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在香港谈新作及“文学中的历史与现实”
2017-11-15 湾区城市群
新华社香港11月15日电(记者王小旎)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15日在香港浸会大学出席讲座。谈及今年起陆续发表的新作,莫言说,生活的变化与发展往往比小说更让人意外,使得这几部搁置了数年的小说有了新的结局。
据悉,自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莫言在5年间没有发表作品。从今年初,莫言开始陆续发表了一批新作,包括《天下太平》《左镰》及将于明年1月发表的《等待摩西》等。
莫言透露,这批作品创作于2012年,但发表时并未遵照原有的结局。“很多小说放置一段时间,会像一棵树一样成长。这类小说通常有现实生活中的人作为原型,当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发生了变化,小说不得不续写。”
他在提及新作《等待摩西》时说,小说的灵感源自故乡一位民营企业家失踪的故事,记述了企业家妻子靠捡破烂为生、等待数十年并四处寻夫的故事。小说完成后,莫言放置了5年,没想到失踪的企业家回来了,这部小说便由7000字扩展到了15000字。
“生活发生的变化带给我灵感,让几部放了5年的小说有了全新的结局。”他说。
莫言当日的演讲题目为“文学中的历史与现实”。他认为,作家在写历史题材的小说时,除了必要的案头准备以外,更多还是要依靠作家的人生经历,推己度人地去想象当时人们的心态。
莫言说,越是与当下时间点临近的历史题材,作家在处理时的难度就越小,在还原当时人的思维时也显得更加可靠,特别是很多亲历历史的人仍健在,但这也不代表小说所写会与历史完全吻合。
“即便像《史记》这样严肃的史学著作,也带有很多传奇色彩,带有很多作者司马迁的个人想象,更何况以历史为题材的小说创作。”莫言表示,以历史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并非要机械地再现历史原貌,“作家一方面要尽量想象当时人的思维方式,一方面也要大胆地把自我的东西、虚构的东西放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