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心脑医学影像高峰论坛在南沙举办
2017-12-18 湾区城市群
近日,一场人工智能与医学影像的融合创新的盛会——“2017首届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心脑医学影像高峰论坛暨2017年全国CDG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在南沙资讯科技园举办。
在人工智能与医学影像领域有着深厚学术功底和丰富临床经验的权威专家、精英和骨干力量参加论坛活动,分享交流学术前沿。
本次论坛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总医院等单位主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等单位承办,以“创新驱动与融合发展”为主题。
南沙区副区长刘朝阳致辞介绍,近年来,南沙区非常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为区委、区政府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最重要的营商环境来布局发展。相信通过此次学术交流,必将大大促进南沙区人工智能与医学影像的发展,助力南沙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医疗新高地,同时也为全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据介绍,今年7月,南沙新区正式获批取得首批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资格;在卫生事业方面,目前南沙区已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省中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二期后续工程也将于明年底完工交付使用。
市妇儿中心南沙院区效果图
在高端健康旅游产业方面,霍英东鹤年堂中医城、广东医谷产业园已落户南沙;此外,今年11月,南沙区已与中电数据集团签署了合作协议,将在南沙新区规划建设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及产业园。通过医疗事业与产业双轮驱动,将南沙打造成为广州市名副其实的医疗副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医疗卫生新高地。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曹杰院长介绍,近年来,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截至现在,该院已拥有一批强有力的品牌学科,其中,影像科拥有德国西门子3.0T MRI,西门子DAS系统,日本东芝64排螺旋CT等高档医疗设备,开展心梗、主动脉夹层等介入诊疗技术,核医学相关也正在筹备中。
活动现场,共有20位专家作系列学术报告,包括:
空军总医院磁共振科主任空军级专家张挽时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杰出青年学者王聪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放射科主任医师郜发宝
美国SAN DIEGO加州大学医疗中心博士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放射科学科带头人梁碧玲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影像与介入放射学王毅翔教授
澳门大学中国医药学研究院欧阳德方教授
国家“千人计划”创新人才、深圳市智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兼首席技术官刘远明教授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CNIC)、百人计划赵地教授
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百人计划引进人才张军教授
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总医院放射科欧陕兴教授
福州大学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首席科学家、研究院长余轮等
部分专家学术报告简介
张挽时教授
2017RSNA的AI主题和本次“人工智能心脑医学影像高峰论坛”都显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本研究为心肌梗塞和心肌缺血的磁共振成像定量技术,客观提供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影像数据,同时也为未来的大数据,人工智能诊断提供基础,有利于心肌病变的早期和精准诊断及治疗后随访的临床应用。
欧陕兴教授
CDG为心电动力学图,是中国原创技术,比ECG更准确,实现快准精的三维显示,用于重大疾病的心肌缺血风险预警与实时评估,PSA是心率变异性分析,用于心理的定量与个性化评估,用于高心理精神压力的评估及高危人群的健康监测,为原创技术,已经积累万例病例,利用人工智能做大数平台,具有独有知识产权,将会改变目前的我国胸痛及猝死预警系统及衍生出新的业态,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
欧阳德方
计算药剂学将计算机模拟、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用於药物处方研究。1、药物制剂多尺度模拟:将量子力学、分子模拟、过程模拟和药动学模拟相结合用於药物剂型研究;2、药物处方人工智能:构建药物处方数据库和机器学习的方法用於预测药物处方;3、药物信息学:对药学文献、专利、临床数据和上市产品进行大数据分析。
南沙区中心医院
余轮
眼睛是全身唯一不用手术就能看到血管和神经的部位!充分的医学证据表明:DR的存在和眼底血管改变,往往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和过早死亡的信号和危险因素!智能影像与深度学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处理方法与工具。
本报告结合国内外人工智能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本课题组在眼底医学影像分析领域的工作,介绍了一种基于眼底影像、人工智能和精准医学下的重大疾病预警和个性化的健康医学服务系统的建立和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