下体现区情要求和比较优势。要统筹考虑产业布局,根据发展阶段、地区禀赋、历史基础和现实优势来优化各个区域的产业发展定位,推进产业配置和调整转移,形成主体突出、分工合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产业集群和经济体系。要在继续强化已有比较优势的基础上,顺应环境变化和需求的更新,来适度拓展其他适宜产业,以有效规避风险,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专家建议,惠东要补齐工业短板,可加快壮大清洁能源等临海产业,加强与珠三角其他沿海城市以及港澳、粤东等地区的联系,引入海内外先进技术,积极探索海洋新能源开发。同时,惠东还可以加速培育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发力创新经济。

  亚洲经济研究所新领域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丁可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可借鉴日本经济产业省推动的“产官学结合”计划的经验,在空间上打造大企业、小企业、科研机构、大学、政府和金融机构相互合作的平台,对产学研合作项目给予资金扶持。

  ■记者手记

  区域联动打造粤港澳现代物流配送中心

  当下,粤港澳大湾区正瞄准建设世界级港口群。作为其中一员,惠州港加速冲击“亿吨大港”。在面南向海发展过程中,包括港口物流在内的海洋经济被视为惠州下一个增长点。

  尽管拥有两个国家一类口岸,但由于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工业货物运输需求有限、吞吐量较小,惠东的港区发展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前不久,广东省政府出台《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2017—2030年)》,将惠州列为地区性中心。环大亚湾湾区被定位为国际级石化与港口物流基地、广东重要的海洋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海洋服务业基地和重要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而在广东省沿海经济带陆域主体功能区分类中,惠东县被列为重点开发区域。惠东山海统筹发展再迎机遇。

  实际上,今年6月,惠东县政府办公室出台的《惠东县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就提出,建立以港口物流为重点,集运输、仓储、加工、包装、配送、信息服务咨询、保税等于一体的粤港澳现代物流配送中心,打造10万吨级泊位港口。到2020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500万吨规模,海洋经济腹地进一步延伸。

  要真正打造粤港澳现代物流配送中心,惠东可借鉴东京湾区港口群内部分工协作、整合运营的经验,加快与大亚湾以及深圳盐田港等周边港口进行联动。

  正如广东海洋大学海洋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专家所建议,惠东碧甲港区要主动融入惠州港的发展,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开辟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货运以及港、澳、台、东南亚等地区的邮轮航线,以人流、物流、生态休闲旅游带动港口经济。

  当然,惠东也已经意识到发挥滨海临港优势、发展港口经济的重要性。根据规划,惠东将进一步加强码头泊位和港区建设,兴建万吨以上的泊位,提高口岸的吞吐能力。

  在这方面,除了依托碧甲、大澳塘、亚婆角3个口岸,惠东还应借助厦深高铁惠东站、广汕高铁惠东南站、惠州空港经济产业园惠东起步区,完善海陆空立体大交通,加快形成覆盖惠州、辐射全省乃至全国的现代物流配送网络体系。

  按照计划,惠东将大力培育、扶植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化综合物流集团,开展国际海运、物流信息、物流金融和全球供应链管理等业务,提升港航物流体系的国际化、专业化程度。

  的确,这是惠东需要尽快取得突破的方向。同时,应该加快建设港口物流园区,完善航运配套服务功能,促进物流园区和港口共生,打造海港、空港“双港”经济。

  只有打开大进大出的通道,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速集聚,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惠东才能更好地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加快开放发展,推动临港工业优化升级,助力共建“产业湾区”。

  全媒体记者记者 周欢 吴哲 唐柳雯 实习生 王佳欣

相关:东京湾区 惠东 产业湾区
作者:南方网 来源:南方网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私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本号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湾区城市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