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 资讯

粤港澳大湾区 东莞要做核心增长极

2017-04-18 湾区城市群

QQ截图20171127144222.jpg

正在施工的虎门二桥大沙水道桥。通讯员供图

QQ截图20171127144234.jpg

陈鸿宇

    

广东省政府特聘参事、省委党校教授

QQ截图20171127144250.jpg

丁力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区域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

林江

    

中山大学教授、东莞特聘专家

    

粤港

东莞的先知先觉与积极参与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

    

●3月6日,广东省长马兴瑞表示:今年广东将携手港澳推进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4月11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香港特首林郑月娥时提出,今年中央政府要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将推出内地和香港之间的“债券通”,目的就是继续为香港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时间,“如何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了珠三角各大城市发展的首要命题。

    

在地理和经济意义上都处于大湾区中枢位置的东莞,对此早有部署。在去年底召开的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上,东莞已经把“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写进报告。今年东莞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强区域协作与对口帮扶。积极争取将水乡经济区、滨海湾开发区和东莞港纳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重大平台。”

    

这种“积极”已迅速在具体的经济发展规划中得以体现。今年3月13日,东莞市长梁维东主持召开的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东莞市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其中特别提到东莞要以港口城市为重要牵引力,发展以海带陆、区域合作的经济模式,充分融入到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的建设中。借助海洋经济的开发,大力发展湾区经济,实现粤港澳的产业融合及升级。

    

湾区之于东莞

    

这是东莞纳入世界级发展平台的机遇

   

东莞的先知先觉并非仅是因为决策者的触觉敏锐,而是因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契合了东莞发展需求。东莞市委市政府方面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既是东莞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的难得机遇,也是东莞打造更高水平发展的“升级版”重要平台。

    

“如果说纽约、旧金山、东京是全球湾区经济发展的典范,那么可以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正在成为中国发展湾区经济的先行者。”粤港澳大湾区的提出者之一、广东省政协委员谭刚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将建设成为世界湾区经济的新高地。如此看来,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无疑是东莞纳入世界级发展平台的重大机遇。

    

纵观国际一流的湾区,均具有开放的经济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和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并发挥着引领创新开放的核心功能。而即将开启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有力促进创新资源的集聚,加快新技术、新产业和新商业模式的发展,促进高技术制造业的快速布局和成长,推动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目前,东莞产业转型升级已具备良好的基础,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无论是推动加工贸易创新发展,还是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成效将更加明显。这恰恰为东莞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大机遇。

    

在物理空间的层面上,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也是东莞与广深港等城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大机遇。东莞市委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认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头等大事。东莞处于广深港经济走廊之间,但与广州、深圳交通联接尚未实现高效联通,影响了两大中心城市优质资源向东莞流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通过更高层面的统筹和推动,将有力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步伐。

    

另外,在东莞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加快改革创新步伐方面,东莞都需要通过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沐浴这个国家级战略规划所带来的红利。“比如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了更好与国际一流湾区竞争,将有望获得国家赋予更大的改革权限,更多的先行先试政策。同时,也有利于加快探索深化区域合作等改革创新。”东莞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说。

    

东莞之于湾区

    

将打造成大湾区核心增长极和支撑点

    

东莞要真正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不能仅有自己的一厢情愿,更要看粤港澳大湾区对东莞的需要。

    

长期从事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广东省政府特聘参事、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说:“东莞前拥香港深圳、背靠广州这三个超大规模的国际城市,从经济总量、人口集聚和产业结构等方面看,东莞已经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主要核心城市之一。”

    

“你在华强北的电子元器件市场,一个上午就可以把你要的所有电子元器件找齐。在东莞或惠州的模具厂,一天就能把模具做出来。你有一个产品样品,半个月之内就能生产出来,在市场上销售。”广东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邓江年认为,珠三角的三大都市圈各有所长,深莞惠都市圈位于珠江东岸,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标志。三城内部也有分工,深圳掌握“微笑曲线”的两头,即产品的研发和营销,东莞和惠州掌控生产领域,三城之间形成电子信息产业全产业链的布局。而这种全产业布局的优势在全世界都很少见,因为任何一种产品或一个好的想法,都可以很快实现。

    

在邓江年所说的全产业链中,作为国际制造名城的东莞,其作用不言而喻。近年来,华为、大疆、康佳、酷派、金立、光启等深圳知名企业纷纷入驻东莞,更是充分说明东莞的产业配套能力。近日引起话题的还有蓝思科技的到来。日前,总投资约45亿元的蓝思旺科技(东莞)有限公司暨蓝思精密(东莞)有限公司,在东莞市塘厦镇举行项目启动仪式。其实自去年以来,蓝思科技就大举进军东莞,出资12 .2亿元收购东莞松山湖联胜科技公司。作为创始人的周群飞认为,东莞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性的信息产品制造基地,在产业布局和配套方面优势明显,产品直接面向全球市场,这让蓝思科技在东莞塘厦设立研发制造中心充满了信心。作为全球智能手机产业的重要基地,蓝思科技看中的正是东莞完整的智能终端产业生态系统。

