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 建言

名家访谈|刘遵义谈大湾区成功关键

2017-09-08 湾区城市群

QQ截图20170908143218.jpg

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目前以中国0.6%的土地面积创造了中国13%GDP的大湾区,有望在2030年跻身成为全球GDP总量第一的湾区,一个超巨型的国际大都会。

  

在打造这个世界级知识型持续创新枢纽的过程中,大湾区十一个市如何协调发展?香港有何发展机遇?有何独特优势可以发挥?带着这些问题,记者独家专访了香港著名经济学家刘遵义教授。

  

刘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作为加州柏克莱大学的博士和斯坦福大学的经济系教授,见证了硅谷从零开始的成长。早在八十年代,他还是第一个向中国引入经济计量学的著名经济学者之一。

  

人口总量相若大湾区GDP十年赶超英国

  

他认为,大湾区人口6千8百万,与英国总人口相若。英国目前是全球第五大经济体, GDP差不多两倍于大湾区,人均GDP超过4万美元。但以大湾区经济现时增长的速度,十年可以翻一番,到2027年赶超英国不是梦。

  

不过,刘教授强调,大湾区作为国家级的发展规划,需要有顶层设计,比如由国务院发改委主导,避免地方各自为政。在具体的角色上有所分工,有所为有所不为。各地市不要重复建设或恶性竞争,因为大湾区不是零和游戏,一定要双赢或多赢,才能实现1+1大于2的协同发展效应。

  

举例说,香港国际机场已经饱和,规划中的第三跑道十年以后才有可能投入使用。随着港珠澳大桥的落成,运营不饱和的澳门机场,完全可以负责香港以及大湾区私人飞机的起落。这样即可舒缓香港机场的压力,把私人飞机起落全部转移到澳门机场,又可让“吃不饱”的澳门获益,“两家着数”。珠海机场可以成为东亚、东南亚的跨国空运快递中心,角色相当于美国田纳西州的孟菲斯市。

  

设立大湾区机管局港珠澳各有分工

  

优势互补、错位竞争的合作可以很多,需要各持份者深入思考。香港和深圳的机场假如有高铁接驳,车程在十五分钟之内,就可以分流乘客,港澳与内地班机在宝安国际机场起飞与降落,飞海外的航班则疏导到香港国际机。

  

深圳是大陆唯一与香港接壤的城市,双方的优势互补尤其明显。中国这两个标杆级城市,可以成为创新、创投与融资中心,融汇加州硅谷、麻省Route 128、纽约证券交易所、NASDAQ证券交易所于一身。具体分工是,香港的大学聚焦基础研究,深圳的企业集中做R&D,试点制造与商业化。香港的角色重在风险投资资金,吸引发明家、创业家与风险投资家。深圳可打造成为科创企业的聚集之地。港深也可以锐意打造大湾区的M&A(Mergers & Acquisitions 合并及收购)中心。

  

刘教授认为,打造世界级的大湾区,还要具备如下几个条件,其一是要做到“四通”,也就是货物与服务、人员、资金、信息的自由流通。世界级的纽约大湾区、东京大湾区与三藩市大湾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做到这四通,这是粤港澳大湾区所缺乏的。举例说,可以建立大湾区试点自由贸易区,引进高科技的办法来解决,让在大湾区里生产的商品,在区内可以全免关税、自由流通。

  

自由流通意味着共享。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基础建设应当相互共享,避免重迭或错配,以免浪费资源。例如大湾区可仿效美国纽约与新泽西,设立大湾区机场管理局,管理所有区内民用机场。国航可以享受香港航权,国泰港龙可以享受深圳航权,这是经济利益均享的最好。

  

建构自我内生的创新生态系统

  

其二是必须成为一个知识型的持续创新基地,大幅提升大湾区的人均收入。美国硅谷,正是因为有着斯坦福、加州柏克莱、哈佛和麻省理工等超一流的大学群支撑,才得以成为信息革命时代长达数十年的“领航者”。相比之下,刚刚走出“世界工厂”角色的大湾区,在这方面仍然有着很长的路要走。香港对研发投入只占GDP的0.7%到0.78%,远不如占比4%的深圳,更不如韩国和以色列等地区。

  

其三是需要建构一个创新生态系统。创新成功的关键取决于能否在自我内生的条件下,良性循环、源源不断地推出原创性技术。香港和澳门太小,无法独立完成创新枢纽的功能。大疆就是好例子,创始人汪滔在香港科大的宿舍创建大疆,并迅速成长为估值超过80亿美元的公司。为什么香港留不住汪滔?因为土地的限制没有制造的基地。要是他没有深圳作基地,没有中国这个大市场,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功。

  

谈到香港如何发挥优势,刘教授分析,香港作为世界航运和转口贸易中心的地位已经没有太多的优势。在全盛时期,占中国出入口贸易总额的一半,现在只有10%,而且葵涌货柜码头还在走下坡路。香港也基本上没有工业,尤其是高科技工业。但香港仍然有两个比较明显的优势,包括活力澎湃的国际化金融业,可以支持大湾区各主要城市集资、发债,以及帮助区内企业走出去;而是本港拥有世界级的研究型大学,可为大湾区培养科技、工程与医疗人才,提供研发成果。

相关:刘遵义 大湾区 成功
作者:李剑诸 来源:东方网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私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本号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湾区城市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