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着手布局可燃冰产业化开采
2017-08-02 湾区城市群
综合国土资源部官网近期消息,被认为将在未来替代石油能源的可燃冰,可望在粤港澳大湾区率先实现产业化开采。国土资源部、广东省政府和中石油集团三方正联手在粤港澳大湾区推进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的产业化和商业化,并着手研究规划相关产业。
天然气水合物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一样且遇火即可燃烧,又被称作“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燃烧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都小得多,而且储量丰富,全球储量足够人类使用1000年,故被各国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替代能源。
首次试采收宫 已达生产性试开采要求
在上周末的7月29日,国土资源部宣布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圆满结束。此次试采作业区位于广东珠海市东南320公里的神狐海域,连续试气点火60天,累计产气30.9万立方米,平均日产5151立方米,甲烷含量最高达99.5%,创造了产气时长和总量的世界纪录。试采期间海水及周边大气等甲烷浓度无异常,环境无污染,未发生地质灾害,在全世界首次成功实现对泥质粉砂型天然气水合物安全可控开采。
国土部方面表示,此次试采调控产能平稳有效,气流稳定,持续时间已达到生产性试开采要求,为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的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土部、广东省、中石油将签产业化协议
而在此前不久,7月17日,国土资源部、广东省政府和中石油集团三方在广州联合召开了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工作座谈会。会上介绍了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采先导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以及三方合作协议。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孙绍骋在会上表示,国土部将进一步加强与广东省政府、中石油集团合作,尽快签署三方合作协议,启动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采先导试验区建设。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在会上要求广东省相关部门完善细化先导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在科学技术创新和研发基地、港口码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共同推进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进程。中石油方面则表示愿为天然气水合物开采产业化提供技术研发支持。
孙绍骋在广州调研期间,还要求相关单位认真研究天然水合物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监管和矿业权管理政策,协调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产业化扶持政策,鼓励引导企业参与勘探开发,促进商业性勘查试采。
权威图集建议粤港澳大湾区率先规划相关产业
进入8月,由国土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编制的《粤港澳大湾区自然资源与环境图集》付印。该图集详细介绍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自然资源分布及变化情况、主要地质环境问题等,围绕大湾区主体功能区规划、城市群国土空间布局、海洋经济发展、资源配置、重大工程建设、环境保护和减灾防灾等提出相关建议。其中在产业规划布局方面,该图集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加强油气、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力度,积极推动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的产业化和商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