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时代,顺德如何作为?
2017-03-17 湾区城市群
“湾区”是一个令人浮想联翩的概念。自上世纪以来,纽约湾、旧金山湾和东京湾成为三个世界一流湾区,其经济发展的成就举世公认。而在中国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无疑意味着这一地区的湾区建设提速。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一员,顺德如何发挥其自身的制造业优势,参与到湾区建设竞争中?就此,南都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学者。
顺德将串联广佛两地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继此之后,广东省官员再提“粤港澳大湾区”。
3月6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广东团全体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发改委主任何宁卡发言时系统论述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何宁卡称,广东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条件。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在对比长三角和珠三角时提到,广东因为濒临港澳,有更大的优势在珠三角创建一个大湾区的城市群。
在这样的背景下,接受采访的专家均认为,顺德作为湾区的一员,在发挥制造业优势的同时,将可借助其地理中心优势,在湾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佛山市市长朱伟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佛山要加强区域间的交流合作,要同心携手打造珠三角湾区高级别城市群,核心推进南海—荔湾、顺德—番禺等合作示范区建设。他特别提及,顺德将加强广佛两地间协作,加快广州地铁7号线西延段的打造,并全力推动顺德与广州南站的全面接合,加快两地经济增长。
地方要形成你追我赶氛围
“湾区建设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城市拼图,而是更加注重城市之间的多核心城市、多经济圈的结合。”广东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认为,顺德要在这个大湾区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必须延续以往开放引领的态势,更加充分地融入到广佛都市圈中。
而作为企业家的叶中平则提到,顺德的港澳乡亲、企业家资源一直都推动着顺德经济社会的发展。他认为,顺德从港澳学到的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管理等经验,以及在社会治理上的理念,都是令到顺德能够率先与港澳对接的一个资本。
“广东跟香港有多年的联系,能否将内外资源实现对接,其中的重要性就突出出来了。”在湾区背景下,林江认为,对于珠三角的任何一个地方政府来说都存在机遇,而在这种机遇面前,地方政府要多思考,多提问题,在提问的过程中,地方政府要做好调查研究和规划。“这样整体氛围揪出来,各地方政府你追我赶,形成一种内在的创新驱动力”。
A
基础
区位
在国际上,“湾区”一般指围绕沿海口岸分布的众多海港和城镇所构成的港口群和城镇群,由此衍生的经济效应称为“湾区经济”。而全球较为明显的湾区有三个: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有学者研究,从这些知名湾区的经验来看,湾区经济往往具有以下显著特征:开放的经济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
而从中国的情况来看,粤港澳地区可以算得上是最适合发展湾区经济的地区之一。在对比了世界几大知名湾区的特征之后,广东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认为,粤港澳在交通便利程度、产业集聚程度、城市群和人口数量等指标方面已经足够优秀,建设协同发展的大湾区的条件比较完善。
在这个囊括了珠三角“九市一区”、港澳在内的城市群内,顺德区处于粤港澳城市群中间,位置可谓得天独厚。顺德政协委员、顺德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监事长叶中平打了个比方,以珠三角为主要腹地的湾区,就如同一个大写的“A”字,其中广州是顶点,往左下角伸出的区域是珠江西岸,一直到珠海、澳门;右下角伸出的是珠江东岸,一直到深圳、香港。而“A”字中间串联起来的,正好是虎门和顺德之间的区域。因此,从地理区域上,顺德算得上是这个湾区的“地理中心”。
陈鸿宇认为,凭借这个地理核心位置,顺德继续坚守开放引领的理念,可以背靠整个广州,面向港澳,在湾区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交通
区位优势决定了顺德在地理上与广深港城市的物理空间距离,但要真正将这种优势转化为可以利用到的胜势,还需要构建完善的交通体系。
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区邦敏介绍,顺德过去两年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入,包括轨道路网、教育医疗以及多个创新平台的打造,其目的就是拉开城市的空间,而“只有配置了充分的基础设施,城市的空间才会真正拉开”。
