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这是一个大风口|青腾大学最新演讲
2017-09-09 湾区城市群
内容来源:2017年9月6日~10日,清华-青腾未来科技学堂首期在北京清华大学正式开课。9月8日,中国企业发展高峰论坛在清华经管学院举行。青腾大学学员与清华师生校友等现场聆听了这场思想盛宴。笔记侠作为合作方,经主办方授权独家发布圆桌会议完整版。
图片设计 | kay 清野责编 | 清野
第1717篇深度好文:4759字 | 8 分钟阅读
独家·完整笔记·商业思维
本文新鲜度:★★★★★ 口感:QQ糖
笔记君邀您,先思考:
1. 腾讯怎么看科技和商业的结合?
2. 下一轮科技革命,机会在哪儿?
3. 如何看待这一波趋势?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以《探索科技创新新生态》为题发表了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非常荣幸来到中国企业发展高峰论坛。
在座的有我们腾讯与清华合办的清华-青腾未来科技学堂的学员,也有青腾大学未来商业学堂一到三期的学员,更有我们清华的企业家与学者。与同学们在一起,探讨科技的未来,我觉得非常荣幸。
Brian Kobilka教授和张首晟教授都来自斯坦福。大家知道斯坦福是硅谷创新的发源地,很大的特点就是把科技和商业完美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我觉得这个是非常值得全球尤其是中国去学习的。
虽然说中国没有像国外的斯坦福、哈佛这样的私立学校,更多的还是公立学校,但是我们还是做了很多创新的尝试。
腾讯和清华很早就成立了一个联合实验室,近期也转向研究AI。包括这一次,我们共同举办了“清华-青腾未来科技学堂”。我们希望通过不断地尝试来促进科研和产业界结合与创新。
我了解到,这次我们学堂的48位同学是从超过一千家黑科技企业创办者里面选出来的,录取率4%,非常难。可以看到,中国目前其实也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
清华-青腾未来科技学堂首期开学合影
具体到腾讯,我们怎么看科技和商业的结合?
我想分享几个看法。
一、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大浪潮里,所有产业界都必须关注科技
当今的社会在这一两年有了很大的变化。过去前十大企业基本上都是能源和金融巨头,现在全球市值最高的十家企业中,前五家在短短的一年内成为了以科技,包括以互联网、信息科技为主的企业。腾讯和阿里巴巴也有幸成为了十大公司之一。
十大公司之中有七家是互联网和科技企业,这可能给大家带来一个触动。
大家知道,高盛最近说它也是一个科技企业,它的员工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是科研研发人员,研发人员数量超过了Facebook。我们还没核实这个数字,但这给我的感受就是,各行各业都这么努力,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呢?
我们现在越来越感受到,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科技越来越融入到各行各业,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大浪潮里,科技是所有产业界都必须要去关注的。
二、未来企业基本形态:在云端用人工智能处理大数据
腾讯可以做什么呢?
腾讯过去的业务主要是社交、通讯、数字内容还有一些金融服务,其他的主要是投资以及与其他生态公司合作。
对我来说,我感受有几个基础性的因素是我们愿意大力投入的:
第一是AI,第二是云计算,第三是大数据。
我们会通过“互联网+”等方式和各行各业、学界和研究界进行合作。
我曾经说过,未来所有企业基本的形态就是,在云端用人工智能处理大数据,这是一个大方向。在这个方向上,对于腾讯来说,我们更加关注我们在AI方面能做什么。
去年阿尔法狗打赢了围棋的人类世界冠军,大家都在关注AI了,我们也快速投身于AI。
在工程上实现了围棋算法可以打赢世界冠军以外,我们最近还在医疗方面也推出了一个产品叫腾讯觅影,就是用人工智能处理医学影像,比如对食道癌进行早期筛查,还有肺的切片、乳腺癌,以及很多需要医学影像分析的领域,和医院专家进行合作。
通过深度算法,相信AI未来在医疗领域还是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人工智能还可以运用到金融等领域,还有我们所理解的机器人,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商业中的方方面面,我觉得这是一个大的趋势和潮流。
另外一个是云计算。“云化”谈了很多年,现在越来越清晰了。
