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打折

港媒关注深港物价倒挂:消费者所购便宜又好?

2010-12-15 湾区城市群

     中新网12月14日电 近日,媒体报道称港货趋见价廉物美,吸引大批内地“购物兵团”涌港扫高档货品之余,就连洗头水、洗衣粉、厕纸、面包,以至即食面等日常用品也成为目标物,不过也有媒体认为深港物价倒挂言过其实,赴港“打酱油”非主流。深圳与香港两地的卖家和卖家都是一种什么心态?香港文汇报14日刊发一组报道为读者揭开谜底。
    港日用品平靓正 内地客蜂拥上水
  港货趋见价廉物美,吸引大批内地“购物兵团”涌港扫货,香港上水更俨如内地客的“超级市场”,每逢周末均挤满携着大包小袋的内地客。有人每月来港1至2次,每次花万元

 

购买日用品及衣物,并盛赞质量有保证的港货“抵买”,标价已较内地最多低20%,加上汇率缘故,变相令港货再打85折,“抵上加抵”。
  每逢周末上水街头巷尾人头涌涌,人群之间尽是以普通话对答,各人七嘴八舌赞叹购得的“战利品”物超所值,细看他们的“战利品”不是名牌手袋、化妆品或服饰,竟然是洗头水、沐浴露、厕纸等日用品。内地旅客何以会千里迢迢来港疯狂购买重累累的日用品?只因港货“平、靓、正”。
  家住深圳的庄先生平均每月来港1至2次,每次在港花万元购买日用品及衣物,这趟访港他购买6瓶洗头水、6瓶沐浴露、大批厕纸、洗衣粉、护肤用品等。
  

