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人才交流需建立协调机制
2017-10-11 湾区城市群
由广东院士联谊会、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联合主办的2017深港院士专家座谈会日前在深圳召开。27位两院院士、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就深化深港人才交流、科技合作,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行交流探讨。
“要让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和人才交流更加顺畅,可以建立协调机制,方便科研人员和企业家们交流。” 在人才建设方面,广东院士联谊会执行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人怀表示,可以成立专门基金会,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科研人才能够从基础创新到应用创新,从而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让更多实验室成果转化到产业中。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教授王兴军说,要为大湾区建设聚拢人才,可以统一汇总科技企业的人才需求,举办专门招聘会吸引各地人才。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林垂宙提出“让人才自由流动”的概念,让往来深港的科技人才多一些“绿色通道”,来往自由方便。
在聚集创新资源平台方面,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健超认为,可以先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实验室,条件成熟申请成为国家实验室。对此,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刘科赞同。他表示,要匹配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需要建设国家实验室,集纳全国乃至世界的顶尖科研人才。
美国工程院院士孙勇奎表示,要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需建立健全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工业界和学术界要紧密结合,鼓励学术界提高基础研究水平。
“科技技术积累很重要,粤港澳大湾区要成为科技和创新的发力点,需要营造让科技人才静下心来做研究的机制和氛围。” 中国科学院院士俞大鹏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强调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加强城市整体控制很重要,要注重打造成为具有岭南文化、滨海特色的人文和产业景观。
作者:叶青 来源:科技日报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私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本号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湾区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