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粤港澳大湾区 山水名城惠州如何作为?
2017-03-16 湾区城市群
惠州将以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为目标,要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里的生态担当。 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 摄
今年全国“两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粤港澳大湾区由此进入国家“顶层设计”。
如果说三角洲的平原概念起源于农业,基于河流冲积平原在土地、人口和交通方面的优势,是传统农耕时代的代表;“湾区”则注定与工业结缘,更多基于港阔水深的优良海港,代表着全球化时代商贸物流的经济形态。
从珠三角城市群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正在给这里的城市带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与纽约、旧金山、东京等世界三大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不缺创新城,不缺制造城。而在珠三角腹地,惠州以其临港、近海,靠近深圳,拥有山河海湖资源的优势,正谋划符合自身定位优势的发展路径:这座城市是唯一的,将“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作为发展目标,将“山水”作为城市发展的最大王牌。
从珠三角地区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惠州将如何把握这一发展机遇?
全媒体记者 王彪
区域升级
从地区到湾区意味着产业形态和格局的变革
从珠三角地区到粤港澳大湾区,名称改变的背后,不仅是区域范围的变化,更是产业形态和经济格局的巨大变革。
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在其微信公众号上表示,从产业形态上看,起源于农耕时代的“三角洲经济”起点是农业,但全球化开启后的“湾区经济”起点是工业。湾区不一定是河口冲击平原,但一定要有港阔水深的优良海港,并据此形成发达的海港经济区。
这一观点确有历史脉络可循:近代之前,珠三角的生产和贸易产品主要是茶叶、瓷器和丝织品,经济形态是传统农业加手工业;近现代之后,工业逐渐成为区域经济的绝对主角。
如果说,广州有着近代国内唯一通商口岸的优势和传统,香港由于特殊历史条件更早更深纳入全球经济版图,惠州在这转变过程中发挥的角色也非常有意义。1992年,中国韩国正式建交前4天,惠州与三星签约建厂,第二年便正式投产。6年之后的1998年,引入国际石化巨头壳牌集团的中海壳牌石油化工项目在荷兰海牙签约。惠州经济就此启动了从农业到现代工业的转变,奠定了延续至今的惠州产业支柱格局的基石。
从经济格局上看,近代之前,广州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商贸往来的枢纽;近现代之后,香港、澳门和深圳等城市相继崛起, “腹地不够、海外来凑”,珠三角和长三角相比腹地较小,外向型经济的特征却也更加明显,更强调对外连接、抢占全球产业链中的高价值部分。
这一点在如今的惠州同样明显:这里的手机、车载电子、石油产品在国内外均占有相当地位,每年有2000亿左右的商品从这里销往全球,从TCL手机到伯恩光学的玻璃面板,部分产品也开始向全球产业链上游发起冲击。
换言之,外向型经济同样已成为惠州发展的基本特征,这与从珠江两岸从“三角洲”到“湾区”的华丽转身不谋而合。
城市群中的山水城市
以“绿色化”做湾区的生态担当
在谷歌地球的夜晚卫星图上,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里,各座城市群星璀璨,连缀成片,构成了世界上灯光最为密集、面积最大的区域之一。
这些城市各以其优势在世界城市的坐席表上占据一席之地:香港是享誉世界的自由港和全球金融中心,澳门是融汇了多种民族文化的世界娱乐中心。当下,深圳以每天55件发明专利的“新深圳速度”成为新兴的创新城市,广州以每年的客流量超过1亿人次延续千年商都的传奇,东莞因代工而兴成就世界工厂的盛名,佛山则承载制造业的脊梁催生出美的、格兰仕等知名品牌……
而从珠三角各地市党代会报告、市委全会报告以及省“十三五”规划中的发展定位来看,唯有惠州将“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作为城市发展新定位。
这一定位的底气来源于这座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
惠州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多达13座,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2.34%,居珠三角第二位(仅次于肇庆);东江、西枝江穿城而过,大小湖泊、水库130多个,饮用水源水质100%达标,海域面积4520平方公里,居珠三角前列,广东省近岸海水水质最优,空气质量长期稳居珠三角首位、全国74个重点城市前十,入选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成为广东省地级市首个“国家森林城市”,获评中国十佳绿色城市,绿色发展指数全省第一。
