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创新

创新企业成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新动能

2017-07-19 湾区城市群

昨日,第二届企业创新生态圈大会举行,一众经济领域大咖共议创新。主办方供图

圆桌嘉宾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托马斯·萨金特

    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仁曾

    前海创新研究院院长、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董事局主席陈坤耀

    天安数码城总裁杜灿生

    “我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期待非常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教授表示。昨日,第二届企业创新生态圈大会在天安数码城T5国际会议中心举行,邀请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托马斯·萨金特、前海创新研究院院长陈坤耀、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执行院长王仁曾等一众经济领域大咖及独角兽企业创始人共议创新。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市场期待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增长极,论坛嘉宾对大湾区最大的期待是什么?

    陈坤耀

    打造适宜中小企业发展的科技生态系统或企业生态系统

    创新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在过去创新都是由一些大公司主导的,如今大家看到的全球创新企业家,实际上他们都是在很小的公司和很小的细分行业,尽管规模小,但是现在的创新激发出了很大的影响力。

    整个粤港澳大湾区,不光深圳是高科技城市,东莞也涵盖在这个范围内的,不少创新企业在东莞落地生根。我认为这些企业都会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开放的新动能。我觉得政府也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扶持创新。

    在整个大湾区里面,如何扶持中小型企业,尤其是科技企业呢?我对政府的建议是,打造非常适宜中小企业发展的科技生态系统或者企业生态系统。如果我们给他提供这样的生态系统,技术型企业能够获取到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他们还能够找到在土地使用、基础设施、融资以及成功的其他条件。如果政府给他们提供这样的企业生态系统,创新企业才有机会。

    整个湾区经济规模是很大的,整个湾区里面有1亿多的人,比法国和意大利一个国家的人都要多,所以这么大的体量将会使这个湾区成为巨大的市场。当史密斯的理论,分工是由市场规模影响的,我想用另外一种方式表达,今天的分工也是因为市场规模的影响。我们的创新尽管规模很小,但是影响巨大。这就是为什么香港在创新方面是有些阻力的,尽管我们的人才足够聪明,但是我们的市场特别小,所以香港人必须到国内,到整个大湾区寻找经济发展的机会。所以我认为大湾区的提法很重要,我们大湾区“9+2”的城市群将给未来提供巨大的扩张和发展机会。

    杜灿生

    “金融+科技”如何创新就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天安数码城在深圳做第一个项目,到目前为止,我们在深圳有4个数码城,在东莞有3个,在广州番禺有1个,佛山有1个,基本上数码城的发展都是沿着大湾区整个高速公路网布点。我觉得湾区里面有现在全世界最创新的理念,现在的珠三角,特别是在深圳,年轻人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香港人很相似,每天都是工作的时间很长,不停地思考怎么创新、怎么在最短的时间内赚最多的钱。我觉得这是很好的形象。深圳和香港的GDP或者人均收入的水平会越来越接近。现在湾区的发展提升到国家的层面,我估计湾区未来的发展会更加是一个整体的规划。

    我觉得提升大湾区到国家层面,对于整个湾区未来的发展规划都是有正面作用的,未来应该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但是湾区里的每个城市之间不要有恶性竞争,大家应该有所侧重,挖掘自己的竞争优势,发展自己最强、最有能力或者创新能力最强的产业。

    湾区可能聚焦两个发展方向:金融和科技,还有它配套的服务。在座很多企业家在金融、科技方面,还有“金融+科技”方面怎么融合起来,这是未来企业要好好思考的,“金融+科技”如何创新就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托马斯萨金特

    为新企业进入创造更多空间和资源

    我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期待非常高。前面几位嘉宾讲了很多很有趣的观点,我想重申一点,中小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这点讲得非常好。中小企业实际上是实验的机器,是创新的工具,他们很多都会失败,成功几率很低,但是一旦成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希望我们在粤港澳大湾区当中看到惊喜。

    创新的关键词应该是进入与退出。企业家做的是发明一些新生事物,以前没有人尝试过的事情。可能是使用现有的技术去做新的尝试,或者用新技术做新的事情。他们会发现市场的需求,从背后去各种渠道挖掘,这是一种全新的运行机制,让我们的社会进行革新性、颠覆性的改变。

    我觉得关键的一点是,失败的初创企业能快速地退出,为新的企业进入创造更多的空间和资源,这也是非常关键和动态机制的搭建。我们总是有些机制,好像潜意识想保护这些可能失败的企业,其实我们应遵循自然的规律。

    王仁曾

    通过信息科技手段解决区域制度协调统一

    湾区经济可能是世界工业革命之后,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海洋文明的一个产物,它对生产要素的流动,对于经济增长起到很好的作用。

    现在我觉得珠三角地区扩大到湾区的概念———粤港澳大湾区,最需要做的是除了地理层面上的湾区,9个广东城市和香港、澳门共11个城市在地理的范围内,最重要的是制度方面的创新和安排。

    湾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可能成为“一带一路”重要的出发点或者在中心码头或者桥头堡的作用。具体层面来讲,粤港澳大湾区中存在严重的区域分割的问题。这个区域的行政分割对于湾区建设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摩擦和阻碍。未来大湾区建设中,金融、航运,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方面都存在类似的问题。

    幸好,如今湾区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我认为制度创新和协调,包括通过信息科技手段,解决区域制度协调统一,比如我们搞粤通卡,广州、佛山的同城,这些问题在逐渐得到解决,企业和地方政府从中会有新的机遇,也都是一种新的挑战。

相关:创新 企业 粤港澳大湾区
作者:南方都市报 来源:南方都市报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私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本号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湾区城市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