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 建言

香港民建联主席李慧琼:香港须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2017-10-30 湾区城市群

李慧琼。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是重要国策,既有助于国家加强内部的区域经济布局,又有助于加强对外开放程度,辅助“一带一路”建设更有效实施。香港亦能藉此巩固及提升国际地位,促进产业升级转型,释放内在发展潜力,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鉴于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性,民建联就有关课题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和咨询,提出八大范畴共55项具体建议。

粤港澳大湾区覆盖广东省九个城市,即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及肇庆,以及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区。“九市两区”各自具有不同的优势,总人口约6,700万人,区域面积达56,000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加在一起达到13,000亿美元,具有巨大发展潜力。

今年,国务院首次将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见证《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仪式,显示出中央对大湾区建设高度重视。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是重要国策,既有助于国家加强内部区域经济布局,又有助于加强对外开放程度,辅助“一带一路”建设更有效实施。与此同时,对粤港澳三地的发展来说,大湾区的规划亦是极其重要的机遇。只要“九市两区”能够做到优势互补,定能加快珠三角区域一体化的进程,打造出高端、开放、创新、繁荣的国际级大湾区。

需确立大湾区的六大宏观定位

最近,内地已不断推出有利于大湾区发展的措施,包括让港人可以参与内地社保,以及放寛香港跨境私家车行驶港珠澳大桥的申请限制等等,可见大湾区的建设正在加速。鍳于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性,民建联就有关课题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和咨询,完成了《把握机遇 创新高峰:粤港澳大湾区香港规划方案建议书》,对整个大湾区的规划原则,以及香港可以如何参与,提出八大范畴共55项具体建议,期望令整个区域能把握机遇,提升区域一体化进程,并形成具有高端、开放、创新、繁荣的国际级城市群。香港亦能藉此巩固及提升国际地位,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释放内在的发展潜力,长远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

我们认为,香港目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经济发展出现瓶颈,产业转型升级进展缓慢。二是港人亦面临生活成本高企的问题,市民的整体生活质量与香港的国际地位不相符。根据国际著名咨询公司美世2017年最新公布的全球城市生活质量排名,香港排第71位,低于排第25位的新加坡和第47位的东京。

要解决这两大问题,就要确立大湾区的六大宏观定位,即︰全球最开放、最具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群之一;世界级创新科技产业基地;世界级现代服务业中心;世界级航运物流枢纽;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文化中心之一;最宜居的优质生活圈之一。

透过明确定位,及积极参与大湾区的发展,香港可望吸引更多人才和资金,加快产业多元化,突破现时的经济瓶颈,为社会提供更多样化和优质的工作职位。另外,香港加强与大湾区内各城市的协调,在交通基建、出入境制度、福利安排、房屋、医疗、教育以及环保等方面提供配套支持,做到以人为本和互融互通,亦可望打造出优质的一小时生活圈,共同提升大湾区内市民的生活质量。

规划需遵从四大原则

我们认为,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需要有序和合理,故建议要遵从四大原则。

一是由政府推动,由市场主导。政府要在行政和财政等公共政策方面担当重要角色,以发挥推动、协助的功能;但具体的发展方向和步伐等,应由市场自行决定和执行。只有政府和市场科学配合,才能避免效率低下及资源错配等问题。

二是以经济为主,同时也需重视民生。一个完整的区域化发展,必定需要同时兼顾推动经济发展和改善生活环境与质量。故粤港澳三方政府在进行规划时,应注意经济与民生的平衡发展,并以提高生活质量为最终目标。

三是集中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大湾区内各城市各有优势,必须根据自身情况与兄弟城市进行优势互补,避免出现恶性竞争,造成资源浪费。香港是湾区内最国际化和最开放的城市,而且具备独立、成熟和完善的法律、科研、金融及商贸条件和环境,亦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才。故在大湾区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这些长处,集中资源制订合理策略,理性选择发展方向。

四是要整体受惠,成果共享。大湾区的发展规划要尽量创造更多元化的机遇,尽量涉及多个阶层和范畴,着眼于令更多的群体受益。例如经济发展方面,要注意打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努力让大企业及中小企业皆能受惠。

建议优先考虑解决三大问题

我们认为,在55项建议中,有三点建议尤其值得重视。

第一是争取港人可以申领内地身份证。目前香港人必须在内地定居才能申领内地身份证,但内地现今科技发达,电子支付手段应用普遍,日常生活工作诸如租用共享单车、买火车票等,都可在电子支付平台上操作。由于回乡证与这些电子支付平台未必兼容,经常造成香港人在内地生活不便。因此,我们建议内地有关部门研究在广东省先行先试,放寛有关规定,向在广东省居住的港人发放内地身份证明,例如可以一卡两号的方式推行,以便利其在内地求学、工作和生活。

