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 建言

专家建言: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合作需要有大局观

2017-12-21 湾区城市群

QQ截图20171222114107.jpg

21日,由香港旅游发展局及香港旅游业议会(旅议会)合办的“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界合作峰会”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多位专家建言粤港澳大湾区的旅游合作。

推动大湾区数据合作

——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总统计师唐晓云

旅游业需要实现信息对称。 数据层面的合作是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的一个方向。她表示,目前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正在建全球数据网络,国内也在建地方和企业的合作网络,并选址建设分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具备设立数据分中心的基础。通过数据采集和应用,把旅游企业、政府部门、物流的数据容纳进来,实现互联互通,建立机制,在此平台之上,实现数据共享,再进行数据研发,一方面可以为消费者提升数据服务,企业可以在数据中心中也能获益。这将有利于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安软实力的提升。

旅游业界合作需要大局观

——中国旅游集团公司旅游产业研究院院长陈文杰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需要大局观。一方面,政府部门要把大湾区当作整体,进行整体规划;另一方面,尽管业界存在竞争关系,但可以形成合作,比如北欧四国,航空公司、旅行社、酒店都是竞争关系,但他们之间更强调合作。业界联合之后,推出联合组合产品,彼此提供优惠,都为北欧旅游带来了两位数的增长。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可以借鉴这种模式。他表示,珠海就受益于澳门、香港的旅游合作。一程多站对三地旅游都有好处。“单独来看,澳门很难成为强大的旅游目的地,需要延伸。”陈文杰表示,如果能够组合产品,航空公司和机场加强合作,将有望做大市场蛋糕,业界也将因此受益。

因此,大湾区的大局观很重要。各地需要优势互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整体产品体系。

游客在变,需求在变,旅游模式也在变,城市需要把当地服务和产品更好。

在一国的制度下,要比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会更容易。三地需要创新型合作,尝试摸索模式,针对细分市场,比如会议团,通过互联网方式,一次通关,实现便利。

港珠澳大桥开通后,9+2各城市分工定位将不同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梁增贤

“交通越好,流通越大。”梁增贤指出,目前可以看到的是,香港出游的需求很大,对西岸旅游的需求也很大。但随着交通环境的改善,游客对部分酒店的过夜需求可能降低,中低端产品或很难留客。因此,未来各城市的分工定位将发生变化,未来交通网络化,湾区内的城市距离的只有两小时内,关键是谁拥有好的外部交通,谁就能吸引更多客源。

他表示,各个城市的政府需要对新格局有更清晰的认识。珠海的反应很强烈,相应产品也在跟进,江门也在看到机会,近年来进入江门的投资也在加大,古兜温泉小镇就投资60个亿,其他城市比如中山、佛山的步伐相对慢,他们旅游房展方式不是大项目,需要精细化产品。广州在这个格局比较淡定,实际上随着各城市的崛起,广州的组织中心地位或有所减弱,但广州只要外部交通在加大,在吸引外部游客的能力再加强。深圳也将面临较大影响,港珠澳大桥通车后,香港游客或可以直接去珠江西岸的旅游,未来深圳的集散地功能或减弱,内地与香港的直接连接会加强。但深圳可以基于其他优势,抓住商务客流。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周人果

相关:粤港澳大湾区 旅游 合作
作者:周人果 来源:南方网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私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本号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湾区城市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