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 建言

“大湾区不是一群城市,而是一个系统”

2017-11-24 湾区城市群

01.jpg

“我家附近有一座桥连接顺德和番禺,这座桥2011年动工,现在已经2017年了,建设还没完成一半。除了征地拆迁问题,两地的态度也不一样,导致一边热一边冷。大湾区城市群真正要发展,需要融合与共享,资源优势互补。”

    昨天,一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研讨会上,超过20位来自大湾区各个城市的专家和学者,共同讨论关于湾区建设、共同市场构建与研究等话题。其中,来自佛山市路桥建设有限公司的专家,深度解读了关于大湾区交通一体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在这场研讨会上,有一个关键词被多位专家提及,那就是“共享”。

    城市群

    不是“一群城市”,而是一个“系统”

    “所谓‘城市群’不是‘一群城市’,而是在协同、互补与共赢下的一个系统。”在昨天的这场由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主办的广东省2017年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分会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研讨会上,来自华南农业大学的贾海薇把大湾区的9+2个城市,用一个神似卡通“螃蟹”形状组合图来呈现城市战略系统,“香港和澳门就像是连接世界的左眼、右眼,与左钳、右钳。广州和深圳像是左膀右臂。其他七个城市,在湾区的机遇、挑战与各自优势劣势下应该有所取舍。过去有些城市重复性建设,相邻城市之间会存在非理性发展竞争,比如你搞一个服装城,我也搞一个服装城。现在在这个城市群中,每个城市应该找到自己的位置。”

    在这一场研讨会上,被多位专家提及最频繁的,就是“共享”、融合与互补。

    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申明浩给大湾区城市群建设三个关键词,开放、融合与高端创新。“前几天我们发布开放度的指数,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京津冀相比较,开放度稳居第一,明显高出另外两个城市群。各种开放平台在这个区域集中度高。但是,融合度很多城市不如港澳,各个城市断头路众多,产业之间过不去,并且有竞争嫌疑。”

    申明浩分析认为,大湾区城市群建设“最重要的是协同,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开辟世界级产业平台。其中,就需要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虽然高铁通了,但是高铁到市区还很远”。

    同时,在对比国际湾区后,他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机场、港口吞吐量以及高速公路网密度居世界前列,城际轨道交通发展方面与世界级湾区有一定差距。

    交通一体化

    起步慢,需要“共建共享”

    在大湾区城市群之间这次“抱团”的几年前,2009年广佛同城化正式落地,这个小的“城市群”之间的融合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与工作半径。

    南环高速就像是“华山一条路”一样,维修加固中封住一条车道的丫髻沙大桥,在提醒着两地车主这两座城市之间的距离。

    2017年,广佛两地快速路网自北向南多了华南快速干线三期、快速化的海八路、魁奇路东延线、广明高速以及快速化的魁奇路等等。但是,在佛山市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孔维宏的眼中,这个路网的互通相对于两地人往来的融合,“还是慢了。”

    “行政区域切割下,如果一方面很想同城,另一方面很冷淡,那这就不是共享。”前不久前往欧洲深度考察和学习交通一体化的孔维宏总结,“珠三角的交通一体化规划起步慢,在2009年才有第一版。但事实上,交通规划直接关系到将来城市群之间怎么运作,这可能比产业规划等还更重要。”

    “我家附近有一座桥连接顺德和番禺,这座桥2011年动工,现在已经2017年了,建设还没完成一半。除了征地拆迁问题,两地的态度也不一样,导致一边热一边冷。大湾区城市群真正要发展,需要融合与共享,资源优势互补。”对于大湾区交通一体化的应对之策,孔维宏建议,首先,可以对规划实施硬约束与问责,在交通工程规划、工程可行性研究时,加入衔接周边交通的要求。其次,验收预留硬约束。在工程验收时,增加预留接口、标准统一、后续所需对接说明等交通一体化需要的指标的验收。再次,实施更加有效的工程后评价。

    此外,他建议建立共建共享补偿机制、共建共享基金与共建共享黑名单。

    轨道交通

    发展相对滞后,需要大力推进

    “当今世界的中国‘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网购和共享单车,正彻底改变人类社会生活的面貌和未来。”广东省文化传播学会梁庆生的演讲,重点探讨构建以共享经济为基础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

    而被梁庆生提到的“四大发明”之一的高铁,在佛山市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孔维宏的一份分析数据中,成为大湾区陆路交通一体化后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数据显示,铁路客运量是公路客运量的3.03倍,而铁路货运量是公路货运量的3.28倍,说明铁路运输效率远远高于公路。但是根据2015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广东省铁路营业里程为4035公里,公路里程为216023公里,铁路营业里程不及公路的2%。

    “目前珠三角一体化城市交通主要依赖的是公路,轨道交通发展相对滞后。”孔维宏分析认为,目前轨道交通存在的问题第一是密度偏低;第二是轨道交通与货运轨道大致是分离的,较少能一轨多用。“珠三角轨道交通人均里程低于世界湾区领先城市的水平,班次密度也低于长三角。以广珠轻轨为例,2017年8月统计数据显示,平日发车间隔是22分钟,节假日是15分钟。当然之后,广珠城轨也加开了班次,说明这个问题已经得到重视。”

    完善大湾区陆路交通一体化接下来可以往哪发力?

    孔维宏演讲报告指出,第一,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包括地铁、城轨、轻轨和高铁等。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核心城区内部通勤以地铁为主,其他地方通勤以轻轨之类为主,湾区内城市之间的通勤以城轨为主,隔岸相对的深圳与中山尽快推进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通车后则可以实现香港、珠海、澳门的快速连接。

    第二,丰富轨道交通的功能。参照欧洲一些城市的经验,在条件成熟的城轨或者轻轨,研究白天在繁忙时段开展客运,在深夜时段开展货运。

    第三,目前珠江东岸轨道交通推进顺利,珠江西岸的轨道交通有广珠城轨,现在建设基本停滞,可探讨利用现有的基础进行延伸或者开建支线,同时降低通勤成本,提高发车频次,必要时政府进行适当补贴。

    采写:南都记者 路漫漫

    设想与支招

    路桥定价实施“转移支付”

    土地模式探索TOD试点

    交通一体化为城市群带来的不仅仅是缩短人们的通勤时间,还有城市之间的资源互通与互补。这也是昨天这一场论坛中备受关注的“共享”与融合。

    在研讨会上,有观点提出对收费交通管理项目,建议可以参考欧洲经验实施“转移支付”带动区域之间的发展。

    “大部分项目,定价是一种‘倒推’,也就是收费标准与投资建设成本存在极大的相关性。这个看似合理,但实际上,交通收费项目带有很强的准公益性质,除了发挥其在公益上的作用之外,还应该考虑所谓的‘转移支付’。”对此,孔维宏举例,“柏林到一个郊区的火车票可能很便宜,是为了资源和人才的引导。”

    而用定价策略达到的“转移支付”,可以在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一体化建设过程中,一定程度上采用“先富带后富”的政策。通过交通扶贫,对相对落后的地方,降低交通基础设施的使用成本,提升社会效率,间接扶贫相对落后的地区。

    此外,基于交通一体化的发展需求下,孔维宏还建议可以在大湾区城市内探索国际TOD模式,也就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会议后,孔维宏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建议,“目前我们的土地是招拍挂机制,使用TOD模式存在一定难度。但是作为大湾区的城市,建议进行探索和试点。”

相关:大湾区 城市 系统
作者:南方都市报 来源:南方都市报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私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本号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湾区城市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