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探秘港珠澳大桥 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圈呼之欲出
2017-07-25 湾区城市群
创多项世界之最的主体工程全线贯通,年底可具备 通车条件,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都市圈呼之欲出
航拍下的港珠澳大桥西人工岛部分。
茫茫的伶仃洋上,海面阔蓝平静,每天数千艘海船往来穿梭,其中不乏数十万吨级远洋货轮。在这条繁忙异常的黄金水道上,一个世界性工程——港珠澳大桥正在日夜赶工。近日,随着核心控制性工程的海底沉管隧道贯通,这条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主体工程实现全线贯通,晶报记者驱车驶入这座被称为交通工程中珠穆朗玛峰的大桥,一探究竟。
航拍下的港珠澳大桥。
沉管隧道深藏
海底48米深处
据透露,大桥将于今年底具备通车条件,届时从香港到珠海、澳门,陆路车程由3.5小时缩短为半小时,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都市圈呼之欲出。这条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由海中桥隧主体工程、三地口岸和连接线组成,全长55公里,其中主体工程长约29.6公里,穿越伶仃西航道和铜鼓航道段约6.7公里为隧道,其余22.9公里为桥梁;为实现桥梁和隧道之间的转换,隧道两端各设一个海中人工岛。工程中的最高难度的项目段——沉管隧道,最深处位于48米深的海底,是迄今世界最长、埋入海底最深、单个沉管体量最大、设计使用寿命最长、综合技术难度最高的沉管隧道,也是中国第一条外海沉管隧道。
航拍下的港珠澳大桥。
创下世界级
超级工程“六个最”
港珠澳大桥堪称世界级的超级工程,体现了“六个最”:世界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世界公路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高、工程规模最庞大的桥梁。其中,工程量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是长约29.6公里的桥—岛—隧集群的主体工程,面临诸多世界级技术挑战,包括海中快速成岛、隧道基础处理与沉降控制、隧道管节沉放对接、大规模工厂化制造、海上埋置式承台施工、水下结构止水、超长钢桥面铺装、交通工程系统集成等。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伶仃洋海面上的港珠澳大桥,已建成两个面积为十万平方米的大型人工岛,与隧道、桥梁相连。据介绍,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工程长约22.9公里,包括青州桥、江海桥、九洲桥三座通航孔桥和约20公里非通航孔桥,其中深水区15公里采用110米跨径钢箱连续梁桥,浅水区约5.4公里采用85米钢混组合连续梁桥。
工人在大桥上进行沥青铺设工作。
主体工程用钢量
相当于10座“鸟巢”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梁上部结构用钢量达42万吨,相当于60座埃菲尔铁塔或10座“鸟巢”。大桥桥面铺装规模达70万平方米,其中50万平方米为钢桥面,是目前世界最大规模的钢桥面铺装工程。桥面铺装层采用浇筑式+SMA沥青混凝土铺装方案,提出“露天工厂化施工”的理念,创建了世界一流的集料生产线,首次引进车载式抛丸机,研制了防水层机械化自动喷涂设备,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
工人在焊接工作。
探秘海底隧道
记者从珠海方向出发,经过22.9公里桥面部分的行驶,便可到达港珠澳大桥桥梁部分和海底隧道转换部分的新人工岛。全程6.7公里的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路段,按照正常车速行驶仅需5分钟左右。
海中延绵的港珠澳大桥。
双向六线行车
空气流通顺畅
据了解,为了减少司机在进出隧道时因光线骤变引起的不适感,隧道两端均设计了门形构造的减光罩,达到光线渐变的效果。进入隧道后,隧道全程宽度达37.95米,高11.4米,约四层楼高,视线开阔明亮,可供双向六车道通行。
在海平面40米深的隧道路段行车时,可以发现隧道内空气流通十分顺畅,且无任何异样。据介绍,隧道内顶部每300米即设置了一台风机,靠着风机的接力作用,将地面上的新鲜空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隧道内,同时,隧道内的消防、通讯和电力等系统也时刻保证隧道顺畅安全运行。
航拍下的港珠澳大桥西人工岛全貌。
正在建设当中的港珠澳大桥澳门联检大楼。
港珠澳大桥青州航道桥,“中国结”镶嵌在两个索塔的上方,是港珠澳大桥最为醒目的标志。
每隔135米
就有一座安全门
在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里,每隔135米便设置有一扇安全门,安全门除了作为紧急情况下的逃生通道,还是具有多项功能的综合管廊。据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部常务副总工程师尹海卿介绍,安全门内的管廊一共分为三层,最上层为排烟管廊,如若发生火灾,可具有排除烟尘的作用;中间则是逃生通道,在逃生通道盖板之下,则为动力电缆、通讯电缆、光纤和消防管道等。
此外,他还表示,从墙面板到天花板,隧道内铺设的防火设施可以保障1200℃高温,2小时下的主体结构安全,同时,自动喷淋系统、应急救援电话等均为隧道行车安全提供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