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医疗

今年底,东莞全市镇街公立医院与社卫中心将参与组建医联体

2017-10-10 湾区城市群

QQ截图20171010141314.png

在谢岗医院、松山湖社卫中心之后,东莞的医联体迎来了大动作:今年底,全市三级公立医院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并发挥引领作用,镇街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参与组建医联体。近日,《东莞市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工作方案》下发,根据预想的目标,今年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要超过全市总诊疗比例的65%,而明年底,东莞全市将形成较为完善的医联体政策体系,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三级公立医院在医联体中做“领头羊”

“全新的医联体建设方案将以信息共享平台为基础,调动东莞所有三甲医院的优势资源,并打破地域局限,提升全科医生在分级诊疗中的作用”,9月20日,东莞市卫生和计生局副局长在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与松山湖(生态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签约仪式上的表态言犹在耳,全市医联体建设方案就正式公布。

9月30日,东莞市政府下发了《东莞市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工作方案》。

《方案》提出了全市近两年医联体建设的工作目标。其中,到2017年底,东莞将基本搭建医联体相关制度框架,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工作,全市三级公立医院全部参与并发挥引领作用,继续推进市人民医院与谢岗医院医联体工作;全市镇街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参与组建医联体;鼓励和支持社会办医院组建医联体。

到今年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达到65%以上,居民两周患病首选基层医疗机构的比例达到70%以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

到2018年底,东莞要形成较为完善的医联体政策体系,促进医疗人才流动、医疗资源下沉,大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群众满意度,基本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形成科学合理就医秩序,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可及。

购买服务将是医联体主要模式

此前,东莞已经探索出现了不少医联体的新模式,例如人民医院与谢岗医院的紧密协作,以及9月初刚成立的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牵手基层社卫机构的形式。如果全市都要建设医联体,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呢?

《方案》透露,未来两年,帮扶、购买服务、专科联盟、医疗协作网……各种各样的形式,都可能出现在东莞的医联体的探索中。

以帮扶形式为例,这主要适用于三级医院与镇街医院医联体。借鉴了市人民医院和谢刚医院的医联体模式,将以一家三级医院为牵头单位,联合片区内1-2所或若干所镇街医院在坚持双方设置和行政建制不变、人员编制不变、供给方式不变、单位职能不变、独立法人地位不变的“五个不变”原则下组建松散型医联体。

而对于患者来说,最大的改变将体现在分级诊疗模式上。“帮扶”形式下建立的医联体,在门诊业务上,三级医院和镇街医院要逐步压缩和关停普通门诊,原则上仅保留专科(专家)门诊。要全面实施预约诊疗服务,启动阶段三级医院和镇街医院至少要预留30%的门诊号源提供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约转诊,并逐步增加;力争上级医疗机构向康复、长期护理机构、医养结合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转人数年增长10%以上,逐步实现合理有序的分级诊疗模式。

此外,以购买服务形式组建的镇街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联体,将成为东莞市开展医联体的主要模式。

在购买服务的模式之下,镇街医院与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医联体,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镇街医院派遣医护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设立慢性病联合门诊、承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能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检验检查项目、消毒供应等项目。

“这主要就是落实基层首诊,保基本、强基层”,东莞市卫生和计生局有关负责人认为,这种模式下,镇街医院可接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构人员培训和轮训,加快提高基层服务能力,使常见病、多发病病人留在基层。

专科技术力量进入“联盟”时代

市卫生和计生局表示,鼓励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探索多种形式的医联体,这都是为了整合区域内医疗资源,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是推动建立合理有序分级诊疗模式的重要内容。

而在提升基层能力的同时,优质技术力量的提升也刻不容缓。为此,《方案》也提出,第三种医联体模式为,以专科技术力量为支撑跨区域组建专科联盟。

“原则上,国家重点专科和具有一定规模的省重点专科都应组建专科联盟”,据介绍,这种模式将鼓励各级医院同类科室之间以重点专科为纽带,整合优质技术力量,横向、纵向盘活医疗资源,通过实施专科会诊、学术交流、人才培训等,联合提升重大疾病诊治能力,实现专科分级诊疗。

