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 前瞻发明

创新驱动创出新天地!打造“江门制造”!

2017-07-28 湾区城市群

2.jpg

  创新驱动创出新天地!以江门中车等为龙头的制造业,打造“江门制造”!

4.jpg

  “放管服”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江门“十五证合一”为全国首创,极大方便了落户江门企业。

  (“解读江门”之一)

  今天,江门召开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认真总结上半年工作,部署下半年工作,动员全市上下坚定信心,真抓实干,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据了解,今年以来,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江门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兴业惠民、治吏简政”,扎实推进强党建、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势头!图文:黄文生、严建广

  “兴业惠民、治吏简政”

  上半年,江门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值增长8.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进出口总额增长20%。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全市348项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88亿元,省重点建设项目完成进度排名全省第六。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引进投资超亿元项目36个。交通大会战顺利推进,完成投资60亿元。企业上市取得新成绩,世运电路、迪生力两家企业成功登陆上交所。

  今年以来,江门市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引进投资超10亿元项目11个,总投资220亿元,包括优美科新材料、得润电子等大项目;工业类项目的投资大辐增加,引进投资超亿工业项目21个,投资总额11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5%;对深圳招商成效初显,引进深步投资产业项目9个,其中超10亿元的项目3个!

  重点改革取得突破。全面深化“放管服 ”改革,出台行政审批委托制改革实施方案和第一批、第二批委托事项目录,把涉及市(区)开发、建设和管理的市级事权赋予各市(区)政府行使。推动土地收储权限下放,赋予蓬江区、江海区土地收储和营运职能。继续完善“1+3”清单管理体系,积极探索承诺制改革,实施企业“十五证合一”和个体户“五证整合”登记制度改革,全市新增市场主体23384户,增长15.1%,两次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性会议上作经验介绍,江门做法被省委作为可复制的经验推广,出台支持企业研发融资奖补办法,推动科技创新。

  民生福址持续改善。全市民生事业财政支出132亿多,增长19.1%。突出底线民生保障,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孤儿供养等各项保障标准。实现城乡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全面落实就业实名制,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5897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7360人!

  反思:改革创新寻出路

  去年10月12日,在江门市召开的市委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林应武指出:影响江门发展的深层次原因,最根本的内因是人的因素;江门之所以有过去的辉煌,靠的就是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靠的就是敢为天下先的智慧和胆识,靠的就是一种“进取、勤劳、开放、包容”的华侨精神。林应武指出一些干部思想保守、观念落后,缺乏干事创业的激情、智慧和胆识;坚持发展工业的定力不够!

  林应武认为,当前,省委、省政府对江门发展寄予厚望,要求江门打造成为珠三角新的增长极。江门要实现争先进位的目标,就必须“全市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弘扬改革开放之初那种敢为人先的拼搏进取精神;进一步把思想从不适应、不利于创新发展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创新驱动,兴业惠民,治吏简政”成为江门市委工作的主基调。

1.jpg

  被誉为中国第一侨乡的江门,一座被青山、绿水、白云包围的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正在逐渐散发其魅力,吸引各路英才及海内外投资商家落户江门。

  出招:打出创新驱动“组合拳”

  今年以来,围绕创新驱动战略,江门市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政府服务、招商引资、智力引进等诸方面,打出系列创新驱动“组合拳”,创新驱动让江门这个老工业城市焕发出活力。

  继去年出台“民营经济12条”、“人才强市14条”等多条强有力的优惠政策后,江门从“吸引新投资”“鼓励再投资”“优化结构”“强化支撑”四大方面归纳了12条扶持措施,出台“招商引资激励政策12条”,着力提升江门实体经济的存量、增量和质量!

