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 港珠澳大桥

一桥飞架港珠澳 一水之隔变通途

2017-09-08 湾区城市群

QQ图片20170710153321.jpg

港珠澳大桥作为香港、珠海、澳门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大型跨海交通工程,是我国建桥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制造标准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通道项目。今年7月,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正式贯通,意味着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实现了主体工程全线贯通。年底建成通车后,预计从珠海到香港的公路交通将从3-4小时缩短到几十分钟时间。

军工企业参与建造民用大桥,这是军民融合领域的一次有益实践。武船重工集团将与造船结构原理相似的桥梁建造为突破口,把部分军用技术转化到民用领域,一举迈进我国桥梁建造行业前列;武船重工集团副总工程师黄新明,在大桥建造大军中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这项“世纪工程”中,军工人书写着时代的重任与担当。

8月27日,刚刚完成主体工程贯通的港珠澳大桥,连续经历“双台风”的洗礼后,桥上的3座“海豚塔”安然挺立。

“能铸长剑弋沧海,更有豪情架彩虹。伏波万顷等闲事,伶仃洋上建奇功……”身着蓝色衬衫的黄新明凝望着主体工程全线贯通的港珠澳大桥,轻声吟诵着自己创作的诗歌,一段难忘的记忆在心头回旋。筑桥就是筑梦,为了这座桥,黄新明倾注了所有心血,在他心中,这条海路牵起三地人民的期盼,更托起中华民族腾飞的梦想。

“一定拿下港珠澳大桥项目,否则我甘愿辞职”

一个人,魂系一座桥。

早在2003年,时任武船重工集团副总经理的黄新明得知要在港珠澳三地修建跨海大桥的消息后,激动得一夜难眠。

这座桥东接香港,西接珠海和澳门,是“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大型跨海交通工程,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2009年港珠澳大桥开工建设后,武船做出了一项战略决策:重点开发、承接港珠澳大桥钢箱梁制造项目。

黄新明迅速组建了开发团队,主持大桥前期信息跟踪、技术准备及投标工作。他深知港珠澳大桥竞标激烈,但他毅然作出承诺:“一定要拿下港珠澳大桥项目,否则我甘愿辞职!”

这番豪言源自一份强有力的底气。这些年,武船重工瞄准在与造船结构相似的桥梁市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桥梁钢结构产业迈进了我国桥梁制造三强,已经完成了国内200余座桥梁的建设工作,尤其是焊接技术更是业内的“领头羊”。对黄新明来说,这个领域再熟悉不过。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春天,投标后的第33天,黄新明团队在群雄逐鹿中脱颖而出,终获港珠澳大桥桥梁工程中标通知书,黄新明正式出任该项目经理。那一晚,在办公桌前,黄新明抿了一口热茶,心里既惊喜又冷静。对黄新明来说,这才是刚刚开始……

“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必须让每一个细节经得起时间考验”

这一天,是黄新明难忘的日子。2014年4月16日,一条长130多米、重2000多吨的钢箱梁在伶仃洋上由两台大型浮吊船联袂吊起,平稳地落在大桥的两座墩台上。这是港珠澳大桥桥梁工程成功架设的首个跨钢梁大节段。此时,伫立在远处的黄新明激动不已。

国内大多数桥梁都是100年的设计使用寿命,而港珠澳大桥是120年,黄新明知道,这意味着这座桥的各项指标要求均比以往要高。其中,大桥桥梁工程长约22.9公里,7.154公里由武船承制,包括部分深水区非通航孔桥上部结构钢箱梁、江海直达船航道桥钢箱梁、钢索塔。

面对如此巨大的工程量,黄新明斩钉截铁地说:“作为大桥的建设者,肩负着时代使命,一定要让每一个细节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海上建桥,难度最大、成本最高的是桥墩,而轻盈的钢箱梁则可以最大限度减轻桥墩的受力。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其中有15公里的长度使用了一种叫钢箱梁的全钢铁结构桥体。

万丈高楼平地起。“板单元”如同砖瓦,是钢箱梁的基础构件。在港珠澳大桥项目中,武船足足生产了4万多个“板单元”。

为了迎接港珠澳大桥“板单元”首制件评审,黄新明带领团队对钢板预处理喷漆过程的辊道、零件自由边倒角和坡口施工等六大工艺一一进行了优化完善,使用业内首创的U肋板单元变形摇摆胎架和龙门多头焊接机,以保证高效率高质量焊接。

做民品项目要拿出做军品的标准。黄新明对每条生产线都做了详细检查……首制件开工令下达后,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伴随着点点焊花,一条条美观的焊缝逐渐成形,经专家检测,首制件完全合格。

钢箱梁节段拼装的“无损吊运、无损支撑、无损装焊”工艺,是业内多年来未能实现的目标。

又是黄新明,他偏要挑战这个领域的高峰。为了实现无损制造工艺,黄新明带领团队专家重新设计了一系列的实用工装和吊夹具,实现了从单元件到总拼的全过程无损制造。这一创举刷新了钢箱梁制造行业的新纪录,荣获全国交通运输企业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

“在港珠澳大桥上不留遗憾,我愿做火炬手一样的领跑者”

有一次,一名主管信息化的负责人因为一项技术问题与黄新明争论起来。下属与项目经理“叫板”,黄新明非但没有生气,反而笑眯眯地洗耳恭听,在黄新明看来,科技创新有争论是好事,众人拾柴火焰高,作为火炬手一样的领跑者,更需要众人不断添柴加火。

作为团队带头人,黄新明对项目的各项规章制度、工艺标准都带头落实遵守,对业内同行同样给予充分支持。

在港珠澳大桥建设之初,黄新明立即在项目部开展了“建章立制”的工作——编制各项工作流程、应用图表,建立项目部独立的质量管理体系。“造大桥可不是小事,管理上稍微有所松弛,大桥质量就得不到根本保证,120年就是一个空想。”黄新明如是说。

“在港珠澳大桥上不留遗憾!”是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句话的背后是他艰难的选择:从2012年港珠澳大桥开工到2016年港珠澳大桥桥梁工程全线贯通,中山基地成了黄新明的又一个“家”。自从接受这项任务,黄新明对家人有一份难说的愧疚。女儿今年中考,他没有一次辅导过孩子的功课;老父亲去世,他没有第一时间回家,直到一个重要方案最终敲定,才仓促回去守灵……种种无奈和心酸,只能藏在内心深处。

黄新明清楚地知道,在这里的每一位员工都有说不出口的困难,但为了建好港珠澳大桥,他们选择坚守,无怨无悔。

黄新明说:“参与建造港珠澳大桥,是展示武船综合实力的一个大舞台,相信我们一定会无愧于港珠澳大桥,无愧这个时代。”

相关:港珠澳 通途
作者:解放军报 来源:解放军报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私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本号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湾区城市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