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抓住大湾区机遇 专家为香港献策支招
2017-04-21 湾区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是“两会”以来的高频热词。香港如何抓住大湾区机遇,尽快搭上大湾区建设快车,学界和业界均十分关注。近一段时间以来,专家为香港如何参与大湾区建设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为香港“上车”积极献言献策。
深圳和香港。资料图
“大+湾区”才是正确打开方式
大湾区城市群并非横空出世的新概念,其核心还是粤港澳合作,是包括港澳在内的珠三角城市融合发展的升级版。
何谓湾区?从地理概念上看,是由一个海湾或相连的若干个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当今世界,发展条件最好、竞争力最强的城市群,都集中在沿海湾区,以开放性、创新性、宜居性和国际化为其最重要特征,具有开放的经济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和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由此衍生出的经济形态称之为“湾区经济”。
粤港澳大湾区有多大?曾有学者测算,若以珠三角9市和港澳2区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主要范围,其面积约为5万平方公里,与克罗地亚面积相当;人口超过6600万,经济总量超过1.4万亿美元。对外贸易总额超过1.8万亿美元,并且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港群和空港群。其辐射半径可以延伸到中西部多个省份,以及东南亚国家。如此体量,媲美东京、纽约、旧金山三大世界知名湾区,所言非虚。
合作融合 发挥优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日前在香港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规划。有关专家对大湾区建设充满期待,香港中华总商会主席蔡冠深说,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是突破三地经济发展瓶颈的关键。
那么,香港究竟应该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投入到大湾区建设中呢?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认为,香港具有国际化优势,在经济结构方面可以与广东错位发展,下一步将与广东共同研究规划,携手把粤港澳大湾区的文章做好。
在王一鸣看来,在大湾区建设中,香港可以与其他城市共建核心金融圈,使香港成为人民币在亚洲地区的贸易清算中心。“粤港澳大湾区还可以合作打造全球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共同体,成为全球重要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商务部政策研究室主任沈丹阳认为,除了大湾区建设,中央也支持和助力香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作用。他最为看好香港在专业服务方面将发挥的作用。
港珠澳大桥九洲航道桥的风帆造型桥塔(2016年9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千载难逢 机不可失
香港有少数人不愿意与内地合作发展,多位专家撰文呼吁,香港必须要牢牢抓住大湾区建设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陈广汉认为,香港作为一个服务型的城市经济体,深化与珠三角的区域合作、拓展经济腹地,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蔡冠深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香港是一个经济城市,首要任务是要发展好经济。国家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新格局,为香港带来千载难逢的庞大商机。”他认为,香港搭上粤港澳大湾区这班顺风车,是唯一选择。
梁振英呼吁港人珍惜发展机遇:“全世界都想搭上中国的发展列车,别人要排队买票,而在‘一国两制’下,港澳不用,国家还给你预留座位。”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的刘兆佳呼吁,香港应积极融入大湾区发展,发挥独特优势,与广东和澳门相互配合,因为“面对不同城市群之间的竞争,香港不能单打独斗”。(蔡啸天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