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 新能源汽车

从智能装备到新能源汽车,谁将成为佛山新经济增长极

2017-08-04 湾区城市群

QQ截图20170804104409.png

4300多个传感器,每天量产4000万条数据,这是海尔位于佛山三水区的滚筒互联工厂。每天一有订单信息传递于此,这座机器人密度高达778台/万人的工厂便开足马力,启动生产。

作为佛山本土机器人应用的示范参观点,8月2日,数百家佛山企业走进此地。同一天佛山机器人应用行业迎来了“加速器”。佛山正式发布《佛山推动机器人应用及产业发展扶持方案》(征求意见稿),首次提出到2020年,佛山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产值要突破1200亿元。

这意味着,佛山要用三年时间打造机器人“千亿集群”。

实际上,纵览中国经济发达城市,无论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抑或近年崛起的武汉、成都、杭州等新一线城市,培育“新千亿集群”已成为这批城市工业发展轨迹中的共同选择。

记者梳理数据发现,在这批城市经济跨上新台阶的前后,往往也是在培育“新千亿集群”上实现突破的一年。然而,工业千亿集群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意义,并非只是一个冰冷的数字支撑。

如同经济学家佩鲁所提到的增长极效应,在这群城市着力打造的千亿集群中,往往都是一些本身具有“磁场”作用,即在自身产业实现快速倍增的同时,还能为城市引入创新资源,带动整个城市结构优化的产业。

回望佛山,早在2013年到2015年,佛山的工业千亿集群数量已悄然增加一倍。如今在面临城市经济爬坡换挡的关键期,佛山呼唤着下一个千亿集群的出现,发挥出工业经济“增长极”效应,推动佛山制造“换挡升级”。

1 一组数据

八座城市的“新千亿行动”

每天,从一汽-大众成都基地量产的EA211发动机,一部分将发往1700多公里以外的,位于佛山的一汽-大众狮山基地。

数据显示,早在2014年,成都汽车产业主营收入已突破千亿元。

不仅仅是汽车产业,于成都而言,继去年把轨道交通产业基地、军民融合产业体系均纳入千亿级产业发展目标后,在刚刚结束的7月,成都又提出一雄心勃勃的目标:打造7000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这只是一个缩影。纵览中国经济发达城市,无论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还是近年来崛起的武汉、成都、杭州、南京等新一线城市,工业千亿集群正成为这批城市突围发展的共同“关键词”。

与成都同样作为汽车产业重镇的武汉,早在2013年已有汽车及零部件制造、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烟草、能源及环保、钢铁及深加工等六大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千亿的产业集群。其总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例为69.1%,而一年后,武汉经济总量上了一个新台阶。

把眼光转向长三角。今年7月,第二届国际“互联网+”创新产业交流峰会在杭州举行。这正是杭州经济开发区打造500亿级信息技术产业集群的行动之一。实际上,去年以来,杭州先后提出将打造千亿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千亿汽车产业基地、千亿级临空产业和千亿级健康产业。

杭州以北的南京市,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位列其产业集群前3位,且产值均超过1700亿元,占当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4.4%,成为产业发展的“龙头”。

而在南京城市经济迈上新台阶的2015年,新型显示、物联网、信息通讯设备、智能电网、新材料产业和节能环保六大产业的规模均达到千亿元以上。到了去年,南京提出打造千亿级新材料产业基地,2020年形成汽车汽配产业千亿集群;今年又提出重点打造集成电路、生命健康和新能源汽车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显然,在这几座城市经济迈向新台阶之时,培育新千亿集群不约而同地成为它们的重要发力点。

而如今,在两座与佛山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城市,千亿集群出现的频率正在提高。

以宁波为例,在先后提出把汽车、石墨烯、高端装备等打造为千亿产业的同时,在当地的决策咨询网上,一直保留着对于“千亿级产业培育的经验教训与宁波启示”的研究分析。而按照宁波2015年统计年鉴显示,宁波的四大工业千亿产业占到其当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约45%。

而在无锡,2015年,该市共有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五大工业千亿产业,在其同期规模以上总产值中占比约52%。

2 增长动力

搅动创新池的“鲶鱼”

实际上,工业千亿集群对于一座城市的意义,并非只停留在为区域经济提供堆头上的支撑。

达到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可以帮助企业降低信息交流、物流等成本,实现集群效应。不仅如此,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围绕一组产业,在使得产业迅速增长为产业集群的过程中,还能通过乘数效应,推动其他产业的增长,这样的现象被称为“增长级效应”。

也就是说,如果能够找准具有“磁场”作用的产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那么这样的产业在自身实现快速倍增的过程中,还能成为搅动一座城市产业结构的“鲶鱼”,为城市其他产业引入创新资源,注入新动能。

这正是上述多座城市,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培育千亿集群重要方向的用意。

以无锡为例。就在今年初,无锡市政府发布《无锡市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提出要在“十三五”期间,力争让无锡全市集成电路产业年产值突破一千亿元。

事实上,记者查阅无锡统计局发布的最新统计年鉴显示,在2015年,集成电路产业所隶属的计算机通信行业,在无锡市已达到了1876亿元。无锡此举无疑希望在原本的千亿产业中,再“裂变”出新的千亿产业。

而被选中的集成电路产业,作为以芯片为核心的行业,素来被称为工业界的“粮食”,是培育其他不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