    

东莞对自身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定位是清晰的。4月6日,东莞召开的全市商务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工作推进会议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脊梁”是制造,而东莞是国际制造名城,将借此契机加快推进交通一体化、产业市场化、环境国际化,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制造中心,进一步强化城市的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功能、扩大开放合作的示范功能和现代优质生活的服务功能,形成与香港、广州、深圳更高水平协同联动发展的新格局。

    

东莞市商务局方面的解释更为全面:在功能定位上,将把东莞打造成为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球的高端制造业集聚中心和国际经贸合作战略支点,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增长极和支撑点。在产业定位上,要瞄准移动终端、半导体、新能源等高端制造产业链,以及工业设计、融资创投、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以行业龙头项目和世界500强项目为突破口,通过以点带面,推动产业链高端环节和关键环节的精准突破,抢占全球高端制造产业制高点。

    

挑战

    

必须正视发展格局的变化

    

然而,大湾区不仅仅是东莞的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出台后,可以预见的是,珠三角一体化将明显提速,东西两岸、城市之间的资源要素流通也将更为频密,尤其是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的打通,将对珠三角城市群产业布局产生深远影响,来自珠江口西岸城市的竞争,将为东莞承接深圳产业转移带来新的挑战。东莞市委书记吕业升曾用“六个双重”来总结概括东莞所面临的挑战,其中一项正是“区位优势弱化和城市竞争加剧的双重困境”。

    

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梁维东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深圳、广州等周边中心城市作为产业高地和创新中心,辐射带动能力日益增强。对于我们来讲,必须正视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开通后发展格局的变化。”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区域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认为,“深中通道”对东莞对接深圳是一个挑战。“深中通道”将打破现有的区域格局,产业资本的流转要素不再有定向和单一化。因此,第一,东莞要先“养场”,好好培养产业的发展,凸显产业集聚的优势。其次,重视东莞沉淀下来的产业基础,为传统产业打“补丁”,推动产业的创新升级。

    

中山大学教授、东莞特聘专家林江也认为,深莞惠融合的速度还是较慢的。同时,深圳在东莞的产业布局中并不密集。在这一点上,珠海、中山、江门表现比东莞积极。他说:“东莞要转变思维,先去对接广深两地的先进产业,做好服务配套,借助这两地的优势为企业发展‘试点’,以此巩固东莞产业的竞争。”

    

“湾区发展像踢足球,更注重协调配合”

    

也有专家认为,对这种产业转移的流失不必过于忧虑。莞深产业合作促进会常务副秘书长王杰敏分析说,即便靠近港深的交通区位优势,被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所削弱,但东莞强大的产业配套和优质的营商环境,依然对深圳企业拥有巨大吸引力。“譬如电子信息产业,企业在十分钟的车程内能找齐所有配套,又譬如装备制造企业,往往50%以上的客户就在东莞,那干吗还得搬去别的城市,然后在东莞设立营销中心、服务点?”王杰敏说。

    

“东莞挨着深圳、香港,只要它们经济继续旺盛,引领中国经济,那么东莞特殊地位就在。”耶鲁大学经济学家陈志武说,“港珠澳大桥的影响,在我了解的情况来看,应该没有什么影响,首先珠海本身资源有限,能够开发的土地用得差不多,珠海的地位也不是制造业,不是跟东莞竞争,其次港珠澳大桥实际上用起来挺难,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没有三地牌照,开车左方向盘右方向盘都能开顺的人很少,短期内很难有影响。”

    

陈鸿宇也表示,在此情况下,东莞与深圳的关系并不会弱化,相反,东莞应学习深圳的开放程度,越开放的城市才能承接得住产业。这要求东莞在承接深圳产业的同时,也要培育国际化品牌。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或许就像踢足球,更强调团队的协作配合。“一个足球队,需要有守门员,有前锋、中锋和后卫,各自有分工,互相协作互补。而湾区经济的建设也是如此。”陈鸿宇说,“如果一个足球队,人人都去抢球门,那要如何赢得比赛呢?湾区经济的发展是多重网络和多个经济圈的交织,需要各个城市摒弃过度的竞争,有所分工但强调合作,多种要素结合,发展一整条产业链,实现共赢,打造湾区经济。”

    

应对

    

以滨海湾开发区为平台加强产业对接

    

面对粤港澳大湾区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东莞该如何应对?东莞市政府方面表示,接下来,东莞将在基础设施、产业共建、生活配套等方面加强与粤港澳城市的对接,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东莞市委市政府的有关负责人还指出,要加快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积极争取将滨海湾开发区等纳入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发展平台。在日前出台的《东莞市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中,也提及了滨海湾开发区的重要作用:“借助海洋经济的开发,大力发展湾区经济,实现粤港澳的产业融合及升级。以滨海湾开发区为平台,加强与港澳及周边城市的产业对接,从制度、人才、营商环境、硬件设施等几个方面入手,加强珠江口大湾区的建设。”

