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 地铁

广州“枢纽+”效应凸显

2017-09-11 湾区城市群

0.jpg

通过交通的互联互通,广州枢纽为周边城市带去了包括人才、技术流、资金流等在内的高端资源要素。图为地铁广佛线西朗站。

5天前,在东莞党政代表团到广州考察学习不到一周后,广州党政代表团回访东莞,双方谋划加强合作,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合作平台。

一个月前,广佛中三市国企合资建设经营的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工程举办签约仪式,三市将依托广州港口的枢纽作用,打造“出海大通道”。

两个月前,《东莞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透露,穗莞深城际线、佛莞城际线,以及地铁1号线都将与广州地铁产生“化学反应”。

交通加强互联互通;重大产业发展平台对接互补;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优化整合……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间的合作愈发紧密。在此背后,广州“枢纽+”效应也不断凸显。

1 77条对外通道构建“一小时城市圈”

两个月前,东莞市政府网站公布的《东莞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将备受穗莞两地关注的穗莞深城际线、佛莞城际线、东莞地铁1号线再次拉回人们的视野。

该规划显示,东莞地铁1号线二期将与广州地铁5号线连接,佛莞城际线有望与广州地铁3号线、7号线和4号线接驳换乘,穗莞深城际线则设置了新塘站与琶洲站。

区域合作,交通先行。据统计,目前广州与周边七市已对接通车的对外通道共77条(已建通道63条,在建通道14条),初步构建起以广州为中心,国铁、城际轨道、地铁、高快速路、国省道、城市道路、水运、民航等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快速连通周边城市的综合交通运输格局。

根据各市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内越来越多的城市,将加入“广州一小时城市圈”。

欲共同打造“超级城市”的广佛两市,在城市轨道线网上规划了9个衔接通道,并预留了2个衔接通道。也就是说,未来广佛间将有11条城市轨道互联互通。

位于珠三角几何中心,一直“抱憾”交通不畅的中山,也在加快与广州互联互通的脚步。今年5月,广州公布地铁18号线计划向南延伸到中山,向北延伸到白云机场。未来,规划时速160公里的地铁,将使广州与中山进入半小时同城圈,一补交通劣势及创新资源对接不畅的短板。

离广州更远的江门,也期待借助一条快速城轨,与广州“同城”。今年5月,广东省政府印发的《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显示,广佛江珠城轨今年投资2亿元,年底开工建设。建成通车后,江门市区到广州市区通行时间仅需30分钟,且可与广州地铁和穗莞深线实现直接换乘。

穗莞深城轨今年有望开通;穗莞深城际琶洲支线计划年内开工,建成后可以在琶洲坐城轨直达深圳;佛莞城际线广州南站至望洪段项目建成后可与广州地铁3号线、7号线和4号线接驳换乘,未来广州市民从番禺到东莞预计只需要15分钟;今年初,连接广州、中山、珠海、澳门的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广中珠澳城际预可研已通过专家评审……

从地铁轨道到城际轨道,再到地铁与城际轨道的联通,正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的广州,已然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交通网络的核心。

2 广州港助力麻涌

打造“华南汽车物流配送基地”

在东莞麻涌镇的广州港新沙港区,一批批宝马、奔驰、奥迪、丰田等不同品牌小汽车,通过世界各大滚装船公司运输至此。

“这里已经发展成为全国第三大整车进出口口岸。”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益波表示,“除了滚装汽车外,这里10个10万吨级泊位还可作业煤、粮油、集装箱等货类。”

据介绍,为充分发挥港口的辐射带动功能,广州港还围绕新沙港区,建立了公路、铁路、桥梁和皮带廊,形成了成熟的“前港后厂”模式。借力位于东莞麻涌的广州港新沙港口,麻涌已成为“中国粮油物流加工第一镇”“华南汽车物流配送中心”和造纸基地。

