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消委会发布提醒:科学选购保健品
2017-10-18 湾区城市群
重阳节临近,选购保健品送礼,也是关爱老人的一种方式。但是,保健养生产品使用“根治”“疗效最佳”等断言字眼的,属于违法广告;保健品使用“降糖”“降血压”“补脑”等功效宣传属违法,合法宣传应是“辅助降血糖”“辅助降血压”“辅助改善记忆”等,这些你都知道吗?
随着老年人保健品市场的活跃,也出现了一些不法商家采取虚假宣传、免费体验、派发赠品等手段设置消费陷阱,骗取老年人的“养老钱”,危及老年人健康。这样的情况值得老人及子女们警醒。
为此,近日东莞市消费者委员会(以下简称“市消委会”)发布了关于“科学选购保健养生品”的消费警示,梳理保健品市场销售套路,支招避开消费陷阱的办法,并提醒广大为人子女应多关爱老人、保持与老人沟通,科学选购保健养生产品。
案例:电话承诺根治癌症 老人10多万元“打水漂”
随着社会老龄化日趋明显,老年消费市场的变化和发展趋势逐渐成为重要的议题。健康养生是老年人最活跃的消费领域,却容易被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老年人信息不对称、认知能力弱、怜悯心强等特点,设置消费陷阱,骗取老年人钱财,导致一些老年人为此延误病情、倾家荡产甚至危及生命健康。
日前,市消委会接待了一位80多岁高龄的维权者张伯。张伯称,其老伴怀疑患乳腺癌,因害怕年纪大承受不了化疗,又怕癌细胞扩散转移,迟迟不敢到医院接受治疗。
而在半年多前,张伯家里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国家某高新科技保健中心,对家庭健康状况开展调查。在了解到张伯妻子情况后,对方立即推荐该中心研发的灵芝酵素和细胞重组因子,并电话承诺5个疗程标本根治、不化疗不转移,无效退款。
听到对方的推销以及承诺,张伯决定试一试,前后共花了十多万,都是快递货到付款。如今大半年过去了,张伯老伴的情况未见好转,对方电话却已经是空号。而因张伯只能提供对方联系电话(已为空号),对经营主体、地址都不清楚,难以协助其维权。
警惕:
这些套路
市消委会提醒,老人及其子女要擦亮眼睛,认清当前老人市场主要的推销套路。
套路1:虚构“通知”。
利用媒体、报刊的权威性,冒用“通知”“公告”等形式发起免费邀请,宣称参与对象为已领社保的退休老人,企图让宣传带有“官方”色彩。骗取老人信任,尤其是偏远山区老人。
套路2:伪科学。
各种打着“高科技”(纳米、量子、磁场、生物、电、基因、干细胞等)旗号的保健品,貌似神奇超越医院医疗技术,忽悠老人不断地掏腰包。
套路3:免费体检、多赠送。
以赠送鸡蛋、枕头、旅游等作为噱头,吸引老人免费身体检查,“名医”会诊无中生有或故意夸大老人身体隐患,制造恐慌,骗取老人信任。
套路4:谎称能治百病,无效退款。
谎称保健品都采用天然名贵药材和秘方,不打针、不吃药、不复发,高血压、血管硬化、糖尿病、痛风等老人通病都适用,甚至癌症都能根治,无效或不满意立即退款。
套路5:贴心服务,亲情攻势。往往子女的真心话未必合老人“心意”,平时又缺乏沟通,不法商家以“一对一”的贴心服务跟进,不停上门拜访、关爱生活、赠送礼物,投其所好,说贴心话,通过亲情拉拢获得老人信任,阻隔子女声音,进而推销产品。
支招:
网购当心
尽管老年人有一定的人生阅历,但仍容易轻视儿女意见掉进不法商家“温柔”陷阱。对此,东莞市消委会也支招,呼吁广大老人和子女认真了解以下几方面知识,科学选购保健品。
支招1:正确认识保健品,别误当药吃延误治疗。保健食品只是用于调节身体机能,改善亚健康状态,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对治疗某些疾病虽然有一定辅助作用,但不能代替治疗药物。有病切忌乱投医,应第一时间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保健品应在征询医生的意见下科学服用。凡混淆保健品具有药品疗效宣传的均属违法行为,比如“降糖”“降血压”“补脑”等功效宣传,合法宣传应该是“辅助降血糖”“辅助降血压”“辅助改善记忆”等。
支招2:保健品广告有规定,慎防虚假宣传误导。“根治”“疗效最佳”等疗效和绝对用语、学术机构或患者等名义作证明的、“康复”和“消失”等断言字眼的,统统属于违法广告。
支招3:保健品食用有量,别当普通食品吃。保健食品按照规定的食用量食用,不会给人体带来任何急性和慢性危害。
支招4:到合法正规渠道选购,网购等虚拟渠道购买保健品风险大。消费者应到合法的药店、商场购买保健品,有质量和售后保证。网购、电视电话、直销等方式,主体和经营地址不明,大多异地消费,万一有问题往往难以追究,血本无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