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 大湾区

打通“任督二脉” 撑起“湾区脊梁”

2017-07-07 湾区城市群

QQ截图20171130154759.png

如一条巨龙,港珠澳大桥腾跃在伶仃洋上空,将港珠澳三地紧密相连,打开一个全新的时代。

历经30多年的发展,一个世界级城市群崛起于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升级,粤港澳大湾区雏形渐显,其规划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

日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东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共同签署了《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协议》),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作为连接粤港澳三地的跨境大通道,港珠澳大桥也将在大湾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它被视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脊梁”,可以有效打通湾区内部交通网络的“任督二脉”,从而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等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和配置,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1 三地互联互通形成完整闭环

在《协议》明确的七大重点工作中,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合作重点领域之一,《协议》提出,要强化内地与港澳交通联系,构建高效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港珠澳大桥打通了三地互联互通的 任督二脉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研究员罗仁坚表示,港珠澳大桥将实现香港与珠三角西岸地区的无缝对接,并且对接京珠高速、西部沿海高速等交通主干道,使其交通通达性跨越珠江西岸地区,向西延伸至中国西南,从而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通道。

“港珠澳大桥作为一条陆路通道,将使得香港与粤西、广西乃至西南等地的部分客货交流不必经由深圳、广州,而直接通过港珠澳大桥经由珠海直达粤西、广西乃至西南等地,运输距离大约可缩短200多公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孔令斌认为,港珠澳大桥等基础设施将撑起粤港澳大湾区的“脊梁”,推动内地与港澳交通设施有效衔接,密切内地与港澳的交流合作,有助于在大湾区内构建起高效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在港珠澳大桥的支撑下,香港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优势将得到增强,能有力带动大湾区其他城市共建世界级港口群和空港群,优化高速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布局,推动各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

于珠海而言,此前珠海长期处在珠三角交通运输的末梢地位,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将会改变珠海在珠三角的交通地位与角色,使之转变为珠江口西岸交通枢纽,为珠海深度融入大湾区提供了坚实的设施条件。

港珠澳大桥同样也将为澳门带来新的机遇。澳门社会科学学会副会长陈锡桥认为,大桥的建成将倒逼粤港澳三地通关政策优化,提升粤澳通关便利化水平,有助于粤港澳三地联合开放并推广“一程多站”旅游产品,提升澳门在大湾区旅游的国际影响力。

2 便利交通推动“创新流”西进

湾区经济是当今国际经济版图的突出亮点,国际一流湾区如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由于具有开放的经济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将加快推动城市间生产要素的流动。”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所长陈章喜表示,今后阻碍珠江口城市间聚集的阻力不断削弱,对不同产业而言,有利于区域产业重新分工与布局。

“基于要素的集聚和优化配置,使得大湾区内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产生新的格局和分异,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协调发展。同时又基于专业分工的互补发展理论,区域要素将根据自身条件优化其组合,从而实现资源和要素效益的最大化,带动湾区内产业的共同发展。”陈章喜说。

中大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陈广汉认为,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将使得珠江西岸与香港之间的运输成本大幅下降,这会诱发香港对珠江西岸投资量的上升和服务业输出,同时也将影响珠江西岸的产业集聚过程,主要是服务业的集聚,如旅游业、商贸业、信息产业和航运业等。

“大桥的建设提升了珠江西岸和香港之间的物理通达性和经济性,改善了区域投资环境,进而诱发投资的增长,改变资金流的流向;而资金流则将带来技术流、创新流。”陈广汉表示,借助于香港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珠江西岸可通过建立健全的的金融制度安排,推动风险投资产业和配套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从而服务于大湾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高大湾区内的创新水平和质量。

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国际化是其一大优势。“国际化可以让整个湾区生产更好的产品,消费更好的产品,并以更环保和更高效的方式与世界交流。”香港大学地理系副教授王缉宪认为,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将有力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世界生产中心和世界消费中心,让粤港澳三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整体地参与到国际化竞争中。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规划最重要的是怎么打破行政阻隔和跨境分隔,让湾区内实现要素的自由流动,按照大都市群的发展规律,布局不同的城市功能和产业分工。”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认为,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将有助于大湾区构建协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充分发挥不同城市产业优势,推进产业协同发展,完善产业发展格局,加快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