顺德期望于地铁轨道拉近与粤港澳湾区中心之一的广州的距离,并通过在轨道最为密集的北部打造大学城卫星城,吸引广州最优质的人才入驻;通过借力深中通道的建设,能够将深圳优秀的基金、创新资源带到顺德。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佛山市市长朱伟就提到,佛山要加强区域间的交流合作,要同心携手打造珠三角湾区高级别城市群,核心推进南海-荔湾、顺德-番禺等合作示范区建设。
朱伟还特别提到,顺德将加强广佛两地间协作,加快广州地铁7号线西延段的打造,并全力推动顺德与广州南站的全面接合,加快两地经济增长。
由此不难看出,顺德要在湾区经济中争先,轨道路网将会是一个重要的抓手。记者注意到,从账面上看,顺德已经形成了“9+4+2”的快速交通网络框架,即9条城市轨道、4条城际轨道和2条有轨电车。到2020年,佛山地铁1号线二期工程、佛山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佛山地铁3号线工程、广州地铁7号线一期西延顺德段都将建成,全方位打通外部和内部、地下与地面、高速与超高速命脉。而在对接深圳方面,深中通道的开通也将大大缩小顺德与深圳的距离。
叶中平认可通过轨道率先对接广州的做法。在前年讨论顺德是否要先建设广州地铁7号线延长线时,叶中平就持欢迎和支持的态度。在他看来,广州是珠三角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才流最为密集的地方,顺德只有融入广州,成为广佛同城战略的重要部分,才有顺德新一轮的发展。
B
优势
产业
在产业结构上,粤港澳大湾区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2015年,港澳地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 D P比重均在90%左右,内地9市制造业基础雄厚,已形成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产业体系。
在这样的产业体系下,顺德所代表的正是其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其中,作为中国知名家电之都,顺德造就了美的、格兰仕、万和等知名家电品牌。去年家电制造业产值达到了2624 .8亿元,同比增长6.6%。目前,家电制造业通过智能家居产品研发向智能制造、网上营销方向转型。近年来,顺德的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也是迅猛,省区共建“机器人产业发展示范区”,吸引世界机器人排名前五位的行业巨头进驻,其发展路径亦正在往先进制造业方向发展。
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时,顺德同样将发挥其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佛山市委书记鲁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提到,作为定位自身角色的坐标,佛山将着重扮演好的三个角色中就包括要突出制造业优势,打造大湾区的制造重镇。目前,顺德正在掀起新一轮的夯实实体经济的运动,包括推进村级工业园改造、拟推出产业发展保护区等。
而除此之外,鲁毅还提到,佛山还将突出广佛同城优势,打造大湾区的核心区以及突出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打造大湾区辐射带动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桥头堡。
陈鸿宇认为,在珠三角多数城市都以发展制造业为主的情况下,顺德在制造业方面的优势未必会真正成为优势,但顺德仍然可以借助其区位优势,加之开放引领的态势,更充分地融入到广佛都市圈,借此可以确立一个核心制造业基地的地位。
企业家
顺德除了产业优势之外,还有非常宝贵的企业家资源。以民营企业为主的顺德,企业家优势不单是顺德产业发展的重大推动力,亦为顺德的社会治理等带来了好多宝贵的经验。
作为港籍乡亲,叶中平认为,顺德的敢为人先与更早地接触香港的先进理念有关,包括从一开始发展起来的“三来一补”,都是顺德乡亲返乡投资,从而为顺德经济带来了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以及国际贸易的思维。
叶中平提到,在顺德出口的产品,有很大部分都是通过勒流港用船运到香港的港口,通过香港这个国际物流中心已送到世界各地。
而除了经济上的促进,顺德在一帮有社会责任感的港澳企业家身上学到了社会公平和社会治理的理念。无论在国内或者在国际上,这两方面香港都是领先的。叶中平认为,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就必须要营造一个公平的营商环境。这一点,顺德不管在政务、法治或者在服务意识上都远远领先于国内大多数地区。
陈鸿宇同样提到,顺德在经济社会上与港澳的人员往来将会在新的概念下发挥更好的作用,“顺德企业家因为与港澳联系频密的关系,熟悉国际惯例和规则,这些将有利于更好地激发顺德在整个经济社会上的活力,可能有助于顺德发挥标杆和引领作用”。
林江同样看好顺德自带的“企业家”资源。他认为,顺德本来有很多港澳企业家,本来就能形成一定的氛围,一个是物流一个做金融或者一个做技术一个做科技,这样都能形成产业链。针对企业的发展,如果需要请专家来给智力支持,林江建议用一个联盟的形式将专家请过来,利用企业组团的形式,思路能更加清晰,同时费用和谈判资本也更足,也能提高效率。
C
机遇
对标国际
此番,国家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陈鸿宇告诉记者,粤港澳大湾区涉及三个关税区,需要国家层面的统筹规划。未来随着规划研究编制的推进,三地之间的机制体制对接,区域的战略定位、产业规划、中央部委和地方的分工任务得到明确后,将有望进入落地推进的阶段。
