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宝安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引擎
2017-10-17 湾区城市群
宝安桃花源科技创新园主园区。
宝安中德(欧)产业发展合作联盟成立仪式。
每年的宝博会,是“宝安智造”实力的集中展现。图为今年宝博会上,宝安一公司展示的工业机器人,吸引了市民前来观看。
核心提示
由于地处珠江口东岸的“脊梁”位置,宝安的滨海岸线不仅是一条生态、生活的走廊,更是一条生产协作活跃的黄金岸线,逐步成为辐射带动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的核心引擎。
宝安的魅力来自多年来对制造业的坚持。2016年,宝安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其背后便是全产业链的制造业创新根基。
特别是在转型升级的浪潮中,作为制造业大区的宝安,通过近年来的改革和创新,实体经济基础不断夯实,产业加速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成绩亮眼,经济发展迅速。
2017年上半年,宝安区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863.8亿元,同比增长18.6%,占到了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1.1%。
宝安企业的整体自主创新能力也较为突出:2017年1至6月,三种专利申请量15205件,授权量9082件,申请量和授予量位居全市第二。目前,全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达2222家,占全市总量的27.6%,居全市各区第二。而在今年,该区共有1655家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占全市6620家总申报量的25%。
五年来,宝安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装备制造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逐步建立,产业园区也逐步向特色型、主题型园区、工业上楼、院士经济等高端形态演进。
随着国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打造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深圳市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宝安迎来了重要的发展契机。
宝安区将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规划建设契机,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为抓手,加快编制、实施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宝安片区)综合规划,打造“深圳质量、宝安智造”新标杆,打造质量型创新型产业名城,努力为深圳科技创新作出宝安贡献。
“智造”之路1
坚守工业之路加强对外合作
宝安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地带和珠江口东岸黄金发展轴上,拥有“海、陆、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体系,具有天然而强大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汇集了众多制造企业,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等行业领域有一定影响力,其产业外向型强,在许多领域合作空间巨大。而现在,正是宝安产业实现“高端对接”的有利时机。
一个是传统的世界制造业强国、正在引领工业4.0浪潮的德国,一个是正在践行“中国制造2025”规划,坚守实体经济,努力发展高端制造的产业大区宝安——去年,由银宝山新、华讯方舟、创世纪等17家企业发起的深圳市宝安中德(欧)产业发展合作联盟在宝安区成立,以期“取德国之长、补宝安之短、创宝安之新”。该联盟还牵头设立中德(欧)产业发展基金,为宝安区企业赴德进行股权投资(或收购)、购买技术专利、获取技术授权等业务提供金融支持。
温建春是银宝山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模具中心技工培训部经理,他就亲身感受到了德国的工业先进经验和宝安人的学习热情。
有着一线工作20多年经验的温建春负责培训工作,负责从德国引进的“双元制”在公司落地后的实际培训工作。
所谓德国“双元制”,即“招生即招工,进校即进厂”。40名深圳技师学院的新生一入学就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按月领取工资并享有社保等社会保障。这40名学生所在的中德智造学院银宝山新模具班,是全国首家全日制“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试点。
从技术工人转变为一名“老师”的角色,温建春觉得很有意义也很有意思,对这种从德国引进的人才培养机制,已经是行业技术“老师傅”的他十分认可。
他说,实施“工学结合”,学生学习期间大部分时间将在企业从事技能训练和实际生产工作,实现了学校培养与用人需求的“无缝对接”,有效解决学校传统培养模式与企业用人需求脱节的问题,将助力宝安制造迈上新台阶。
不仅是宝安中德(欧)产业发展合作联盟,近年来,宝安区还在不断加快推进宝安中德合作产业园建设,以智能制造、节能环保、 电子信息等产业为主要方向,加快库卡机器人工程中心等重点项目落地。
同时,该区还积极加快设立中德联合技术研发机构,联合德国创新实验室等技术资源,建设一批国际研发机构,促进德国原创技术在宝安孵化落地。深化在物流、会展、环保、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德国汉莎物流、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中德环保合作交易会,德国职业教育联邦协会积极对接,加快创建中德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
“智造”之路2
坚守“五心”服务当好企业“保姆”
一个企业能不能扎根下来,安心创业生产,看重的条件之一便是软环境。
近年来,为优化企业服务机制,宝安制定了区领导联系服务五类百强企业工作方案,每周二定为“无会日”“企业问题解决日”,为企业排忧解难,并提出,以“真心、诚心、细心、耐心、专心”五心服务理念,竭诚为各类企业服务。在宝安,每个区领导都有“挂点企业”,贴身服务为企业解难题。
该区还通过打造政务服务“两厅两中心”,756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一门一窗一网一号”全天候通办;上线政务服务手机大厅,行政审批服务实现“100%网上申报、100%网上审批”,打造政务服务最优区,大大降低企业办事成本,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大族激光员工方光强就对宝安无微不至服务企业的工作有深刻的感受——今年8月,宝安区企业服务巴士正式开通,为宝安区百强企业员工提供“出了家门上车门,下了车门进厂门”的公交出行服务。
方光强租住沙井桥头,在没有企业服务巴士之前,经常坐电单车上下班。“我们的基地位置偏远,公交车没有覆盖到,从家里坐电单车到厂里,大概需要8块钱。”
方光强说,自从有了大族激光的企业服务巴士,他感受到上下班出行的便利。“在试行阶段,我就乘坐企业服务巴士,现在每天上下班都靠它,这巴士服务好,乘坐舒适,票价便宜,只需要一块钱!”