很多企业原来是很保守的,希望把数据放在自己的内网上,不想公开,不想放到外网去,但是我觉得这个狭隘的思想已经过时了。这跟过去发明了电一样,不可能每一家不用公共的电网,而是在自己的家里搞一个发电厂,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过去把用电量作为衡量一个工业社会发展的指标,未来,用云量也会成为衡量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大数据就更不用说了,一切有云,有AI的地方都必须涉及大数据,这毫无疑问是未来的方向。
三、腾讯希望大量的和各个产业界进行合作
在此基础上,腾讯是希望大量地和各个产业界进行合作,也包括在这些研发处于前沿的这些高效科研机构,能够展开充分的合作。
我们在美国有一个特殊的团队,一个老外David Wallerstein担任高级副总裁,他的抬头是CXO,Chief Exploration Officer,首席探索官,很少有企业有这样的职位。
他现在看的很多的产品和投资方向都不是腾讯目前在做的事情,包括太空探索,卫星公司我们也投资了。
比如我们投的阿拉伯卫星公司,可以用小卫星拍摄近地面的实时或者是准实时的影像照片。另外生物医药的投资我们也很积极。
当然包括我们也投资了特斯拉5%的股权,我们觉得特斯拉里面的很多黑科技都会源源不断的诞生,它是未来方向的一个代表。
所有未来的科技都和云、AI和大数据分不开。
当它们结合的时候,我们就有用武之地了,就可以帮上忙了。场景和市场是最重要的,只要你有市场,不管是技术还是人才,包括新的科技,都会跟着你走,这是我们探讨的未来。
四、希望产业界和学校界更加紧密地联手起来
最后我想讲在这种环境下,产学研需要有一些创新的生态。
一年前我参加了香港的Hong Kong X,这是红杉资本沈南鹏和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他们发起的组织。我们感觉到产学研结合应该是大有可为的,希望依托香港的国际化和高校资源,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有智能制造、人才和生产基地的大环境,做一些事情。
他们的团队跟我介绍,国外在产学研方面有一些新的变化,比如在波士顿附近有一个奥林工程学院。这个学院很特别,学生一进来就打破传统院系专业,通过跨界融合的方式与企业合作,让学生通过做项目的方式把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得到结合。
再比如加拿大的滑铁卢大学也有很多跟企业合作的项目。
另外,MIT最近也有一个叫“引擎”的计划,通过一些学校的基金,鼓励学生把想法变成一个现实,把一些样品变成商品,这是个新的趋势。
李泽湘教授和港科大的校长希望说服我支持他们一些新的计划。
比如能不能在香港按照刚才提到的一些新模式成立一个新型的教育机构,我们姑且叫做湾区科技大学,或者说科技中学,从头培养创新人才,为整个粤港澳湾区做服务。
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点子,我们还在探索,也不知道香港政府在土地上和其他政策上有没有支持。
对腾讯来说,我们最近暑假做的一个事情,就是发起了腾讯粤港澳青年营。
我们请了粤港澳三地大概一百名的青年,主要是高中生,参加夏令营,到深圳的腾讯、大疆等一些企业去接触科技,在腾讯可以体验AI,包括AR、VR等技术,以及无现金的消费体验,也包括到大疆去体验无人机和机器人等。
当然还有很多青年人特别喜欢的活动,像帆船、棒球,这些都是他们平时比较少接触的活动,年轻人很兴奋。这也促成了粤港澳三地青年人的融合。
我们还开放了暑期实习岗位给粤港澳三地的大学生。这些方向都是我们努力在做的。
最后希望我们产业界和学校界能够去更加紧密地联手起来,共同迎接未来整个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浪潮,谢谢大家!
圆桌环节
1.下一轮科技革命,腾讯发挥最大作用的是在哪些方面?
从计算机、从解决人们最简单的通讯沟通的角度去看,会发现我们跟各个学科之间的跨越度其实是一个连接、有内在的一些关系的。
未来这些学科,其实归根结底一定要用到我们人类的计算机和算法的进步来加速研发的过程。这个方向是肯定对的。
我相信人工智能的演化第一步肯定会成为人类的帮手,成为人类研究和解决下一代技术时候的一个助手。
AI再怎么发展,还是一个战术性的支持和帮助。战略性的比较复杂的,没有多次重复的一些规律的一些领域,还是离不开人脑,离不开人的一个判断。
你可以展望,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在未来,无论是在生物层面还是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会产生一个很大的作用。
其实腾讯在思考,在这方面发挥最大作用的是哪些方面?