第二是改善跨境薪俸税计算方法。建议灵活放宽现时港人在内地工作和停留超过183日便要向内地缴交个人所得税的安排,具体措施可包括将出入境当天只当作半天,以及将周末、周日和节日假期等非工作日数撇除计算于该183日之内等。甚至可考虑先行先试,明确规定在内地工作的港人按香港税率向内地政府缴税。这项建议若成功落实,可以鼓励更多香港人到内地工作。

第三是试行香港跨境私家车无限额进入广东。具体做法是优化现时过境私家车配额制度,在港珠澳大桥先行先试,让经港珠澳大桥进入广东省的香港私家车不再受配额限制。此举可令更多香港车辆无障碍自由进入内地,从而促进两地在经济发展及社会文化上的交流。

全面推进经济民生政策优化

除了上述三大重点建议外,其他一些建议也希望相关部门在制订政策措施时可予以考虑,主要有:

建议优化关口通关安排。目前三地之间有多个出入境关口,但只有少部分是24小时通关,而且部分关口的通关过程比较繁复。为了配合大湾区建设,建议相关部门研究在更多口岸如深圳湾口岸等实施24小时通关,并简化过关手续,以便利愈趋频繁的跨境交往。

建议加强协调区内多个机场和港口的运作。同时加强人才培训,以及促进服务管理和保险业务等方面的发展,将大湾区打造成国际级的高增值多功能航运中心,并争取强化香港港口转口货物至内地城市的效率及功能。

建议全力发展金融科技。透过对人工智能和电子支付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升区内金融机构及工商业的营运效率,协助业界开拓新的发展模式。例如可打造高度互联的电子支付系统,以建立起一个可以广泛应用的区域性平台,降低区内的交易成本。

建议粤港澳联合向中央申请在大湾区内成立国家级科技创新中心。建议在大湾区内提供最佳的科创资源和平台,尽快推出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原创成果。同时,建议内地海关对于来自香港的大湾区创新科技所需的原材料、设备和中间产品等,均不视为进口,并免除入口关税,从而降低研发等成本。

建议香港研究加入粤澳在横琴建立的中医药科技产业园。香港可凭借自身优势,加强园区内检测认证、科研和营销等方面实力,并吸引更多相关企业进入园区,发挥集聚效应,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

建议制定有针对性的税务优惠政策。在税务方面,内地企业税费负担的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关注,而香港的利得税制则被批评为僵化。建议粤港澳成立联合部门,研究调低整体的企业税负,制定有针对性的税务优惠政策,切实帮助税负较重的企业。具体包括广东省调低税率、设定免征额、对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而香港则订立更灵活的利得税制以促进产业发展。

建议联合粤港澳中小企业和各项专业服务团体成立统一平台。可整编登记服务业企业名录,让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可在有需要时,能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得到专业服务,并联合进行各项投资。相关机构亦要更积极主动地去推动区内的商业伙伴进行合作。

建议在珠海一带兴建“香港村”。大湾区建设除了促进经济发展,亦包括提升市民生活质量。我们认为,可以争取在珠海一带兴建“香港村”,由香港特区政府及珠海市政府共同规划,兴建居屋供香港合资格居民申请,以增加年轻人置业的机会。当然,相关的法规和交通等配套亦应一并处理。

建议粤港澳合作应用最新科技在区内兴建超级垃圾处理中心。这样可统一处理区内大型废物,以纾缓垃圾堆积问题,同时又可促进环保科技及环保产业发展。同时还需改善空气污染,包括统一的相关预警发布机制,逐步减少燃煤发电并同步增加天然气、水力、风力及太阳能发电的使用,及在珠三角海域建立“船舶排放控制区”等。亦应优化粤港澳三方的食品安全恒常沟通平台及机制,完善相关监管及注册制度,建立统一而科学的食品安全标准等。

建议容许居于广东省的港澳人士以当地居民价格使用基本医疗服务。政府应研究以适当方式,容许居于省内的港澳人士,在内地按照当地居民价格使用基本医疗服务,由港澳特区政府代缴服务成本差额。并研究将香港医疗券的应用范围,扩展至广东省及澳门主要医院及诊所。另外,建议广东省内主要城市效仿深圳做法,让港澳籍学生可以和非当地户籍学生一样申请参加积分入学,获得当地义务教育。

建议研究降低长途电话和漫游收费。长远而言,建议实现大湾区电讯收费一体化。这样做不但能降低跨境生活和营商的成本,更能打破粤港澳之间无形的围墙,促进粤港澳人民的进一步交往。

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各有优势,具有巨大发展潜力。

内地现今电子支付手段应用普遍。图为旅客使用微信在内地高铁列车餐车购物。

相关:李慧琼 粤港澳大湾区
作者:李慧琼 来源:紫荆网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私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本号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湾区城市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