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粤港澳大湾区东风 佛山谋划“第二个百年”
2017-07-18 湾区城市群
最近,MRC技术首席执行官、LifeArc CEO Dave Tapolczay忙着把办公室搬到佛山。待一切安顿好,他就将全身心投入到广东省单克隆抗体资源库运作。
稍早前的7月3日,广东省单克隆抗体资源库已在佛山揭牌。
今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率广东省代表团,在英国伦敦出席中国(广东)—英国经贸合作交流会并签署26个合作项目,上述资源库就是合作项目之一。
近年来,佛山频繁对接全球创新资源,其谋划建设的制造业创新中心的第二个百年目标,以“世界科技+佛山制造+全球市场”的发展模式,也随之进入实施阶段。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制造2025”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佛山正加速对接国际创新资源,借力全球资源实现区域产业加速发展,变道超车。
“英国科研+佛山制药”
实际上,早在3月15日,英国国家医学研究院MRC宣布,上海新生源集团获得丙肝抗体疫苗许可用于开发治疗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而针对丙型肝炎病毒的新型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将在广东佛山生产。
而此次落地的广东省单克隆抗体资源库,其以亚洲最大规模的单克隆抗体资源库为建设目标,也将开发针对丙型肝炎病毒的新型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
“单克隆抗体的特点是可根据相关需求开展对应的研究,由此实现治疗多种不同类型疾病的目的。” Dave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近期由MRC许可的丙肝抗体疫苗,就是经研究发现专门针对治疗丙肝的单克隆抗体。
据介绍,丙型肝炎病毒是慢性肝病的主因,而丙肝病毒是未来十年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据估计全球约有2亿人感染该病毒,中国感染人口占比也高达25%。
有专家预测,广东省单克隆抗体资源库针对丙型肝炎病毒所研究的单克隆抗体药物一旦推出市场,将影响世界约1400万人口。
除了开发针对丙型肝炎病毒的新型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之外,Dave告诉时代周报记者,MRC侧重于那些未满足的患者需求。能够入库的抗体是广东以及其他科研机构尚未深入研究的抗体,未来资源库将与本地医院、科研机构、企业等加强合作,一方面是要收集更多单克隆抗体入库;另一方面是提高本地对抗体的判断、分析能力,共同找出能够人源化的抗体,产生新药物治疗对应疾病。
“以临床需求为核心,通过医研企协同创新模式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加快医疗产品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院长庄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联合MRCT共建资源库将为广东省医疗机构和医疗专家提供技术服务平台。
向全球“借智”
此次参与共建广东省单克隆抗体资源库的MRCT公司,隶属于英国国家医学研究院(MRC)科技部。MRC属于知识成果转化机构,致力于将前沿科学研究发现转化为商业产品。据统计,MRC共拥有400多个专利, 32个研究所,2000多名科学家,已通过合作和服务等方式设计或人源化超过56个单抗。
“选择在广东佛山建设单克隆抗体资源库,主要是看中了广东临床医疗资源、医院基础设施等资源。”Dave表示将佛山作为起点,借助上海新生源集团在广东积累的资源,将单克隆抗体资源库的作用辐射至广东乃至整个华南地区,将科技创新转化为患者利益。
佛山“牵手”英国MRC,无疑是为广东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增添了含金量。
不仅如此。一个半月前,佛山高新区与南澳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生物医药研究院签署三方合作协议,南澳大学定期推荐优质创新创业项目,再在本地择优孵化,对孵化达标项目推荐到本地产学研平台加速产业化,推动中澳两地生物医药技术国际化创新项目成果转化服务。
此外,Jean Dausset International Network(南海)实验室、与英国国家工艺创新中心(CPI)及印度卡迪拉药业共建的一致性评价研究中心等高端国际化生物健康创新平台,都在筹备进驻佛山。
频繁对接国际资源的背后,是佛山对创新的渴求。
相较于庞大的传统制造体量,佛山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底子偏薄,产业链结构性短板明显,总体处于生产制造和流通销售等附加值偏低的环节,在产业链高端的、具有较高含金量的新药研发领域的基础依然较为薄弱。
与此同时,生物医药产业因被认为发展空间潜力巨大,全国多个地方闻风而动,将目光投向了这一新兴产业。短短数年间,动辄数十亿元的医疗孵化器、产业园遍地开花。以广东为例,广州、深圳、佛山、中山等均有以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健康医疗大数据为主题的产业园区。重金布局之下,这些园区都在思考如何突围。
显然,佛山给出的答案是,加速对接国际创新资源,借力全球资源实现区域产业加速发展,向全球“借智”,实现变道超车。
“世界科技+佛山制造+全球市场”
要想抢占生物医药产业的制高点,佛山压力不小。
一个月前,广州发布生物医药首个“五年行动计划”,提出将广州建设成为中国重要的生物医药创新强市。计划到2021年,广州生物产业规模实现5000亿元。
与广州相距百余公里的深圳,作为首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正加速布局生物与生命健康产业,其生物和生命健康产业正以年均20%的增速快速发展,2016年产业规模达2000多亿元。
面对广深“前辈”,佛山清晰地认知到,这座城市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渴望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激发制造业的强大创新力量。
广东省单克隆抗体资源库揭牌当日,佛山市委常委、副市长蔡家华提出,“今后将进一步优化生物医药创新生态,加强国际化合作,加大力度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人才,推动项目产业化。“国际创新资源的集聚,将为佛山生物医药产业换上新马达。
这是佛山制造的机遇。
佛山背靠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全球先进技术也在寻求落地土壤。一拍即合让全球技术与佛山制造快速实现“联姻”,探索以“世界科技+佛山制造+全球市场”模式,发挥资本、人才、服务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的催化作用,实现全球新技术成果转化应用与佛山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精准对接。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制造2025”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佛山立足建设“中国制造业一线城市”的城市定位,谋划第二个百年目标,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这一战略的提出,是基于佛山以制造业为主的现实基础,基于佛山制造业创新发展所取得的成效,以及佛山在“十三五”规划中描绘的“中国制造业一线城市”蓝图。
按照佛山的设想,到2020年全面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自主创新水平进入全国前列。突破和掌握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制造业竞争力持续增强,产品质量大幅提高,中国制造业一线城市地位得以确立。
到2025年,创新体系更加完备,创新文化(13.860, 0.02, 0.14%)氛围更加浓厚。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跨国大企业集团,制造业创新能力基本达到世界制造强国的中等水平。到2049年,率先建成国内一流制造业创新体系,主要领域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制造业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制造强国水平。
这是佛山制造要走上国际舞台的战略目标,而要从过去的“引进、吸收、消化”的模仿型、追赶型,转为“创新”的超越型。国际前沿的科技发展将有效推动佛山制造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和竞争,在开放中链接全球创新资源。
以全球引才导入国际创新资源,佛山制造期待走出一条根植于全球创新链的转型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