刚才我也讲了场景,在垂直足够细分的领域里面,我觉得还是有机会的。这方面代替一些人、比人做得好,是比较好的。
我们想积极寻找在细分领域里面能用上AI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商业机会。
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是你讲得再多,我考虑“关我什么事”,明天、明年我能见到什么跟它有关的。产品体验、市场、用户体验能不能提高效率,甚至是说能不能显得很酷,这是我想得最多的。
所以我希望能跟大家学习,能够抓住你们的灵感,能够跟我们的梦想结合起来。
腾讯这五六年已经完全大变样,更开放和生态化的思想已经形成,我们是往这个方向走的。但竞争不可避免,一方面国内的几个商家的竞争一定程度上反而促进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发展,比如O2O、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等。
另一方面也产生了恶性竞争,创业者也很无奈,要站队,好像接受了这边的投资,那边就不行。竞争形成这样的格局,其实我们也是很无奈的。你可以看到尽管我们开通了很多微信支付的场景,但是你要知道我们其实并不排斥另外一家的,反之就不是这样的了。
所以在享受竞争带来的高速发展的时候,的确我个人有时候也有一些挺厌烦的,就觉得大家都往科技,往用户体验做不就好了吗?为什么要排他呢?这是一个很不健康的事情。
其实我也很想打破,也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也希望业界生态,大家更加支持这个方向。
短时间内还不太容易,还需要大家努力。
未来很多的传统行业都跟互联网、跟数字化结合,甚至包括工业界、制造业都在谈两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已经开始有这个趋势了。
其实又回到我们互联网企业怎么看的问题。
2.腾讯如何看待这一波趋势?
一方面觉得这是一个大风口,另一方面又觉得这可能是下一阶段决定生死的一个大的机会,迈不过可能就死掉了,就会很担心。所以都在全力往这方面去研究。因为这里面可能酝酿的价值很大,但是它的复杂度大很多。
原来只是在互联网行业,要么在通讯,要么在电商,要么在搜索,都是窄的范围。
现在都要走到前台,走到和各行各业连接,提供基础方案的底层生态之争,所以对我们来说感受到既感受到压力,又有很大的动力。
现在国内几个大的互联网公司都在往这个方向狂奔,都在很积极的布局,商业上、技术上都在大量的储备。
很多和“互联网+”有关的很多大量的场景,其实就在互联网+的很多领域才有场景。场景产生一切,刚才提到了包括跟AI的结合。所以就会变成很多创业公司就会感觉到有很多机会。
因为原来没有机会创业的,现在突然间有了互联网,又是一个洗牌的机会。原来很沉闷的行业,突然间有可能大洗牌,当然很激动。
另外一方面,还面临着很多的生态、站队,这是很多人拿资本,希望拿一个中立的资本,把选择权拿到最后。
现在目前的情况客观的说就是这样的,不是很完美,但是这个就是现实。我们也没有办法,但是还要努力,希望未来早一点渡过这一关。
我们的战略就是半条命,另外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
很多同事说这个不让做,那个不让做。我说是,要做你就自己出去做,我可以投资你。很多东西我们内部不做,尽量做能发挥自己核心优势的事,其他都交给合作伙伴,占小股就行,这样他们更有活力。
3.今后企业如何更好地参与到教育中?
目前医疗和教育是最难结合的。我们也投了大量的医疗和教育有关的企业,但是感觉还是抓到了皮毛,这个产业链太长了,各个角度只是做了一小部分。给我们的感觉,这个路还比较长。
除了前面介绍的一些新形态的产学研的模式以外,最近我们也观察到利用互联网,可能有一部分AI把人的教育的个性化更系统性的提升了。
以前有提慕课的说法,现在资讯也个性化了,跟过去千篇一律的不一样了。
现在教育有很多机会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能够针对性的针对个人,对不同的教育内容进行反馈,再滚动决定下一步的教育的内容。我觉得这个迹象已经开始出现了。
第二是利用信息技术的远程、视频宽带,以及配对和匹配,我们发现很多的教育可以改变过去统一到一个地方上课,或者是老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不一定匹配的时候,可以用信息化的方式匹配最适合这个学生的老师或者是一些远程的教学。
最近比较火的是有一些企业提供外教服务,现在不一定要在现场上课,可以通过互联网跟北美、美国乡村的一个老师之间视频,一对一或者是一对四的沟通和互动,体验效果非常好。
这个原来没有信息化的技术都是想象不到的,这是我们最近观察到的一个情况。
这可能只是个开始,而且我也非常有兴趣利用我们技术在教育方面发挥力量。
谢谢!
笔记达人英雄&Joy从现场发回第一手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