这样的产业一旦成长为千亿集群,对一座城市的工业转型无疑将起到增长极效应。无锡近年培育起来的物联网产业,是另一个生动的案例。

2009年,无锡高浪路、菱湖大道一带还都是农田、荒地。而八年后,一个个承载着各类物联网企业的园区已然崛起。

截至2016年,列入物联网产业统计的无锡企业已从2009年的248家增加至1171家,营业收入从220亿元增加到1688亿元。

这样一个在八年前许多人还看不懂的产业,如今在全球管理咨询公司埃森哲报告中被称为“将为中国经济创造新的增长点。”现实中,在工业界愈发强调万物互联的时代,连美国都把发展物联网作为提速自身工业互联网产业的重要支撑。

而对于无锡,这个营收超千亿的新产业,还成为了当地目前推进制造业迈向“智造”的重要推动力。

3 回到佛山

呼唤下一个千亿集群

回到佛山。从近三年的工业数据来看,佛山的千亿工业集群已实现了快速的增长。

据佛山市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年鉴显示,在2013年,佛山工业总产值过千亿的工业产业,有非金属矿物制品产业、金属制品业,以及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三大行业。

两年后,佛山新增了橡胶和塑料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以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三个千亿产业,在2015年这一年,佛山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千亿的行业达到了6个,比2013年增加了一倍。

然而,另一方面,目前在佛山已有的工业千亿产业集群中,大多以铝型材、玻璃、陶瓷、塑料等传统产业为主,且产业档次偏中低端。

这种产业结构的问题,在作为体现一座城市创新活跃度的科学研究行业中也有所体现。

来自南方报业佛山云智库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在与成都、杭州、南京、青岛、长沙、无锡、宁波、大连以及郑州10座城市科学研究行业企业存量占比的对比中,佛山仅略高于青岛,在十城中排在第9位。

事实上,在佩鲁提到“增长极”理论时就强调,“增长极行业”往往是新兴的、技术水平较高的产业。而毫无疑问,佛山正呼唤着能够担当“增长极效应”的新工业千亿产业集群。

目前,从数据上看,2015年佛山通用设备制造业以及汽车制造产业工业总产值均已突破700多亿元,两大行业可谓是站在了冲刺佛山下一个千亿集群的最前端。

而这两大行业目前在佛山也迎来了最佳发展时期。

注塑机、冲床、3D打印、打磨机器人……占地1000平方米的场地上,一条实现了全流程自动化的电饭煲生产线上,30秒内即可完成一台产品生产。这是去年佛山市在第二届珠西“装洽会”现场展示的一个前沿场景。

在佛山领衔打造珠西万亿装备制造业产业带的新命题下,作为装备制造业重要支撑的通用设备制造业,正迎来了发展的加速度。

而汽车制造业方面,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佛山今年以来频频迎来了多个重大项目。

就在上个月中旬,佛山市长朱伟带队参观了清华大学的多个院系和实验室,第一个目的地就是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

事实上,就在朱伟此行之前两天,计划总投资60亿元的华南新能源汽车集成创新产业园签约落户佛山三水。数日后的7月17日,佛山企业东方精工宣布与福田汽车签订动力电池战略采购合同。

不仅如此,早些时候,国家发改委核准了高明陆地方舟纯电动乘用车建设项目,赋予了陆地方舟公司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牌照,这也是国内第十四张新能源汽车牌照。

这些事件叠加在一起,打开了佛山汽车制造业更大的想象空间。

■关键词

倍增计划

五座工业大市的共同选择

在武汉江夏一座汽车工厂,几乎每分钟就有一辆崭新的小轿车下线。数千辆汽车在武汉的生产线上制造完成,随后运往全国各地。

这是武汉汽车产业每天都在发生的场景。

七年前,汽车产业成为武汉第一个工业千亿产业集群。次年的1月28日,武汉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实施工业发展“倍增计划”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以2015年为目标年,提出全力构建以新兴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柱、以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努力把武汉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到2015年,武汉六大支柱产业产值均要突破千亿元。这六大支柱产业包括电子信息、汽车产业、装备制造、食品产业、钢铁产业和石油化工产业。

此后仅仅两年时间,武汉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烟草、能源及环保、钢铁及深加工业均超过千亿元产值。

纵览排名前列的工业城市发展轨迹,“倍增计划”成为多个城市的共同选择。

2012年,成都确立工业倍增发展目标:到2015年建成电子信息(含新一代信息技术)1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和汽车、新材料、机械、石化、食品等千亿级产业集群。2012年上半年,成都经济增速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

2014年,杭州市提出“亩产倍增”计划。力争到2020年底,实现全市单位建设用地GDP比2010年底翻一番。

这三座城市在提出“倍增计划”的三五年内,工业结构优化,千亿集群发展,城市经济也迈上新的台阶。“倍增计划”成为“加速器”。

近年来,“倍增计划”受到更多城市的青睐。

《无锡市“十三五”制造业转型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要瞄准新兴产业发展,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逐步建设成为专业特色园区。

宁波市早在2008年就出台了《关于实施工业创业创新倍增计划的若干意见》。时隔9年,今年6月,宁波出台了《关于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900亿元,产值4000亿元以上,累计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工业企业2000家。

在“倍增计划”效果明显的武汉,去年出台《关于实施“十大计划”加快建设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的意见》。“十大计划”中高新技术产业倍增计划、产业创新能力倍增计划位列前两名。

相关:新能源汽车
作者:南方日报 来源:南方日报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私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本号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湾区城市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