靓丽山水直接带动了惠州旅游产业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春节假期前5天全市累计接待总人数329.33万人次,同比增长19.6%,旅游总收入11.69亿元,同比增长15.05%。
面对绿色青山,惠州不仅要算经济账,更要算生态账。在2017年初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惠州将“构建GDP与GEP‘双核算、双运行’体系”郑重纳入城市发展规划,通过计算森林等生态系统及农田等人工生态系统的生产总值,来衡量和展示生态系统状况。
如今,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惠州“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这一发展选择又有了更深远的意义:越是要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就越需要一片绿肺,需要一个现代化的绿色生态之城,而惠州选择成为这个城市群里的生态担当。
湾区之中惠州的山水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从世界经济版图看,全球60%的经济总量集中在入海口,发展条件最好的、竞争力最强的城市群,都集中在沿海湾区。
珠三角区域生产总值达1.3万亿美元,是旧金山湾区的2倍,接近纽约湾区;进出口贸易额约1.5万亿美元,是东京湾区的3倍以上。
然而,世界级的经济体量只是成为世界级湾区的“硬指标”。纵览这三大湾区,不仅每个城市群都集合了诸多世界级的优秀特征,湾区中的每个城市也都有自身突出的特点。
旧金山湾区中的硅谷被视为世界著名高科技研发的“圣地”,奥克兰则拥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美丽的橡树林;纽约长期雄踞世界金融中心地位,是无可争议的“领头羊”,同属纽约湾区的纽瓦克市则以唯美的自然风光和静谧安逸的居住环境著称;东京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中心之一,同属东京湾区的千叶市则以世界性海港和优美宜人的自然环境吸引着世界旅客。
从这些世界级湾区的发展经历来看,支撑湾区经济的大多是环境友好型产业如科技、文化、金融等高端服务业。作为“后起之秀”的粤港澳大湾区,自然更加要瞄准世界城市发展的未来趋势:用更少的资源、更好的环境、更多的绿色、更友好更智慧的管理,营造一个更加宜居的现代城市圈。“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曾表示,城市最大的竞争力就是良好的生态。“生态是最低碳、最高效的发展方式。
惠州的山水绝不是拒绝发展的“原生态”山水,而是与现代产业发展、现代生活方式融为一体的优良生态。
在南海之滨,科莱恩化工(惠州)有限公司生产出的聚乙二醇产品达到药用级,成为国内少数获得医药资质的化工企业,凯美特公司将石化加工后剩余的气体严格提纯后生产食品级二氧化碳,供应给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销往全球。
在惠州罗浮山下,景田百岁山矿泉水项目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矿泉水生产基地,连续10多年中国出口量最大,同样卖往全世界;两个万亩药用植物种植基地也在积极筹划,始自宋代的“洞天药市”一旦重现,铁皮石斛、金线莲等名贵药材将为人类健康助力。
当融汇了“绿色”和“现代”的产业将惠州与世界相连,“3线9站”的高铁布局,已有11条并不断增加的航线,以及瞄准千万级人次吞吐量的新干线机场,则正在助推惠州进一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
“一个精心规划的城市群,就是通过配备齐全的铁路系统、水路系统、公路系统,让人口相对不多城市的居民都能享受到方便、快捷的交通便利……大城市的优势在这里可以让每个人都享受到,这座花园城市必将成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每位公民都居住在空气纯净的地区。”
“花园城市”的提出者,埃比尼泽·霍华德在100多年前对理想城市的描述,正在惠州变为现实。
从罗浮山的矿泉水到大亚湾石化区里的空气,从全国乃至世界前列的智能终端制造,到打造“广东硅谷”吸引全球高端科研项目入驻,从大交通格局的迅速打开,到瞄准世界先进技术布局全球孵化网络,惠州实现了山水景致呵护有加与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并行不悖,实践了一个世界级湾区里世界级制造工厂的“绿色化”发展道路。
从这个角度说,惠州对“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的发展定位,追求的正是从世界工厂的转型蝶变中打造一座“花园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