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黑马 全球350家媒体为江门打call
2017-11-14 湾区城市群
让世界认识江门,让江门走向世界。刚刚过去的一周,300余家海外媒体、50余家中国媒体集体为江门“打call”,吸引了全球的目光!海内外媒体对江门各个角度的报道均体现出一个共识,即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背景下,江门通过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正在构建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海外媒体聚焦
江门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11月1日至4日,来自美国、法国、泰国,以及北京、广州、香港、澳门等地的40多家媒体记者齐聚江门,3天时间走访近20个企业、园区、景点,零距离全方位扫描五邑侨乡。他们的报道也引发了海外300余家媒体的转载,让包括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法国、日本在内的世界人民了解到我市近年来的发展变化。
早在海外媒体在我市实地采访时,《欧洲时报》记者马林就感慨,这是他参加过的媒体采访团中,规格最高的一次,美联社、法新社、《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等知名媒体都积极参与。此次300余家发表报道的海外媒体包括美国媒体美联社、雅虎、FOX福克斯有线电视网、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ABC美国广播公司等,以及日本媒体《朝日新闻》、《每日新闻》、共同社等,还有来自法国、西班牙、比利时、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等地的媒体。
海外媒体的众多报道中,一篇名为《发力华侨人才供给侧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广东江门正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开放窗口》的稿件流传甚广。该篇文章由新华社创作,以英语、日语、马来语、泰语四种语言在亚太地区和美洲地区发布,被海外近300家网站刊登转载。
文章介绍了我市通过尝试“多证合一”的改革方式,以及积极的人才政策,形成了良好的营商环境,西门子、中国中车等企业纷纷落户,而且不管是龙头企业李锦记庞大的市场规模,还是小微企业的数量都展示出江门的活力。文章指出,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背景下,江门通过提升基础交通设施、营商环境等方式,正在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开放窗口。
此外,美联社除关注我市整体营商环境的改变外,还对新会陈皮、古典家具等古老遗产的传承和发展表示肯定;法新社将摄影记者在江门拍摄的10张照片纳入了该社数据库;印尼安塔拉通讯社则注意到五邑人民为海外许多国家的发展贡献过力量。海外媒体对我市的关注还形成了二次传播效应,美联社对我市的报道也成为了“新闻”,得到国内媒体的关注,《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香港商报》等均就此进行了报道。
在采访期间,许多海外媒体记者就曾表示被江门“震撼”。在地尔汉宇,美联社记者王尔德·克里斯朵感慨道:“在来江门前,我一直认为高端的坐便器都是日本生产的。在这里,我发现江门企业也有很好的生产高端坐便器的技术。”在中车广东分公司,印尼安塔拉通讯社记者穆罕默德·伊万·伊尔米说:“印尼正在修建从雅加达到万隆的高铁,希望中国能够帮助印度尼西亚建造更多的铁路,让那里的人可以享受到更便利的生活。”
中国媒体点赞
江门是大湾区的“黑马”
江门故事需要海外媒体的关注,也需要国内媒体的讲述。此次报道中,50余家中国媒体对江门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样感兴趣,包括新华社、人民网、《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日报》、中国新闻网、《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香港文汇网、《香港商报》、新浪、网易等媒体,纷纷从各自角度“阅读”江门。
这些媒体的关注视角大多集中在江门经济的快速增长上。香港文汇网展示了新会陈皮从1996年产值不足300万元到2016年高达10亿元的发展过程;中国新闻网、《新快报》大篇幅解读新会陈皮产业发展的背后助力;
广东南方电台从江门孵化企业制造的“3D打印美食机”中读出江门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香港商报》更是以《江门:粤港澳大湾区的“黑马”》为题,报道了我市交通设施和陈皮产业的发展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日报》此次还利用新技术制作微信H5页面,为五邑华侨广场、中车广东分公司、台山海口埠、小鸟天堂、立园、开平碉楼等提供了可360度观看的照片,用VR视角全新解读江门。其在报道中指出:“江门正迈进大湾区时代!这座近1800年历史文化名城正在谱写新篇章!”
好故事还要自己讲得好,我市媒体在此次报道中也使出了“看家本领”。本报连续4天长篇幅、多角度跟踪报道海内外媒体江门行中的见闻和评价,旗下新媒体平台“直播江门”APP等更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全媒体手段轮番上阵。江门市广播电视台则派出4组全媒体记者,先后在电视时政栏目《江门新时空》,广播新闻栏目《五邑新闻联播》《侨都之声》,“邑网通”APP等平台发稿。
在我市实地采访时,许多媒体表示非常看好江门发展。“江门是一个发展潜力很大、后劲很足的城市。”中国日报主任记者郑彩雄认为,江门的区位优势在逐渐凸显,有越来越多青年人才选择来到江门创业。澳门日报记者古桢辉表示,澳门发展最缺的是空间,而这正是江门的优势,双方合作前景广阔。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记者黄宝仪则认为,江门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在旅游、养老等方面与香港进行合作。
广东南方电台从江门孵化企业制造的“3D打印美食机”中读出江门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香港商报》更是以《江门:粤港澳大湾区的“黑马”》为题,报道了我市交通设施和陈皮产业的发展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日报》此次还利用新技术制作微信H5页面,为五邑华侨广场、中车广东分公司、台山海口埠、小鸟天堂、立园、开平碉楼等提供了可360度观看的照片,用VR视角全新解读江门。其在报道中指出:“江门正迈进大湾区时代!这座近1800年历史文化名城正在谱写新篇章!”
好故事还要自己讲得好,我市媒体在此次报道中也使出了“看家本领”。本报连续4天长篇幅、多角度跟踪报道海内外媒体江门行中的见闻和评价,旗下新媒体平台“直播江门”APP等更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全媒体手段轮番上阵。江门市广播电视台则派出4组全媒体记者,先后在电视时政栏目《江门新时空》,广播新闻栏目《五邑新闻联播》《侨都之声》,“邑网通”APP等平台发稿。
在我市实地采访时,许多媒体表示非常看好江门发展。“江门是一个发展潜力很大、后劲很足的城市。”中国日报主任记者郑彩雄认为,江门的区位优势在逐渐凸显,有越来越多青年人才选择来到江门创业。澳门日报记者古桢辉表示,澳门发展最缺的是空间,而这正是江门的优势,双方合作前景广阔。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记者黄宝仪则认为,江门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在旅游、养老等方面与香港进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