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都搭建广府人交流舞台 江门集聚全力迈入大湾区时代
2017-11-16 湾区城市群
金羊网讯 记者林曦、彭纪宁,通讯员陈卓栋、谭耀广摄影报道:作为中国第一侨乡,“中国侨都”江门有着“海内外两个江门”之称:江门全市人口400多万,而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也有近400万人,分布在世界五大洲10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以北美、东南亚地区最多,中南美洲、欧洲及澳大利亚等地也有大量江门乡亲聚居。这些华人华侨,是江门发展的重要资源。
11月16日至18日,第三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暨2017中国侨都(江门)华人嘉年华在江门举行。据介绍,将有近2000名华人华侨嘉宾等莅临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而此次中国侨都(江门)华人嘉年华预计会吸引12000名国内外游客前来江门。随着大湾区时代的到来,“黑马”江门更是潜能迸发,备受瞩目。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和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的背景下,江门将以全新的姿态让世界认识江门、让江门走向世界,共圆中国梦。
A《守望》乡愁激发江门观众共鸣
江门是一座因侨而立、因侨而兴的城市,“侨”是这座城市最重要的基因。从唐代开始,勤劳拼搏的五邑先侨就漂洋出海,延至今日,数百万的江门籍侨胞已遍布世界各地。而他们也一直在牵挂着家乡,对江门饱含浓烈的情感。
作为第三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暨2017中国侨都(江门)华人嘉年华的首场文艺演出,由中国歌剧舞剧院和黔东南州歌舞团联合打造的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大型民族歌舞诗剧《守望》,11月14日晚在江门演艺中心侨都大剧院隆重上演。它所诠释的美丽乡愁深深打动了现场千余观众,激发了参加盛会的海内外华人的共鸣。这也是《守望》首次在广东演出。
歌舞剧《守望》的演员
据介绍,《守望》没有一个完整的贯穿始终的故事。它以黔东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几个传统村寨为背景,通过梯田、枫香树、鼓楼、风雨桥、吊脚楼等场景作气氛衬托,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和国家级非遗项目如侗族琵琶歌、牛腿琴歌、苗族飞歌、苗族赛龙舟、苗族百鸟衣、苗族蜡染、苗族织锦等为主要内容,以少数民族传统村寨中生活的寨老、非遗传承人、侗族青年、苗族少女等真实人物为主线,通过他们说故事,用音乐、歌舞、工艺、民俗传递情感,表达了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讲传承,讲历史,讲生活,讲爱情,讲辉煌,讲反思,也讲到了乡情。
2015年,“中国侨都”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出台了《江门市侨务强市建设工作纲要(2015—2020年)》,全力构建“大侨务”工作格局,吸引海外华侨华人积极回乡共享新时代发展成果,在江门形成侨界财富人才的聚集效应,体现“中国侨都”的意义和价值。从传统的迎来送往、联谊沟通,到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对接江门经济发展、对接侨胞侨眷诉求,世界江门青年大会、广东(江门)“侨梦苑”的应运而生,为海外侨胞搭建起了共享发展机遇的平台。
B 有望成为大湾区建设增长极
可以说, 第三届世广会暨中国侨都(江门)华人嘉年华的举办,不仅将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广府人搭建起文化、经贸沟通合作平台,更将为“世界认识江门,江门走向世界”推开一扇门。一直以来,江门都牵头定期举行中国(江门)侨乡华人嘉年华、世界江门青年大会,加强侨乡与华侨华人之间的沟通联系,也借此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吸引更多侨资企业和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聚集侨乡创新创业。
在珠三角几个城市中,“中国侨都”江门有着独特的优势,那就是它与港澳有着特殊的“血缘”关系。具体来看,今天平均每五个港人就有一个祖籍江门,每三个澳门人中就有一个祖籍江门。不管是香港还是澳门,都与江门往来十分密切。香港是江门最大的投资来源地和最主要的出口和转口贸易市场。目前,港商在江门投资的企业有2000多家,占到江门全市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约七成;而澳门与江门两地之间的贸易往来也十分频繁。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是一个重要内容。江门市委书记林应武表示,江门将以粤港澳大湾区共建世界级大都市区为依托,在“一带一路”、南海开发、泛珠合作等机遇下,强化沟通大珠三角与粤西城市群乃至北部湾、大西南地区的枢纽功能,深化区域产业合作,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
江门装备制造业
