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特稿:香港向普选迈出坚实一步
2010-12-31 湾区城市群
中新社香港12月30日电 题:香港向普选迈出坚实一步
中新社记者 曾嘉
“起锚”,香港政制改革在2010年伴随这一口号,实现历史性突破,700万香港市民朝特区行政长官和立法会的普选迈出坚实一步。
今年6月下旬,由特区政府提出的2012年政制改革两项方案获得超过2/3议员支持,终于获得立法会通过。
此次香港的政改方案,是指适当修改2012年行政长官和立法会的产生办法。特区政府初步方案建议2012年的行政长官由选举委员会选出,但人数将会由现在的800人增加到1200人;立法会2012年的议席将会由现有的60席增加到70席,新增的10席中5席由直选产生,另5席由功能界别选举产生。
资料图:6月6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等高级官员分别到各区宣传政改方案。在港岛康怡广场曾荫权透过扬声器呼吁市民支持2012政改方案,并高呼“起锚”的口号。 中新社发 洪少葵 摄
特区政府之所以提出有关方案,是因为《基本法》只规定2007年以前的选举模式,之后是否改变,须走过政改“五部曲”,即特首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是否修改、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可修改、立法会2/3大多数通过、方案获特首同意及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或备案。为此,特区政府早于2005就提出首份方案,以便于2008落实,但当时的方案在立法会未获通过。
而今次香港政改方案之所以没有重蹈覆辙,追根溯源,是各方不懈努力的结果。在推动香港政制向前走的整个过程中,中央政府为玉成其事可谓付出了最大的诚意,释出了最大的善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乔晓阳先后两次发表谈话,表明中央对香港政制发展问题的立场和对特区政府方案的支持态度。中联办副主任李刚先后三次与香港不同政见的政团就政制发展问题沟通,实现了在香港回归以后与不同政见的政团的“破冰”晤谈。
同时,为争取更多民意支持,特区政府问责团队放低身段,数度走入街头社区,与市民“贴身”接触,零距离“推销”政改。“连与太太吵架也吵不赢”的特首曾荫权主动向身为资深大律师的立法会议员余若薇发出“英雄帖”,邀请其在大荧幕前“舌战”政改,其诚意获得市民肯定。
香港社会主流民意同样期待“政改不停步”。6月19日,12万香港民众头顶烈日走上街头身体力行“撑政改”,而立法会多个不同政见的党派及议员都愿意搁置分歧,亦让政改方案避免出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结局。
无可否认,在立法会就方案投票前,特首和特区政府宣布接受立法会新增的5个区议员互选议席改由区议员提名、非功能界别选民投票产生的“改良方案”,成为政改方案最终获得立法会通过的临门一脚。
两个多月后的8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和立法会产生办法的两项基本法附件修正案,标志着香港2012年政改方案已完成所有法律程序。社会各界认为,香港政制发展已由此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已经交还香港政权13年的英国政府在立法会通过政改方案当天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欢迎。声明还希望香港现在能以新的合作精神,朝着实现2017年和2020年(特首和立法会)全面普选的目标发展。
香港有识之士则指出,香港一直是重商而务实的社会,拖了5年的政改争议其实已让民间觉得疲惫,不少民调显示,一般市民最关心的还是长期经济发展与民生问题。
香港舆论普遍认为,政改前进一步有利特区政府与社会各界抓住机遇,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增创香港经济发展的新优势,为市民创造更多工作职位和收入,令政改的成果切切实实地惠及市民大众。
曾荫权发表的新一期施政报告已经显示,特区政府在广泛咨询社会各界意见基础上,逐渐出台解决经济民生深层次问题的可行方案。这既是本届政府应该交出的功课,也是为下届政府推动下一阶段政改打好基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