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汕特别合作区调整方案正式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城际合作再度升温!
2017-09-09 湾区城市群
深汕特别合作区成为今日的焦点!
据财联社、财新等媒体9月8日报道,全国第一个特别合作区,深汕特别合作区体制机制调整方案正式通过,合作区或调整为深圳或全面主导,正式改为深圳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将全面主导深汕合作区,这不同于以往的深圳、汕尾两市管理。
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李宇嘉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深圳主导合作区就意味着深汕好多区域成为深圳空间延伸的一个最主要的部分,这有利于缓解深圳用地紧张、产业疏导,以及发挥深圳新产业升级对周边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增加区域内的轨道交通等枢纽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
合作区的前世今生
深汕特别合作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总面积468.3平方公里,享有地级市一级管理权限。
据广东省政府网8日消息,9月7日下午,广东省省长马兴瑞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会上研究了深汕特别合作区体制机制调整等工作。
其实深汕特别合作区已经成立了6年。早在2011年2月18日,广东省委、省政府批复《深汕(尾)特别合作区基本框架方案》时,即宣告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式设立。
深汕特别合作区官网信息显示,合作区规划范围包括汕尾市海丰县鹅埠、小漠、鲘门、赤石四镇,总面积468.3平方公里,规划控制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可建设用地14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42.5公里;目前总人口7.3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仅161人,土地开发潜力巨大。
从合作区驱车至深圳市中心区约1个半小时、盐田港约45分钟、巽寮湾国际休闲度假区和小径湾海滩度假区约30分钟。在交通方面,深汕高速、324国道、厦深铁路、潮莞高速和中远期规划建设的深汕城际轨道、广汕铁路均贯穿境内。
合作区总体规划为打造现代产业新城,到2020年起步区基本建成,合作区生产总值达到225亿元以上,人均GDP达到10万元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0亿元以上。到2030年,现代产业新区基本建成。
合作区官网消息称,7月19日,深圳市国资委与合作区管委会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决定在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片区开发、重大项目投资落地、金融科技合作、人才住房建设、人才交流与培养、国资国企监管和改革发展等领域开展合作;深圳能源集团、深圳燃气集团分别与合作区管委会签署投资意向书,涉及投资额数十亿元。
而在土地方面,据深圳市土地房产交易中心显示,至目前深汕特别合作区已经出让76宗土地,土地性质主要为工业用地和商业经营性用地。
业内:区域辐射效应+扶贫
资料显示,深汕合作区前身是2008年成立的深圳(汕尾)产业转移工业园。当时广东力推“腾笼换鸟”战略,推促珠三角地区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至粤东西北地区,承接地兴建若干产业转移园区。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分析称,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建立有三个积极的效果。第一是区域发展效应,有助于后续广东省各类资源的加快导入,使得区域获得较好的发展,尤其是深圳借此获得了较多的产业用地发展机会,而汕尾也获得了较好的技术资金导入机会。第二是发挥辐射效应,对于周边的汕头、海丰、惠阳、惠东等区域都有较好的辐射效应。第三是体制创新模式,类似的合作区若有积极的成果,那么后续对于广东很多区域都会有较为积极的影响,也会形成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此类合作区为创新高地的城市发展和产业发展模式。
同时,在美联物业全国研究中心总监何倩茹看来,更多的影响是深圳先进的城市管理、发展经验可以输送到合作区中,以此带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方案通过后对汕尾的影响会比深圳大……对未来的经济发展有很好的指导及带动作用,也有扶贫的意味。
而就房地产来说,何倩茹告诉记者,深圳的土地有限,发挥空间不大。而深汕特别合作区目前是一张白纸,房企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也带动已购入土地的房企的股票大涨。
严跃进也认为,合作区最大的利好是汕尾的楼市,汕尾一直是房地产投资比较薄弱的环节,也不是传统的房地产投资地点,现在合作区将对楼市的投资价值提升有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