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征求意见!90天以下的银行理财或禁售
2017-11-22 湾区城市群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金融机构应当强化资产管理产品久期管理,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最短期限不得低于90天。
《意见》的“90天最短期限令”一旦结束征求意见并落地实施,无疑将对短期银行理财产品造成直接影响。
新规将打破刚性兑付
根据《意见》内容,其主要针对的是资管产品。资管产品,发行主体是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或证券公司,最常见的资管产品是基金、债券。
《意见》规定,为降低期限错配风险,金融机构应当强化资产管理产品久期管理,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最短期限不得低于90天。
那么,什么叫期限错配?按照行业解释,一般是指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短期化,资金运用长期化。
举例而言,惠州市民A花5万元购买了一款60天银行理财,银行将A的5万元投向了五年期国债,快60天的时候,市民B也购买了60天银行理财,A来取钱的时候,银行就把B的钱给了A……以此类推,当有市民C、D、E、F等购买时,也是这样的逻辑。
由于5年期国债收益比60天银行理财收益高,买短期理财的人越多,银行赚取的利差也就越多。
但期限错配存在风险,银行的资金放在长期资产里,若是投资者同一时间都来兑付,后果不堪设想。
为此,《意见》限制银行发售短期理财,无疑可降低这种风险爆发的可能。
同时,《意见》明确了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应当打破刚性兑付。所谓刚性兑付,是平台向投资者承诺保本保收,当产品到期时,如果收益达不到标的或者出现亏损,平台就自掏腰包把钱垫付给投资者。
事实上,打破刚性兑付由来已久。2014年,央行在《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明确提出,刚性兑付增加金融体系的整体风险并引发道德风险,应予以有序打破。
其后,为推进打破刚性兑付,银行推出了净值型理财产品,该产品不承诺收益,定期开放申购赎回,提供净值查询,投资风险由投资者承担。
新规拟设过渡期
目前,新规尚未落地,记者通过走访惠州市区各家银行网点调查发现,3个月以下非保本理财产品仍在发售,而且收益率也较为可观,如34天、40天、62天、74天等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最高可达5%以上。
走访中,多家银行的基层网点方面均表示未关注到前述《意见》,而3个月以下非保本理财产品的市场需求仍较高,理财经理也大多在重点推荐此类产品。
为确保《意见》有序实施,《意见》也设置了过渡期,按照“新老划断”原则,允许存量产品自然存续至所投资资产到期。按照规定,过渡期内,金融机构不得新增不符合《意见》规定的资产管理产品的净认购规模。
过渡期自《意见》发布实施后至2019年6月30日。过渡期结束后,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产品按照规定进行全面规范,金融机构不得再发行或者续期违反规定的资产管理产品。
当然,全新的资管时代肯定是渐进式的,那么,习惯了“刚兑”的人们,可以做些什么?
过去,大多数人的理财的态度是“负盈不负亏”,只要不亏钱,赚多赚少不太在意,可在未来打破刚兑后,谨慎的投资观念会更加实用。
打破刚性兑付,投资者回归“买者自负”,业内人士建议,这对投资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想要跟上理财市场的风云变化,就必须不断学习理财知识,提升理财的专业水平。
同时,要牢记风险与收益成正比,对超高收益时刻保持警惕,要正视风险,购买理财产品时,应先看风险再看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