大批内地人涌港购物,购物兵团与水货客将上水火车站前空地挤得水泄不通。

各式各样的货物堆积如山,水货客自行挑选带过关的物品。香港文汇报记者曾伟龙 摄

“香港百汇”港货店光顾者较年中减少许多。香港文汇报记者郭若溪 摄

近一个月来,每天进出中英街的人数从之前的1,000多人上升到4,000多人,人数翻了数倍,逢周末和节假日人数甚至达到7,000人之多

    庄先生表示,内地单是标价已较港货昂贵,若计算汇率因素,变相令港货再打85折,“这个牌子的纸巾在深圳也有售,每包标价平均1.3元人民币,香港平均售0.9港元,换算相等于0.77元人民币。”精打细算的庄先生大谈其悭家之道,“还有这个牌子的洗头水,深圳售价70元人民币,香港只售55港元,还送护发素,你说多么的划算,多重也值得买回家!”他表示,每次来港扫货足够一家6口用上数个月,有多余的则赠送亲友。
  同样住在深圳的王先生带着朋友来港扫货,只见两位大男人买的东西已塞满两个高度犹如半个成人的行李袋,但仍意犹未尽继续“最后冲刺”,他们在一家连锁店一口气购买了6瓶洗头水、4瓶沐浴露,还有牙膏、润唇膏等。王先生表示,只要有空就来香港“扫货”,每次起码花数千元,家里穿的、用的、吃的,90%是港货,他盛赞来香港购物“超值”,“港元贬值,拿人民币来买东西最划算了。”
  价钱吸引固然重要,港货质量好亦是吸引内地人来港“扫货”的主因,一对来自东莞的夫妇,花上万元在港购买衣服及生活用品,3个纸箱装满洗头水,“同一个牌子的洗头水,内地买的把头发洗得干干的,香港的就不一样,洗完后头发很滑的!”太太摸着一把长发,一旁的丈夫亦表示:“这个牌子的衣服内地也有,洗衣机一洗马上起毛粒,香港买的洗几遍还是一样。价钱便宜、质量又好,总爱来香港买!”
超市坐地起价 药房乱销产品
  内地购物兵团蜂拥而至,推高上水的物价。记者走访上水、旺角、北角和香港仔,发现上水出售的旅客热门“手信”,部分售价较市区高约10%至51%,其中一款洗头水即使在同一超市集团同期发售,上水超市的订价也较市区超市高51%。药房业人士更透露,部分上水药房向旅客兜售不明来历的药物。消委会今年首10个月接获1,165宗内地旅客消费投诉,迫近去年全年的1,304宗,今年有关摄影器材、珠宝及中药材的投诉更超过去年全年总宗数。
  来自安徽的杜先生,来港旅游顺道“抢购”活络油、肠胃药等药品,他深信香港的药物质量可靠,“有些药品内地也有,不过不知道真假,在香港买保证是真货,用得安心。”不过,记者却发现有药房向内地旅客推售不知名的药油,一名内地旅客向药房职员查询一款著名的活络油,职员却推说该产品缺货,向旅客推销另一款不知名的药油,并大力“硬销”其功效更佳,可以放心使用,最后该旅客以逾60元买了一瓶不知名药油,记者发现旅客原本属意的著名药油售价仅40多元。
  港九药房总商会理事刘爱国透露,过去一年全港增加逾百间药房,大部分集中在北区,区内一条街有多达8、9间药房同时经营。不过他指出,区内许多新开设的药房并非该会会员,个别更因为经营手法问题,不被该会接纳,他曾听说有个别店铺抬高售价,更有个别药房会趁市况热炽,推售部分未通过检测的中成药,他提醒内地旅客小心受骗,尽量光顾有药剂师驻场,以及有该会会徽的药房,并留意药品包装上是否有注册编号,遇到问题可向该会或卫生署查询。 
   假货问题外,订价偏高亦是旅客消费陷阱。记者走访多区格价,发现部分产品在上水的售价较市区高近10%至51%不等,当中一款受内地客欢迎的洗头水“食水”最深,同一超市集团上水分店的售价,比市区高出51%,另一款酱油的售价亦较市区高25%。药物方面,价钱亦有明显差距,上水部分药房的订价较市区贵4.7%至30%,差距最大的是一款颇受内地人欢迎的胃散,上水药房的售价较市区高近30%,
  内地客投诉今年1165宗
  消委会今年首10个月接获1,165宗内地访港旅客的消费投诉,接近去年全年的1,304宗,其中以涉及销售手法的投诉占最多,共有302宗;涉及价格争拗及不满货质量素的投诉,则分别达233宗及293宗。
  按产品分类,则以摄影器材及珠宝的投诉居多,分别达359宗及206宗,已超过去年总数,珠宝更高出1倍;人参及中药材投诉则有47宗。
水货日用品利润达50%
  港货“有价有市”为水货客造就商机,上水火车站每日俨如批发中心,数以百计的水货客川流不息,将港货运返内地转售。货物种类亦随市场需求而转变,以前的水货以计算机、手机等贵价电子产品为主,近期改为运送奶粉、尿片、厕纸、零食等杂货,各种吃的用的都成了水货客“恩物”,据悉在内地贩卖水货日用品,利润高达50%。
  记者连日在上水火车站观察,发现每日有数以百计的水货客把火车站前的空地挤得水泄不通,犹如货物起卸区,货品包罗万有,iPhone、iPad、相机、朱古力、奶粉、纸尿片、红酒、药物……应有尽有。手执回乡证的水货客穿梭往来,各自到“起卸区”登记后把货物打包即跃进火车,更有家庭主妇兼职水货客出动“私家车”,在载有小孩的婴儿车上放上数罐奶粉及纸尿片便过关。
  有熟悉水货行情的业内人士表示,过去十多年水货一直以手提电话居多,但近年奶粉等日常用品也很热门,愈来愈“专门”,以奶粉为例,货主会指定购买某牌子,需求最大是“美素佳儿”及“明治”;生活用品方面,更指明货品是“香港制造”,以示正货。有水货客表示:“香港买10卷装的厕纸约20港元左右,返到内地卖到35元人民币,扣除水脚费利润50%。” 
  另外,该名熟悉水货行情的业内人士表示,为免深圳海关征税,水货客目前带电子产品回内地,例如iPhone、iPad等高端产品,机身与包装盒会分开过关,抵达内地后再重新包装,目的是方便过关时声称有关产品是自用,藉此避过征税,据了解,一名水货客每天可走数趟。
  在上水火车站现场观察,带日用品的水货客多为家庭主妇,亦有中年妇人及长者,走一趟约赚取50至80元酬劳,带电子产品以男性为主,每趟可赚100元,视乎货物数量而定,一天跑3、4趟,月入约9,000元。
深港货店竞争烈 关外铺仍拥优势
  内地通胀和币值不断上升,深圳于年初起催生了一批专售港货的店铺。1年之后,这些港货店逐渐出现分水岭,临近口岸的港货店因面对越来越多居民亲赴港购物和同行竞争,生意寥寥;远离口岸的港货店则因地利依旧生意兴隆。部分港货店为保持消费者对商品的新鲜感及购物欲,更增添多样特色港货商品,生意赚近1成。
  在罗湖区龙园山庄的港货店“香港街”,今年7月曾在店前打出诚邀加盟开店的广告宣传,近日已换成求转让的告示。老板王先生说,半年前附近只有他一家港货店,如今增开了好几间,竞争激烈,生意难做。再者,内地物价飞涨,居住在口岸附近的居民更多的选择赴港购物,“港货店很难像香港超市般销售新鲜蔬果和大量油盐酱醋等日用品,绝大部分港货店目前仍以销售‘三宝’——婴儿奶粉、纸尿裤、药品为主,食品、饮料、清洁用品等为辅,很难满足居民需求。”王老板无奈地说。
  清水河鹤围村“香港百汇”店的孙老板亦表示,深圳海关近月严查水货客,不但带货量减,专业水货客亦借机加价,“同样进一罐奶粉,年中时带货费20元,现在要给到25元。” 
   不过,龙华一知名港货连锁店经理港人蒋小姐则认为,关外的港货店还是有一定优势,因区内居民赴港成本较口岸附近高。她和家人经营的“鸿香港仔”港货店自2003年开业至今,已在龙华开设有5家分店。蒋小姐表示,港货店的生存原不在于价廉物美,最重要是货品对消费者有新鲜感,“这半年来,店里增设了一列柜专门放置应节特色新品,很多附近的年轻人喜欢来买,生意额还上升了近1成。”
  正在该店购物的陈小姐说,从龙岗去一次香港还是太远,加上赴港火车费又涨,时间和经济成本都没有在港货店购物划算。

相关:香港街、香港购物、购物、上水、旺角、北角、香港仔、香港百汇、深圳
作者:上香港3hk转载 来源:中国新闻网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私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本号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湾区城市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