  行政审批委托制改革是江门市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新举措!江门围绕“便利、贴心、高效、公平”的目标不断探索,推动整个“放管服”改革,多项改革也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全国首个公共资源电子交易平台“全市一张网”;率先出台涉企行政事业性、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和“1+3”权力清单;启用全市通用的“双随机”抽查系统;率先建成全国首个跨境电商“单一窗口”;全国率先实施企业“十五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等……

  继江门市政府赋予各市(区)政府首批132项事权之后,近日,江门市政府又发布了第二批赋权事项目录,赋予各市(区)政府行使市级经济管理相关的行政审批和管理职权87项!

  人才强市“十四条”

  激发人才工作新活力

  创新工作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创新驱动发展关键靠人才。2016年,江门市出台的“人才强市十四条”,具有诸多创新之处,如不唯资历,打破国籍、地域、户籍和身份等限制,突出以业绩成果和实际工作能力为导向,无相应资历的人才可通过评定的办法获得高层次人才资格;不限学历,如将留学人员项目资助的门槛降低为学士学位以上,标准低于国家政策以及周边城市要求的硕士以上学位,大力引进海外留学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创新人才引进和评价机制,服务期三个月以上的柔性引进人才可参加高层次人才认定和评定,服务期限三个月内的也可享受柔性引才的相关资助,充分体现开放、包容的侨都特色等。

  此外,“人才强市十四条”提出,江门市5年内将在全球布局10个左右“联络五邑”海外服务工作站,作为宣传推介江门和各市、区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侨务和社团工作的窗口、桥梁和纽带;同时,以建设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为抓手,建立国际孵化基地,丰富博士后引进培养、优质项目引进的国际化渠道,促进博士后人才和项目走出去、引进来。

  “工业立市”战略

  让企业发展更有信心

  林应武认为,作为珠西战略的主战场,江门实现加快发展的关键,就是要坚持以“工业立市”为根本,不断做大做强实体经济。特别是要把做强先进装备制造业作为“头号工程”,着力打造2—3个产值超500亿元的产业集群,培育3—5家具有核心竞争力、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扭转工业落后的局面,重振“江门制造”。

  据了解,江门市制定并印发了《江门市大型骨干企业及后备骨干企业培育工作方案(2017—2019年)》,要求在现行各项优惠政策基础上,增加奖励项目、放宽奖励条件、加大奖励力度,增强政策吸引力,推动企业加快发展,实现未来三年,全市大型骨干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产值)100亿元(含)以上的工业企业]达到5家的目标。

  继去年出台“民营经济12条”、“人才强市14条”等多条强有力的优惠政策后,日前江门再放大招,出台“招商引资激励政策12条”。该政策从“吸引新投资”“鼓励再投资”“优化结构”“强化支撑”四大方面归纳了12条扶持措施,着力提升江门实体经济的存量、增量和质量。

  如今,“工业立市”的理念不仅在江门深入人心,而且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行动。不仅是江门本土的企业不断加大工业投资,不少优质工业项目也正被江门吸引进来。

  “飞地经济”发展新模式

  承接发达地区外溢产能

  随着《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的正式签署,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已正式成为国家战略。如何融入大湾区建设,有效承接深圳等发达地区的外溢产能?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据了解,在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江门正举全市之力实施“大交通”发展战略,全力推进深茂铁路、广佛江珠城际、中开高速、香台高速、江门大道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对接港珠澳大桥和深中通道,着力打造“一枢纽、两中心、三通道”(即建设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打造珠西客运中心、珠西物流中心,建设东西走向“北中南”三大通道),进一步改善珠江东西两岸的交通条件和珠三角辐射粤西和祖国大西南的条件。

  在构建协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方面,为了给大湾区提供更大空间、更高水平的产业发展平台,江门在继续提升“1+6”园区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重点谋划推进大广海湾+台山工业新城、大广海湾经济区粤澳产业合作示范区、深圳—江门工业园、珠西化工集聚区四个“万亩园区”建设。特别是大广海湾经济区粤澳产业合作示范区和深圳—江门工业园两个“万亩园区”,将创新“飞地经济”的模式,分别与澳门和深圳合作开发建设,探出粤港澳城市群合作发展的新路径。

相关:创新 江门制造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私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本号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湾区城市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