大族激光副总裁周辉强说,“宝安区委区政府在了解大族的困难后,想方设法为大族排忧解难,迅速组织西部公汽公司为基地员工开通了两条专线班车,为企业员工解决出行难题。”目前,宝安区正式开通有十条企业服务巴士线路,帮助一批百强企业解决了心头的难题。
在宝安,该区把产业作为立区之本,全力以赴“栽大树、育森林、筑体系、建生态”,出台了科技、产业、人才“三大政策”实施方案,加快建设创新动力强劲、产业特色鲜明、企业规模集聚的创新强区、产业强区。
该区还积极组织辖区企业参加各类展览、博览会,为企业发展寻找各种可能。由宝安区委区政府主办宝博会作为展示该区企业实力的盛会已经受到广泛关注。每年,吸引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机构、行业组织、重要跨国企业和专业观众等组团前来参观,进一步提升了“宝安制造”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
“智造”之路3
精准配置企业空间 夯实先进制造业根基
加快拓展制造业空间,促进创新型企业快速集聚,助推宝安产业的转型升级——近年来,宝安区对加快拓展产业空间进行统一部署,按照“统筹规划、统筹资源、统筹利益、统筹开发”和“大尺度、大榕树、大规划、大统筹、大创新”的五大发展理念,以科技桃花源为主要抓手,一手抓新建园区规划建设、一手抓存量园区改造提升,大力推进创新研发空间拓展,已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机器人、LED等专业集聚,集研发、生产于一体的园区体系。
伟创力电子设备(深圳)有限公司福海厂区主要经营生产汽车电子、医疗电子、智能仪表、服务器、智能无线设备等产品,产品线丰富,计算电子产品、可穿戴设备等行业均有涉猎,是全球电子设备设计、生产领先企业。
在2015、2016、2017连续3个财年里,伟创力福海厂区分别创造了5.24亿美元、5.19亿美元和5.26亿美元的稳定销售额。然而,产能不足成为阻碍该厂区进一步扩大生产的最大原因,急需二期厂房的投产使用。
企业负责人正焦虑万分时,却迎来了好消息。宝安区主要领导现场详细了解相关情况后,立刻现场办公协调规土、环保、产权登记等部门加快对接,积极针对此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为企业增扩产扫除障碍。
宝安之所以能如此大气地满足企业发展空间需求,来自于满满的底气——宝安为保护先进工业,给实体经济划出75平方公里的工业控制线、以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系列举措,构成夯实先进制造业根基的“宝安范式”。
75平方公里的工业控制线包括“工业红线”“工业蓝线”两个层次。其中,“工业红线”内将严格限制工业用地转换为非工业功能;“工业蓝线”是为了保障宝安区工业用地总规模而划定的、可稳步转型的工业用地引导线。
与此同时,宝安区加大创新型产业用房建设和供应力度,探索推广产业用地供给“大族模式”“福海信息港模式”“银田模式”“臻鼎模式”。以“福海信息港模式”为例,福海信息港利用市场化手段,通过在园区建设改造中实行“统筹规划、统筹资源、统筹利益、统筹开发”手段,将原本破烂的旧厂房“蜕变”成现代化的新园区。
“智造”之路4
“院士经济”助力产业链协同发展
围绕创新体系的构建,宝安区大手笔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制定了《宝安区贯彻落实〈关于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的实施方案》,构建全链条科技研发体系、多样化创新载体体系、多维度成果转化体系、多层次人才集聚体系、多元化政策引导体系、全方位服务保障体系六大创新体系。
近年来,该区紧扣“思创、孵化、转化、产业”四大板块功能,以“院士+”战略为抓手,成建制、整团队引进诺奖得主和院士科学家群体,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大力发展“院士经济”。
姚建铨院士是国际国内知名的激光与非线性光学专家。现在,这位远在北方的“技术大拿”选择与南国的宝安结缘。
今年6月17日上午,中国深圳石岩湖国际院士村“领亚·姚建铨院士创新工作室”揭牌仪式在领亚美生智慧绿谷举行,标志着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铨正式入驻石岩湖国际院士村,并受聘担任宝安企业领亚集团首席科学家。
此次,姚建荃院士受聘担任该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将带领专家团队开展“一院二站一中心(光电研究院和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产业技术转移中心)”的研究工作,通过研究团队的技术成果在企业的有效转化和产业化,培育领亚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实现“领亚”的跨越式发展。