尽管目前具体规划还未出台,但具体应如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广东省发改委主任何宁卡也有所表态。他介绍,从对标国际的角度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重点要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创新、开放、产业、金融和生活等六大方面着手推进合作。
林江认为,广州、深圳、香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三个中心城市,有责任去带动佛山、江门等其他地方城市。“大家要做好分工,我也提出要做一个湾区促进委员会,不能各做各的事情,各个城市要融合发展,通过这个委员会来做好规划,三地融合发展才有机会,但这需要考验三地的智慧。”
顺德目前正在面临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林江称,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能把3D打印、图像识别、V R、智能机器人等先进产业引进来的机会更大,让整个经济形势有个改观,产业链得到升级。
金融
对于珠三角城市可以在湾区建设中可以获取如何的机遇,林江建议,粤港澳大湾区要做好金融创新,其实在自贸区也有提出金融创新,但在机制创新方面落后。而对于金融来说,机制创新显得十分重要,让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得到解决。
他说:“粤港澳大湾区里有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深圳作为创新中心,这两者的融合,实现科技金融和创新金融。另外,广州作为省会城市,在政策和人才方面都有优势,而且本来广州也是一个千年商都,对外本来就有足够的吸引力,三者有机结合,可以将传统的金融转变为创新金融,这个在粤港澳大湾区里面就有空间了。
叶中平也提到,香港作为国际化金融中心,有低成本的融资渠道和活跃的股票市场。大湾区的规划建设,或许将有助企业在香港的上市,利用国际化的金融资源。
D
如何参与?
政府层面
港澳与珠三角“九市一区”在湾区经济的概念下其实是一种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而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IPP学术委员会主席郑永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提出,珠三角、粤港澳的城市分头干、重复建设,城市融合度不高,“从经济上说,粤港澳大湾区就是要在中央政府统筹下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紧密合作”。
因此,身在其中的地方政府,要学会多问问题。郑永年举例,香港是世界金融中心,有很好的金融条件,大湾区能不能整合起来,变成纽约那样的金融中心?粤港澳之间的就业市场是不是能够联通?港澳服务水平很高,珠三角城市是不是可以学习一下?
林江也认为地方政府要学会提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向上要政策。在提问的过程中,地方政府要做好调查研究和规划。“这样整体氛围揪出来,各地方政府会你追我赶,形成一种内在的创新驱动力”。
此外,林江建议,地方政府要有大局观,对于项目的引进不应该再是争,而是看这个项目进来之后,对邻近地区有何帮助,如现在深圳在创新方面做得好,其实对广州的溢出效应也十分明显。他说:“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会让原本的商业模式和发展模式得到革新。”
以前地方政府都在招商引资,但都是针对本区域的。现在的招商引资需要政府有一个大局意识,不能只局限于自己那里,而要看对周边地区有何辐射能力,从而争取周边地区的支持。而当项目进驻后,人才也跟着来了,人才到一个地方后,服务的地方范围已经从进驻地扩大到片区。
企业层面
林江同样看好顺德自带的“企业家”资源。顺德拥有美的和碧桂园两家本土千亿企业,平台型企业的带动作用也十分显著。这两家企业在全球化布局的时候,也带动了区内中小企业融入参与到国际市场的发展中。碧桂园集团副总裁朱剑敏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碧桂园在发展国内房地产事业的同时,也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政策,在印尼、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家开发项目。其中,马来西亚的碧桂园.森林城市建设从一开始就定位为国际产能合作的新城。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碧桂园已经带动了近一百家广东的企业参与到其中,其中以建筑类、建材类、装修类为主。李剑敏表示,接下来也希望通过这样的平台,与顺德的中小企业形成产能合作,让他们的产品能输出到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
除了本土大企业的积极参与及带动外,顺德本来有很多港澳企业家。林江认为,大量的港澳企业家本来就能形成一定的氛围,比如从事物流、金融,技术和科技的企业家就可以自成一个产业链。针对企业的发展,需要请专家来给智力支持。林江建议用一个联盟的形式将专家请过来,利用企业组团的形式,思路能更加清晰,同时费用和谈判资本也更足,也能提高效率。
02-03版采写:南都记者 卢凯阳 岑龙基 摄影:南都记者 冯宙锋 郑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