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广东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
2017-10-05 湾区城市群
连接香港、珠海、澳门三地,是世界上第一座集桥、岛、隧道为一体的跨海大桥。全长55公里,为双向6车道,设计使用寿命120年。2009年12月正式开工,力争今年底通车。
编者按:五年来,广东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其中不乏举世瞩目的超级工程,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促进作用,共同构建起覆盖全省、通达全国、连通世界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南方都市报今起推出“砥砺奋进的五年之广东超级工程”系列专题报道,聚焦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城市轨道交通、铁路枢纽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解码工程看点,呈现建设进展,巡礼超级工程。
走过一座桥,恋上一座城。
这座连接香港、珠海、澳门三地的世纪大桥,从2009年12月15日海上作业船挖出第一斗海沙正式开工建设以来,到2016年9月27日主体桥梁工程已全面贯通,到今年底或将具备通车条件。它的每一节点都令人振奋与激动。
它被称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CCTV直播称它为“超级工程”,它创造了很多世界第一的记录。
它就是港珠澳大桥。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因它而开启了大桥时代的加速度。珠海自然“近水楼台”,步入了建设珠江西岸交通枢纽城市的快车道。
创造多个世界之最
作为世界上第一座集桥、岛、隧道为一体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建设难度非常高,即便是国外顶尖桥梁专家看来,它的建成简直就是“奇迹”。
它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全长55公里,也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它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包括人工岛、沉管隧道、桥体等多个方面。以人工岛为例,其不仅是整个港珠澳大桥当中工程量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环节之一,而且其建设模式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首次被提出。
不仅如此,通过一系列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发应用,仅用半年多时间就完成两个面积均约10万平方米的人工岛建设,这样的建设速度也创造了世界工程的奇迹。
用钢量相当于60座埃菲尔铁塔
港珠澳大桥其中的15公里使用的是全钢铁结构桥体。一种叫做钢箱梁的结构是铺架桥体的主要材料。钢箱梁内部中空,如同盒子一样,因此重量较轻,更适合于港珠澳大桥这样的海上桥梁。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工程师曾在受访时介绍称,难度最大、成本最高的是建设桥墩,桥体越轻就能够实现更大的跨度,所需的桥墩就越少。但港珠澳大桥为双向6车道,既要保证桥体轻,也要保证承载能力,如何达到平衡是不小挑战。
作为目前全世界规模最大的钢铁大桥,港珠澳大桥用钢量达42万吨,相当于60座法国埃菲尔铁塔。同时,港珠澳大桥能抗16级台风、8级地震、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20年,而目前世界上其他的跨海大桥普遍的设计使用寿命只有20年。
工程解码
人工岛:抗300年一遇洪潮
港珠澳大桥东西两端各有一个人工岛,形如蚝贝状,施工总面积都在10万平方米左右,长度约625米。
120个巨型钢筒直接插入海底,围成一座人工岛屿,然后填土形成人工岛,这一成岛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属首次提出。
每个圆钢筒直径22.5米,几乎和篮球场一样大,高度55米,相当于18层楼的高度,而重量达550吨,相当于一架A 380“空中客车”。这些钢筒如何深插进海底?8个“大锤”联动将其“锤”进海底,这种做法也属国际首创。每个圆钢筒都有规定的位置,误差不超过10厘米。据介绍,即便是百年之后,钢筒全部锈蚀,也不会影响人工岛的基础安全。
连岛上建筑也有创新。据中交四航院专家介绍,岛上建筑采用了最新的清水混凝土工艺,表面平整光滑、色泽均匀、棱角分明、无碰损和污染,施工时一次浇注成型,不做任何外装饰。人工岛身处大海,高风压、高盐、高湿度,任何外部装饰都易脱落。使用清水混凝土,仅从外部装饰及后续维护就能节省不少资金。
专家表示,两岛都能防御珠江口300年一遇的洪潮。
沉管隧道:精准合龙 滴水不漏
“一年十管”中国速度,说的是港珠澳大桥的沉管隧道。从2013年5月2日首节沉管开始浮运安装到今年5月2日最终接头安装,建设者们整整花了四年。
港珠澳大桥海中隧道最深处位于48米深的海底。如何将33个长度180米、重8万吨、单节排水量超过大型航母(排水量6万吨以上)的沉管,成功安放在海底,且每节都精准合龙、滴水不漏呢?
建设者们反复研究、比选、验证,在海底铺设了2-3米的块石并夯平,将原本沉管要穿越不同特性的多种地层可能出现的沉降值控制在10厘米内,避免整条隧道发生不均匀沉降进而漏水。
海底隧道里,空气如何流通、遇紧急情况能否拨打电话?记者获悉,隧道行车洞洞顶上的多组大型悬挂式射流风机负责空气的流通。未来通信运营商将在服务管廊安装通信设备,另外隧道内还设置了一键紧急求助设备。此外,隧道中间有1个服务管廊,便于逃生救援。如果发生事故,海上救援平台会马上派出救援人员,3分钟即可达到。
工程意义
促进经济要素流动
重塑空间发展格局
“通了,通了,终于通了。”珠海市民王玥4月10日在朋友圈里发了一则消息。当天正是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主体工程全线贯通的日子。她兴奋于将来通车后,香港、澳门、珠海将形成“一小时都市圈”。
她并不知道,珠海市政府也欲抢抓港珠澳大桥即将建成通车等重大历史性机遇,突出产业、交通、城市“三大抓手”,全力打造珠江西岸交通枢纽,加快建设西部生态新区。
交通运输部规划院院长李兴华看好的不仅是交通便利,他表示,港珠澳大桥将改变相关区域的时空关系,带来区位结构、社会特征及经济活动质的调整和跨越,“港珠澳大桥将扮演重塑区域空间发展格局的重要角色”。
事实确实如此。港珠澳大桥不仅使香港和珠江西岸城市群的联系更紧密,更把粤港澳大湾区高密度的港口、机场、城际轨道、高速公路等贯通连接成为巨大的立体化交通体系,极大促进沿线经济要素的流动,形成规模和集聚效应。
从长远看,这座大桥的影响更为深远。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曾表示,依托港珠澳大桥而崛起的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能推动广西、湖南、江西等地的产业转移加快,还将加速通达北部湾和南宁等地,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