不仅是姚建荃,随着石岩湖国际院士村在宝安启动,未来将会有更多的院士在这里落户,逐步组建由国际院士村、实验室、诺贝尔中心和产业园共同组成的科技产业链。
宝安根据诺奖得主、院士等尖端科学家的实际需求制定了《石岩湖国际院士村柔性引才暂行办法》,创新与院士科学家的合作方式,鼓励院士科学家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与宝安开展产学研合作,鼓励建设以市场为主体的院士产业园,设立基金支持院士科研创新项目,并在现有科技创新和产业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对院士在宝安科技创新给予较大力度的资助。
目前,宝安在引进院士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石学敏院士团队与宝安区中医院(集团)联合成立了深圳市首家针灸院士工作站;宝安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的贺林院士团队与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共建联合实验室,并设立全市卫生计生系统第一个院士工作站;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付小兵院士团队与宝安区人民医院合作共建了深圳市创伤救治与再生医学中心,创立深圳首个创面治疗病区;中国科学院刘盛纲院士与华讯方舟科技有限公司签约,出任太赫兹-量子通信产业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形成自主知识产权30余件,科技成果转化产值2000万元。
依托国际院士村,宝安正在打造沿松白路10公里的“高新技术黄金发展带”,确保院士科技项目成果转化优先落地宝安。目前,已建成创维创新谷、奋达科技园等7家科技创新园,总建筑面积126.2万平方米。下一步,宝安将围绕石岩“高新技术黄金发展带”打造集企业总部办公、创新孵化、配套服务等为一体的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型战略性新兴产业汇聚地,并探索在奋达科技园、创维科技园等重点园区建设国际人才产业园分园,为“院士村”、诺贝尔实验室项目落地提供更多支持,推动院士及诺贝尔实验室研发成果技术产业化,加快形成“院士产业”和“院士经济”。
新发展+新名词
【五心服务】
宝安提出,以“真心、诚心、细心、耐心、专心”五心服务理念,竭诚为各类企业服务,助力宝安早日建成“滨海宝安、产业名城、活力之区”。 【宝安中德合作联盟】
2016年,在宝安区委区政府支持下,由银宝山新、华讯方舟、创世纪等17家企业发起的深圳市宝安中德(欧)产业发展合作联盟在宝安区成立,联盟将推进宝安与德国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基金会等相关机构在技术、项目、人才、市场等领域的深入合作,推动宝安产业名城建设。
【工业上楼】
宝安企业发展迅速,普遍遇上了土地不足的瓶颈,但土地资源有限,企业和相关单位要充分考虑各种解决方案的可行性,从提升土地的使用效率方面入手,一方面对旧厂房进行改造升级,提升容积率和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将重量较轻、工作产生震动小的生产设备和生产过程迁移到高层,践行“工业上楼”的新理念。
【宝博会】
连续举办两届的宝安产业发展博览会瞄准“宝安产业发展的总展示、最高盛会”这一目标,按照“高起点、有价值、有影响、可持续”的要求,定位于“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品牌化”,采取“政府办会、企业办展”的形式,集中展示宝安产业发展成果、先进形象、未来规划、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扩大宝安与国内外的经贸交流,进一步提升“宝安制造”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争取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集聚宝安发展。
【福海信息港模式】
“福海信息港模式”是一种采取“统筹规划、统筹资源、统筹利益、统筹开放”四大统筹的方式,将旧工业区成功改造为高端产业载体空间的模式。
在转型升级前,福海工业园是典型的产业低端、业态低端、园区产区低端的“三低”旧工业园区。2016年,宝安区委区政府提出加快拓展产业空间的工作思路,福海信息港腾笼换鸟,转型升级为高科技园区。据悉,福海信息港总投资约3.02亿元,未来将提供创新产业发展空间23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将具备年孵化200亿先进信息服务业产业能力,提供超过1万个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