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料!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编制中,深圳许多诉求被采纳!
2017-09-01 湾区城市群
昨日,深圳市政协召开“深圳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发挥更大作用”的专题协商会,相关研究报告也同时发布。深圳市政协为此调研近5个月,共开展7轮实地调研,有80多位政协委员参与了调研活动,并形成调研总报告初稿,从14个方面共提出了近80条意见建议。
报告重点建议包括将落马洲河套地区升级为“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级战略平台”战略,及以前海为核心拓展深港金融产业的合作空间,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体制改革与港澳合作试验区”。深圳市副市长艾学峰、市发改委、市科创委对此均作出回应。
《报告》建议,深圳香港携手重点发展金融科技,协助湾区成为一个层次更立体、覆盖链条更全面的科技湾区,在粤港澳大湾区实现一个可相互兼容和方便使用的电子应用支付平台,建立一个广泛应用的区域性电子商贸平台。
深圳市副市长艾学峰介绍,国家发改委正在牵头编制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深圳市发改委一直密切跟踪规划的编制,也反映了深圳的诉求,当中的许多被采纳。比如前海深港建设生态服务区扩区,比如新建落马洲河套地区、深港合作平台等。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深圳要做科技创新产业的引擎,国家明确深圳要建创新中心,深圳在这里可以起引领作用。”艾学峰表示,要深化深港合作,特别是河套地区进行创新合作,潜力很大,可在科技创新领域开展国际合作,是未来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的引擎。这就是“小地方可以有大动作”。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当中,深港科技合作和创新是一个重头戏。”深圳市发改委介绍,现在国家发改委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规划的第二个层面,已经启动了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的实施方案编制,科技创新是这里面的重中之重。
市科创委则表示非常赞同将前海和河套作为“两极”的建议,并表示目前正在配合港澳办出台河套地区的产业规划。
报告建议
将前海定位为“大湾区金融体制改革试验区”
《报告》还提出,深圳应以前海自贸区为核心,借助其区位优势继续扩大拓展深港间金融业合作的空间,将前海自贸区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体制改革与港澳合作试验区”,在学习香港金融业积累的经验,继续与国际市场接轨,在前海自贸区展开金融体制改革先行先试,并形成辐射作用。
市政协委员、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总研究主任方舟也建议深圳应充分利用前海纳入国家总体开放发展战略的有利条件,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下共同探讨金融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深度合作模式。深港应积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多元化金融交易平台”;在“债券通”开通的基础上,实施深圳与香港股票融资一级市场互联互通与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互联互通。
“目前,香港的融资和再融资市场活跃,监管制度和标准也与西方接近。大湾区其他城市则拥有优厚的产业基础,而深圳近年更已成为国际高科技竞技场上的领跑者。”方舟提到,但由于内地资本市场资本账户尚未对外开放,故粤港澳大湾区的资本市场仍相对独立,跨境资本仍有诸多限制,不利于粤港澳大湾区实体经济共同项目的集融资和湾区金融业的纵深发展。方舟建议深圳应学习香港金融业积累的经验,继续与国际市场接轨,在前海自贸区展开金融体制改革先行先试。
除此之外,方舟建议将前海试点较为成功的金融制度创新,扩展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积极争取中央的相关政策,将原来规定仅限于在前海注册成立的企业可以从香港借入人民币资金,并通过深圳市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资金结算,升级为湾区地区的合资格企业可以从香港经营人民币业务的银行借入人民币资金,并可以在湾区所有指定金融机构办理资金结算。
围绕河套打造“深圳河两岸创新走廊”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以创新科技为主的河套,与专注于金融和现代服务业的前海一道,构成未来深港合作的双翼,这为湾区融合和创新发展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
——深圳市政协委员、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总研究主任方舟
《报告》建议,由深圳提出,广东和香港两地联合向国家发改委申请将落马洲河套地区升级为“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级战略平台”,并更名为“中国(港深)国际创新科技产业试验区”。深港在此基础上共同打造“深圳河两岸创新走廊”,包含南山科技园、落马洲河套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古洞北科研发展区和香港科技园。还可以学习欧盟地区经验,使河套地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各方面要素自由流动的试验区。比如,“创新走廊”内深圳企业雇佣港籍或外籍人士、归国留学人员等,个人所得税可参照香港税法征收;为香港过来的人才提供“科技SOHO空间”(住宿单位、共享生活空间)等。
此外,鉴于河套地区发展的是高新技术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至关重要。《报告》建议深圳充分参考香港这一目前世界上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最完善的地区的制度,构建全国高新科技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示范区。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以创新科技为主的河套,与专注于金融和现代服务业的前海一道,构成未来深港合作的双翼,这为湾区融合和创新发展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市政协委员、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总研究主任方舟也认为,深圳应该用好河套和前海两个平台,重点发展金融、科技、现代服务业和旅游业,这四大具有比较优势和全局带动作用的核心产业。
方舟也建议构筑“1+3大河套创新区”的发展格局。“1+3大河套创新区”是指由香港主导开发的落马洲河套地区,以及深圳皇岗口岸停车场区、福田保税区及小河套区。深圳还应积极在该区域推动国家级国际科技研发中心,打造科研成果转化基地,打造河套区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和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要素自由流动。
委员讨论
大湾区能为香港年轻人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
协商会上,福田区政协常委金孝贤说:“香港给人的印象是高楼大厦、繁华都市、购物天堂、国际金融中心……都对,但不是香港的全部。”据统计,2003年至2013年,香港楼价和租金分别增长294%和110%,而家庭入息中位数的增长只有40%。最近4年房价大概又涨了50%以上。香港树仁大学经济与民生研究计划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有76%的香港成年市民认为现在生活“颇痛苦”及“非常痛苦”,导致痛苦的最重要原因就是住房,香港年轻人也因此压力重重。
“粤港澳大湾区的开发能为香港提供历史性机遇,为香港的年轻人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金孝贤还建议,应该鼓励更多企业赴港招聘,为香港的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以让他们提早体验和适应在内地的工作和生活,增加留住香港人才的机会。
“从制度上解决市场开放度大于社会开放度问题,从机制上解决人才国际化问题。”市政协委员陶一桃认为,深圳完全有可能以“中国硅谷”之姿态,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中最具有辐射力和“扩散效应”的引擎城市,为从根本上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提供全要素的创新支撑。
深港共同打造世界级金融科技湾区
市政协委员郭万达分析,深港澳三地拥有不同的金融资源:香港作为全球最大的人民币离岸市场,是连接内地与海外的重要投资管道,其具有专业的金融服务、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以及较高程度的法治和较低的简单税制。深圳已经初步建立起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拥有较强金融科技创新实力。深圳利用前海自贸区开展金融开放创新、跨境金融特色明显。澳门银行体系中国际资产占比较高,具有与国际接轨的金融监管制度,是连接中国与葡语国家投资服务平台。此外,中央支持澳门“特色金融”发展。
郭万达建议深港两地政府建立金融科技常态化合作机制,推动金融科技企业互联互通,提升两地在该领域的前沿科技研发能力和全球资源整合能力,共同促进深港及大湾区创新产业中心建设,“共同打造世界级金融科技湾区”。另外,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和深圳国家金融中心的资本市场力量,为深港及湾区初创型金融科技企业提供更好资金支持,促进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打造具有更强国际影响力的科技驱动型金融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