不少专家学者和政商界人士认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拓展新空间,培育新增长极。放眼大湾区“9+2”城市群,可以说,江门有空间、有条件承担新增长极的重任。随着一批重大项目的加快推进,江门在珠江西岸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越来越突出,地区发展潜力也逐渐凸显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江门已高标准推动中国(江门)“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聚集区、侨青创新创业园等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同时作为省内唯一的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形成小微双创全方位的政策体系,都将为深化粤港澳在产业、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提供更多空间和途径。
值得一提的是,仅在今年上半年,江门就在香港、澳门、深圳等地陆续举办大湾区主题招商推介会,获得工商银行超800亿元的大湾区建设融资支持。香港贸发局6月组织“粤港澳大湾区共同开拓国际市场日”活动,首站便选择了江门。
C 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今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7月1日,《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正式签署,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成为其中的少数几个重大合作平台之一。
江门市委书记林应武提出了江门市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总体思路:坚持规划引领,统筹城市发展空间布局,推动城市从“一中心”向“多中心”拓展;坚持交通先行,全力推动珠西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实现北广州、东深圳、西江门交通枢纽“三足鼎立”。
江门,位处珠三角西部,东联广佛都市圈、深港澳经济圈两大龙头,西扼广东省战略西拓的关键节点,是珠三角进入粤西的必经之路,堪称粤港澳大湾区的“黄金三角地带”。鉴于江门拥有“承东启西”的特殊区位,广东省“十三五”规划把江门定位为“珠三角西翼与粤西地区联系的交通门户、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过去五年,江门累计交通建设投入超400亿元。光是去年江门交通大会战项目就完成投资133.87亿元,增长18%,为历史上最高。今年,江门继续推进交通大会战,交通大会战项目共76项,总投资1120.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47.6亿元。
江门市委书记林应武表示:“江门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处于承东启西的关键节点,腹地纵深广阔,无论从大湾区拓展方向、发展潜力,还是与港澳融合的人缘优势来看,江门的角色都是无可替代、不可或缺的。我们要抢抓机遇、加紧研究、科学谋划,积极融入大湾区建设中。”按照规划,十三五期间,江门要构建“三通道”,一是建设香台高速,形成港澳地区连通大广海湾、粤西的“南通道”;二是推进中开、开春高速建设,形成深(中)江(阳)“中通道”;三是通过广中江高速建设和佛开、开阳高速扩建,形成连通广佛都市圈的“北通道”。
江门风景秀丽,环境宜人。据了解,江门是粤港澳大湾区内唯一具备可大规模连片开发土地的城市,市域面积9504平方公里,约占珠三角的四分之一,开发强度仅11.6%,发展空间大,土地承载力优势明显。特别是拥有珠三角难得的处女地——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是广东最大的省级新区,规划面积约3240平方公里,开发强度仅为5%,不仅适合建设国家级的区域合作平台,且非常适合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实施重大突破性政策创新的试验区。
在构建协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方面,江门瞄准广东及自身在大湾区中的定位,提出坚持“工业立市”。江门市委书记林应武提出,实体经济是江门安身立命之本,而工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撑,制造业又是工业经济的核心。接下来,江门要把做强先进装备制造业作为“头号工程”,实施“江门制造2025”,未来五年着力打造2-3个产值超500亿元的产业集群,培育3-5家具有核心竞争力、影响力的龙头企业。
D 将“侨梦苑”打造成创业之都
2016年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广东与澳门共建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大广海湾建设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成为国家重大合作发展平台。在去年的粤澳合作联席会议上,江门市与澳门签署协议,共同规划建设产业合作示范区。江门市委书记林应武表示:“江门要持续推进江港澳深度合作,充分发挥港澳同胞和华侨资源丰富的优势,与港澳共建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示范区。”
近年来,江澳两地在促进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核心区建设发展、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和江澳金融同业间合作,以及加强两地旅游营销、人才培养和咨询互动合作、扩大澳门资本在江门市的投资等双方经贸交流合作中取得了良好成效。江门还联合港澳侨团和友好青年团体举办了“香港青年菁英五邑行”“澳门社区青年国情研习班”等交流活动,加强江港澳青少年互动交流。