东莞麻涌镇的发展,是“广州枢纽+周边产业”发展模式的生动写照。“可以说,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第一步。轨道交通产生高密度高频率的通勤、物流,对于珠三角城市群产业分工科学布局十分重要。”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林江对记者表示,随着广州与周边城市的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等交通路网的建设完善,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了“广州一小时生活圈”,产业和经济的“联动”也接踵而来。

佛山和中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8月初,广佛中三市国企合资建设经营的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工程举行签约仪式。该工程建成投产后,广州港南沙港区将形成10万—15万吨级专用集装箱泊位达20个、集装箱通过能力超过2000万标准箱的格局。

据佛山方面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州港与佛山地区大型进出口企业来往密切。“美的集团预计今年在南沙港区的出口量突破8万标箱,增幅高达70%;新宝电器今年在南沙港区出口量有望突破1万标准箱,将实现24%的快速增长;志高空调、格兰仕、海信科龙、长虹电器等企业货物出口箱量也增长迅猛,在南沙港区出口量有望实现30%以上增幅。”

同为制造业大市,中山产业发展也离不开广州港的“帮助”。今年上半年,两地完成集装箱量10.6万标准箱,同比增长7.8%。

“此次共建南沙港区四期,将引导佛山和中山更多货源通过本项目中转,打造三市共同的‘出海大通道’。”广州港集团董事长陈洪先表示,合资公司也将加强与珠江西岸佛山、中山等地内河港口、大型货主企业、临港工业企业的合作,增强对腹地货源的吸附能力,全面降低出口企业的物流成本,为“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3 广州持续释放“创新引力波”

通过交通的互联互通,广州枢纽为周边城市带去的不仅仅是物流成本的降低、重要发展平台的对接,更重要的是,包括人才、技术流、资金流等在内的高端资源要素也通过各条通道加速流动,城市间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得到优化整合,协同创新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加强。

广州科研体系完备,源头创新能力强劲。据统计,截至去年,广州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9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2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2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4家。此外,全市去年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6家,累计达44家,位居全省首位。

政经观察人士告诉记者,全省科技成果的75%在广州,周边城市如佛山、东莞、中山等制造业大市,完全可以承载这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此外,包括广州的现代服务业、金融业和物流行业,也可以更好地促进周边产业的升级发展。

佛山早已谋动。去年11月,借助广州地铁7号线西延至顺德的契机,佛山启动了广州大学城卫星城项目,规划生活区、配套区、创业区三大板块,未来5年将面向大学城人才,建3万套人才公寓,并上马创新创业基金,以吸引广州的高端人才资源。

据了解,单在佛山的顺德区内,已有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顺德中山大学太阳能研究院、华南智能机器人创新研究院、华南农业大学顺德现代农业总部经济研究院、南方医科大学科技园等联合创新平台。广州的创新资源在此得到优化配置和辐射带动。

东莞也不甘落后。根据《东莞市科学与技术发展“十三五”规划》,东莞水乡片区将主动承接广州地区创新资源,以发展总部经济拉动水乡发展,形成“临港现代产业创新带”。

此外,东莞还将主动承接广州产业辐射、调整优化先进制造业布局,以松山湖(生态园)为龙头,带动周边镇街,加快发展智能机器人、智能手机等智能装备制造及生物医药、云计算、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建设环松山湖地区智能制造和先进制造集聚区。

中山去年也和华南理工大学签订了“十三五”科技战略合作协议,并通过引进广东省科学院、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等高端创新资源,为生物制药、数字制造、新材料研究、新能源能源、云计算等产业提供更好服务。

“当前广州正全力打造成为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全球创新资源加速向广州汇聚,并通过这一枢纽节点向周边城市分发配置。”观察人士表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湾区内城市群间的高端创新要素还将加速流动,并通过产业的协同发展进一步释放经济活力,携手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相关:广州
作者:南方日报 来源:南方日报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私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本号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湾区城市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