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宫首场户外展览 以多种材料塑造中式园林
2025-11-05 湾区城市群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简称博物馆)首个户外公共艺术展览「香港赛马会呈献系列:艺满芳庭——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艺术广场计划」今日揭幕。展览以传统中国园林艺术为主轴,由博物馆客席策展人郑婵琦策划,汇聚六位香港艺术家及建筑师的作品。
参展者包括负责博物馆大楼设计的建筑师严迅奇、雕塑家何兆基、竹艺艺术家林嘉裕、媒体艺术家卓思颖、视觉艺术家董永康,以及软雕塑家郑淑宜。他们从中式传统园林及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文物汲取灵感,以当代视角解构传统园林文化。
郑婵琦表示,她在策展初期想到以艺术品「环抱」整个博物馆广场,因此不同作品落脚广场各处,为观众打造全景式体验。各位创作者也处于不同年龄段,他们能够从不同视角布置广场。
一众作品中,严迅奇的《舞动竹林》向竹子的韧性与可塑性致敬。严迅奇表示,竹也代表中国人的刚强。风吹过时,竹子会相互碰撞,发出有力且清脆的声响。严迅奇还见过雀鸟来作品上小憩。
此作品特意留有供人们穿梭的空间,观者可以看到不同角度的景观、感受各异的空间。严迅奇表示,作品也充满很多可能性,比如在节假日系上装饰物等。
竹棚师傅陈煜光此次有参与作品製作。他坦言,此作品的打造过程难过搭棚。首先是从逾500根竹子中拣选出约100根。此外就是平衡设计、用途、美感,亦要不断调整。能够成功扎起这些竹子并完成作品,令陈煜光甚是欣喜。
郑淑宜的《墨庭园》灵感源自故宫博物院藏品中八幅以树为题的文人画。艺术家以在其看来「亲民」的布料为主要媒介,将平面艺术转为立体雕塑,重新诠释古树形态。郑淑宜分享,她运用了水墨画中的浓淡、乾湿效果,亦以布料模仿出画家的笔法。不同作品各有风景,更有「动物」隐藏其中。

开幕活动今日于博物馆举行,出席嘉宾包括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行政总裁冯程淑仪、香港赛马会慈善事务部主管(文化;体育;社区联繫协作)叶巧儿、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以及郑婵琦。现场的霓虹灯以此次展品的形态为灵感製成。
吴志华在致辞时表示,博物馆自开幕以来,一直注重现代性与本地性,也同本地艺术家及设计师合作了许多项目。此次展览是一次尝试,供公众与艺术家及艺术品对谈。
叶巧儿在致辞时表示,展览希望突破传统展览的场地限制,令艺术走入大众生活。「马会一直积极推动香港艺术文化保育的发展,也支持香港发展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马会捐助35亿港元,以支持建设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让市民和游客能够欣赏中国历史文化艺术的瑰宝,借此传播中华文化价值。这笔捐款也支持博物馆培训人才、推出教育外展活动,以及举办名为『香港赛马会呈献系列』的大型展览,包括本次展览。」
郑婵琦在致辞时表示,她曾与吴馆长沟通,他们期望令观众在进入博物馆前就感受到香港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的氛围。这次展出的作品就有望实现这一点。她指出,提及当代艺术,很多人会先想到含有西方思想的创作,但这次团队是从中国文化出发。
博物馆还将推出一系列教育活动,包括艺术家讲座、工作坊等,带领访客深入了解展览作品的创意及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之魅力。
展览将于11月8日至2026年11月2日正式在博物馆广场向公众免费开放。
旅游 攻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