    

东莞还提出,要加快提高产业价值链位阶。其中就包括增强加工贸易自主性和植根性,加快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全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引进和培育具有支撑性的新兴产业集群。借力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东莞还将通过积极推进金融开放创新,促进产业基金、股权投资基金、融资租赁等新型金融组织集聚发展,拓宽跨境融资渠道,创新重大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推动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积极融入大湾区金融核心圈。

    

而事实上,东莞已经在承接着深圳金融的外溢。前海股权交易(东莞)中心是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在东莞成立的独立法人机构,在2013年就已经进驻东莞。截至目前,挂牌的东莞企业涵盖纺织服装、电子、印刷、房地产等多个行业,挂牌数量超400家,已为企业融资2亿多元。该中心战略拓展部总经理龚海表示,莞深同城是趋势,不可逆转,所以他们从深圳来到东莞,要将前海资源和东莞本土产业结合在一起,释放更大的能量。截至目前,前海注册金融企业有5万多家,而前海蛇口片区只有28.2平方公里,在人力、地租成本高企下,他们迫切地需要低廉但是环境优美的地方,同时不脱离深圳、香港的市场,东莞就可以承担这样的角色。

    

龚海表示,圣何塞、旧金山、洛杉矶、硅谷等构成多核心城市,功能各不相同,我们认为粤港澳湾区比肩是旧金山,我们看了9个城市都是互补性特别强,除了广州、深圳、香港三个大型城市,东莞可能成为第四个核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于东莞而言最有利,可以帮助实现弯道超车。

    

众议

    

大湾区城市间

    

要做好“软实力”对接

    

陈鸿宇认为,大湾区经济的融合对接并不仅仅体现在“硬件”上。“湾区经济的发展不是单纯的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地界对接,也不是简单交通的对接,口岸的对接。”陈鸿宇说道,“‘软实力’的对接也很重要。”

    

何为“软实力”的对接?陈鸿宇谈到,社会制度、香港澳门的资源分享、金融货币的流通、产业政策之间的贯穿、国际惯例的变化,还包括行政惯例体制的融合,这些都是“软实力”对接的表现。

    

其中,陈鸿宇重点谈到,湾区城市应该着重打造信息交流的平台,建立整个湾区共享的大数据库。这也是“软实力”对接的重要环节。互联网时代,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信息对接尤为重要。例如,搭建一个信息平台,囊括海关、税收等信息,各个城市之间建立起金融体系,又能将该体系放开,达到信息的对接。另外,各个城市之间的信息基础建设也非常重要,网络需要畅通无阻。

    

而对于行政部分,陈鸿宇建议,政府应减少行政权力的干预,更多让市场发挥作用。“我们可以参考其它湾区城市群的网络建设,它们之间是通过城市联盟、市长会议等方式打破行政边界壁垒,构成一个体制和机制,发展大湾区交通事业。”

    

东莞要更开放

    

避免打造封闭服务链

    

丁力认为,发展湾区经济的本质是构建更加开放的经济体制。第一,要对香港、澳门加大开放的力度。第二是对内开放,广东省各地级市之间要相互开放。

    

而在发展服务业上,东莞应避免打造封闭的服务“链条”的情况,解决与周边资源流动的障碍,做到高效。举例而言,东莞喜欢办展会,但由于自身缺少展会资源,所以打造的效果并不好。相反,东莞带着企业走出去,到深圳、广州这样资源深厚的展会现场招商,借助它们的优势,效果会更好。

    

其次,东莞可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对接深圳、广州、香港成熟的服务型资源,引进它们的服务优势,推动服务业、物流业、广告、市场销售、金融一体化发展,帮助企业走出“厂门”。

    

滨海片区

    

可作“湾区经济”现行试点

    

根据东莞的构思,滨海片区成为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重中之重”。林江认为,滨海片区有区位优势,但是面积空间不够大。再者,其产业的定位还不明晰,没有凸显产业优势。对此,他建议,滨海片区可先购买深圳的公共服务,借此嫁接深圳的发展模式,从公共服务开始,一步步引进教育、医疗等资源。该“试点”的目的就在于为滨海片区打造产业发展的基础,对接前海、珠江口岸资源,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打好产业基础的同时,创新服务、科学技术、金融服务也是重要的生产要素。林江认为,滨海片区可作为湾区经济的试点,与其它片区的产业形成差异化的发展。

    

另一方面,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不仅仅是发展制造业,也是发展现代服务业。而东莞地处广深,可借助这一个契机,对接广深的资源,发展服务业。深圳具备创新的能力,东莞要做好两个中心城市的服务。

    

统筹:南都记者 严铧 主笔:南都记者 严铧

    

采写:南都记者 梁锦弟 严铧 莫晓东 见习记者 史晓然

相关:粤港澳大湾区 东莞 核心
作者:南方都市报 来源:南方都市报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私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本号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湾区城市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