《方案》甚至详细列举出目前可组建的专科技术联盟:东莞市人民医院、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东莞康华医院等胸痛(或卒中)中心医院要及时与网络医院组建区域胸痛(或卒中)联盟;东莞东华医院要牵头组建消化内科联盟;东莞市中医院要组建脾胃专科、骨伤科以及“治未病”专科联盟;东莞市第六人民医院要牵头组建结核病、职业病和皮肤性病专科联盟;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要与各镇街精防服务网点组建精神疾病专科联盟;东莞市妇幼保健院要及时总结危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网络体系的工作经验,形成示范进行推广。

医疗机构转诊参照“1+1+N”模式

除了这些主要联合模式,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鼓励形式多样的医联体,也将是未来东莞大胆探索的新方向。

届时,东莞将以互联网+智慧医疗为发展契机,鼓励二级、三级医疗机构向下级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会诊、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远程培训和手术示范、远程教学等服务。逐步建立新型互联网诊疗、教学、培训一体的模式,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

很多此前您可能想不到的“联盟”也将出现,例如,市妇幼保健院与市儿童医院探索组建妇儿医疗集团,东莞市中医院、大岭山医院(拟筹建为东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和虎门中医院将组建中医医院联盟,这些形式多样的医联体,令人脑洞大开。

形式如此多样的医联体,那么问题来了,患者今后应该怎么看病?

对此,《方案》提出,医联体应当完善组织管理和协作机制,建立责任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进一步落实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其中,医疗机构转诊应参照“1+1+N”模式(1个患者+1个全科医生团队+N个专科医生)实施。

根据设想,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鼓励和引导居民在医联体内到基层首诊,上级医院对签约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通过签约服务,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要为医联体内上转的患者优先安排检查检验、设立住院绿色通道等服务,基层医疗机构要重点畅通诊断明确、病情稳定患者和术后康复期患者的下转通道。在医联体内,对于因基层医疗机构缺药、诊断明确的少见罕见病、疑难病及危重症患者,可按签约服务关系直接转入三级医疗机构或有条件的医院诊治。

为此,三级医疗机构要逐步减少常见病、多发病、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比例,基层医疗卫生及专业康复、护理等机构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患者提供治疗、康复、护理等服务。

“医联体,就是要做到人才有序流动、信息互通、服务共享”,市卫生和计生局负责人表示,三级公立医院或业务较强的大型医院要主动将优秀医务人员和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东莞市全民健康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分级诊疗信息平台和电子病历数据库的建立,将推动医联体内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和诊疗信息互联互通,并探索实行远程医疗收费和支付政策。

此外,医联体内部的服务还将实施一体化,即服务供给一体化、医疗质量质控同质化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鼓励探索建立医联体内统一的药品招标采购、管理平台,形成医联体内处方流动、药品共享与配送机制。

社保政策也将与之配套。部门将合理确定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康复医院等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的支付标准,在医联体内按规定转诊的病人按照连续的诊疗过程累计计算起付线,符合条件的日间手术和日间化疗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在总额控制下,探索对纵向合作的医联体等分工协作模式实行医保总额付费等多种付费方式,慢性病住院患者实行按床日付费,进一步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全市医联体组建步骤

1、2017年10月底前,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试点,全市三级公立医院全部参与并发挥引领作用。各镇街(园区)出台当地推进医联体工作方案。

2、2017年12月底前,全市镇街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参与医联体。

3、2018年6月底前,对全市医联体工作进行中期评估,提出整改意见,进一步完善有关配套。

4、2018年12月底前对全市医联体工作进行全面评估总结。

相关:医联体
作者:南方网 来源:南方网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私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本号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湾区城市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