2015年12月22日,广东(江门)“侨梦苑”在江门高新区正式揭牌成立,成为全国现有十六个中第六个获批的“侨梦苑”,也是全国极少数落户非省会城市的“侨梦苑”。“侨梦苑”是国务院侨办与地方政府联手打造的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江门“侨梦苑”以高新区为核心区和先行区,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以点带面,引侨用侨,致力将江门打造成为“全球华侨华人创业创新之都”。江门“侨梦苑”通过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巧借侨力,将其打造为海外侨商和高端人才投资和创业新平台,成为带动江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古劳水乡美景
揭牌一年多来,“侨梦苑”核心区充分发挥“中国第一侨乡”的华侨华人资源优势,以国家级高新区现有规划为依托,借助“六大国家级平台”资源、政策优势,通过建设“两个为侨服务中心,六大项目承接平台”,完善服务链和产业链,在全球范围内引导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海外专业人士和侨商组织等华侨华人资源集中入园发展,构筑聚焦全球的引资、引技、引智新高地,致力打造珠西科创产业新城。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吸引了60批810人次到江门市考察交流,引进或意向进驻团队、项目超250个。
此外,江门将充分发挥大广海湾先导区——银湖湾的区位、空间和环境优势,规划建设银洲湖滨海新城,成为大湾区的“新乐园”和“后花园”。江门还将把蓬江潮连岛打造为大湾区“人才岛”,建成立足江门、服务湾区、面向全球的国际人才云基地,为大湾区的高端人才提供一个宜居宜业的家园。
E 打通深港经济圈“任督二脉”
人们常说,400万人在江门,400万人在海外,两个“江门”同样精彩。围绕粤港澳三地在大湾区时代的发展目标,结合广东省委、省政府给江门的发展定位——“珠西战略”的主战场和新增长极,以及江门与港澳在金融、贸易、旅游等多方面的合作基础和“中国第一侨乡”等独特优势,江门将是粤港澳大湾区中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必将在此轮大湾区发展中成为“黑马”,迎来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此前,江门市委书记林应武提出了江门市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总体思路:坚持规划引领,统筹城市发展空间布局,推动城市从“一中心”向“多中心”拓展;坚持交通先行,全力推动珠西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实现北广州、东深圳、西江门交通枢纽“三足鼎立”;坚持产业为重,谋划打造“4+1”重大产业发展平台;坚持深度合作,推动科技、金融、旅游、人才等领域全方位融入大湾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枢纽门户城市和粤港澳合作重大创新发展平台。
广东把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放在江门,在政策和规划上给了江门一股强劲东风。江门市委书记林应武说,对于江门而言,这是一个大机遇,今后,江门在全省、珠三角的区位优势就凸显出来了,这也是江门推进城市扩容提质、打造珠三角新增长极的重要抓手。“大交通”发展战略是江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三战略”之一。全会提出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在“一枢纽、两中心、三通道”的基础上,加强交通谋划,构建多层面的交通网络,强化江门作为珠西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
林应武指出,江门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要坚持产业为重,重点谋划打造更高水平的产业发展平台。今年以来,为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江门市积极谋划建设更大空间、更高水平的产业平台——“5+1”重大产业平台。其中,“5”是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珠西新材料集聚区、深圳—江门产业园、台山工业新城拓展区、开平翠山湖科技产业园拓展区等5个万亩园区;“1”是指江门人才岛。“5+1”重大产业平台将以建设全省一流产业平台为目标,发挥自身资源禀赋和资源优势,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深化区域合作,建设成为优势突出、带动力强、产城融合的现代产业新城,扛起江门打造珠三角新经济增长极的使命担当。
对于江门社会发展状况,林应武表示,目前,江门正处于加快发展的窗口期、上升期、黄金期,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的推进,深度拓展了侨乡开发发展的新空间,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的建设,将打通与深港经济圈融合的“任督二脉”。江门作为珠西综合交通枢纽,将全方位开启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辐射粤西乃至大西南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