3 湾区将成辐射更大区域的战略增长极

由于珠江口的天然阻隔和跨江通道的缺失,香港对珠三角西岸、粤西乃至中国西南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此前相对有限,在某种程度上造成珠三角东西两岸相对发展失衡的局面。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将弥补东西两岸在交通上的缺口,打通粤港澳大湾区与粤西和中国西南地区的通道,改变大湾区与粤西以及广西、贵州、云南等西南地区的地缘空间格局,使得大湾区内的优质生产要素和专业服务能快捷地进入该地区,从而优化全国区域发展格局。”罗仁坚认为,在港珠澳大桥的支撑下,粤港澳大湾区将能发挥龙头引领作用,加快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辐射带动中南、西南地区发展。

在分析港珠澳大桥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中所涉及的地区基础上,陈广汉根据与香港的地理距离和经济联系程度划分为三大圈层。第一圈层主要包括珠三角西岸的珠海、中山和江门三市;第二圈层是粤西地区,包括阳江、云浮、茂名和湛江四市;第三圈层是我国西南地区的相关省份,主要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和贵州省。

“珠海将成为珠三角西部诸市乃至大西南的交通枢纽,形成珠三角西岸联系港澳的 桥头堡 。”陈广汉认为,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将使得广西、贵州为代表的西南地区成为香港经济腹地,可以有效地改善西南地区的投资环境,为西南地区吸引外资,特别是香港资金到西南地区投资办厂、发展出口加工企业,拉动整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条件。

孔令斌认为,培育战略性增长极是优化生产力布局、提高资源要素空间配置效率的重要途径,粤港澳大湾区可成为这样的战略性增长极。港珠澳大桥的基础设施联动效应+粤港澳大湾区的生产力辐射效应,很大程度上重塑了珠江——西江经济带的区位条件和竞争格局,将有力地推进国家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投资项目布局向资源环境承载力高、发展水平低和开发空间较大的西部区域倾斜,形成均衡的国土空间和生产力布局。

“以港珠澳大桥为代表的基础设施的改善,增进了粤西以及中国西南地区对内对外的物理连接性,为这些地区融入 一带一路 ,参与国际国内分工和形成新的战略性增长极创造了条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曹文炼说。

焦点

创新高地

打开对接世界大通道

借助港珠澳大桥,珠海有望进一步融入全球创新网络,集聚高端创新要素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先导力量。港珠澳大桥让珠江两岸深度握手,也将从根本上改变珠海的产业、交通和城市发展格局,为这座城市带来全新的战略发展机遇,珠海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将打开一条对接世界的更加便捷的大通道。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让珠海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唯一一个与香港、澳门陆桥相连的城市,成为珠江西岸联系港澳的 桥头堡 ,这种区位优势将带来发展优势。”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表示,由于大桥的公路网辐射效应,也将为粤西、大西南、泛珠三角打通一条新的出海通道,珠海机场、港口的作用也日趋重要,珠海有望成为珠江西岸的物流、航运中心。

要素流动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途径,流动成本越低,要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强。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在港澳与珠西区域之间建起了陆路环链接,打通了区域阻隔,是东、西两个经济片区、两个区域交通网络的连通,将有力促进东、西区域生产要素的流动,这为珠海集聚更多高端要素、促进区域创新和开放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空间。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持平表示,港珠澳大桥的建成,有利于打通珠海与港澳等地在资金、物流、人才等各个要素之间的连接通道,使各种要素流动更加便利。

“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合作结构中,还需要强大的产业支撑和综合配套。”袁持平建议,珠海可在新技术企业培育、新型研发机构、人才保障、园区建设、科技金融等领域实现突破,提升自身的软实力、软资源、软环境,进一步培育竞争新优势。

香港是国际航运中心和世界金融中心,在国际化和市场化上拥有独特优势。向晓梅认为,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将刺激珠海乃至珠江西岸地区金融等服务需求的增长,这也有望加快香港的国际金融资本、人才和先进经验向珠江西岸转移,为实体经济、产业布局提供强大支撑。

“某种程度上,对接香港就是连通世界。”她建议,借由港珠澳大桥开通带来的便利,珠海可进一步深化与香港的合作,去引进创新资源和高端要素,让高端人才加快集聚珠海,在生物医药、信息技术、家电制造等优势产业上继续做大做强,同时要完善自身产业链,提高产业集聚度和价值链。

此外,珠海还可发挥横琴自贸片区的优势,在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上发力,联手香港积极发展高端的专业服务,抢占高端服务业产业链分工环节,为区域内企业开拓全球市场提供高附加值的生产性服务。

相关:港珠澳大桥 粤港澳大湾区
作者:南方日报(广州) 来源:南方日报(广州)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私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本号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湾区城市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