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需求巨大 商业模式创新 千余家企业逐鹿深圳新能源车市场
2021-08-06 湾区城市群
有关数据显示,深圳目前的汽车保有量是350万辆,新能源汽车占比12.6%,而2025年,深圳市新增注册汽车中,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要达到汽车总保有量的60%。这里面蕴藏的市场和财富机会引得千余家企业竞相逐鹿。
调研中,记者了解到除了政策利好外,社会各方的加入、民间资本的涌入成就了深圳新能源车惊人的崛起速度,深圳全面新能源车时代正在来临。
商业模式创新带来新能源车商用突破
新能源车刚出现的时候,相比燃油车价格贵,营运成本也高。如何落地,成为一大难题。但,办法总比困难多。
比亚迪新能源商务车推广部门的王瑷珲告诉记者,2010年2月26日,深圳巴士集团联手比亚迪,合作成立国内首个纯电动出租车公司——深圳市鹏程电动汽车出租车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深圳巴士占55%,比亚迪占45%。经过两年的市场化运营,鹏程电动第一年亏损700万元,第二年就实现扭亏为盈。
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另一个阵地——纯电动公交车领域,深圳同样走的是市场化路线。不过,与鹏程电动出租车公司的联营不同,深圳市政府推广纯电动公交车采用了“融资租赁、车电分离”的模式。比亚迪纯电动公交车在深圳推广超过1.4万辆,纯电动出租车推广超过2.2万台,纯电动自卸车推广应用约3000台。
亲历者——普天新能源深圳公司有关负责人宋智华在介绍这套运作模式时称,深圳市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将中国普天作为运营商引入深圳市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中,由中国普天出面做担保,向银行进行融资。中国普天负责出资购买电池,租赁公司出资购买裸车,整车租赁给公交公司运营8年,三方参与利益分成。 8年的运营时间内,电池厂商承诺的4年质保期过后,由普天负责电池的正常使用和维护。
如今8年早已过去,巴士集团等公交企业早已从过去新能源车使用和服务的购买者成长为向社会提供服务的新能源车第三方服务商。
社会资本纷纷参与配套设施建设
“目前在新能源车产业链上的深圳企业有千余家,深圳是中国新能源产业链最完整、竞争力最强的城市。仅充电桩企业就有几百家。” 说起新能源汽车领域内充分的市场竞争,宋智华这样说。
记者了解到,深圳市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车的大规模推广,使得充电桩的市场需求十分巨大,促使普天新能源、深圳车电网、南方电网、星星充电、特来电等一批充电桩企业积极布局,各资本纷纷涌入,深圳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无论在数量、布局还是技术能力上都更胜一筹。截至2019年底,全市累计建成各类公共充电桩近10万个,其中满足公交、出租、泥头、环卫、网约车等用户的社会快速充电桩约3.5万个,住宅小区等慢速充电桩约6万个。
日前,记者在下梅林公交站看到,一辆辆大巴都在站内的普天力能充电站充电。普天新能源深圳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深圳发展新能源汽车采用的是“桩先行”方案,2011年该公司就为深圳公交场站建了357个充电站。后来深圳为了普及新能源车家用,又发起了“万桩计划”,普天和比亚迪为深圳的小区各建了5000个充电桩。在普天和比亚迪的带动下,各路资本纷纷涌入充电桩行业,滴滴、恒大、宝马等众多企业都纷纷进入,充分的竞争加快了充电桩领域的进步,充电速度更快,充电费用降低。如公交车充电过去要3个小时,现在1个小时即可充满。而充电服务费1度电正常需要0.5元,而现在一些充电服务商1度电收1分钱,有些服务商为了抢占市场,甚至还不收费。
民间资本进入新能源车运维领域
“我原来是做电池的,2015年深圳新能源物流车的应用才刚开始的时候,我就成立了地上铁租车(深圳)有限公司,虽然很难,但我相信作为物流之城的深圳一定有新能源车的市场。我的梦想就是想让物流企业用上环保、节能的新能源车。”
地上铁租车的创始人张海莹的这一愿望正在逐步实现。目前该公司拥有纯电动物流车4万多台,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物流车营运企业。客户包括邮政、顺丰、京东、德邦等2000多家物流和电商企业。年产值约20亿。“中国新能源物流车置换市场空间巨大,新能源物流车更适合城市配送集约化、标准化发展。”经过6年打拼,张海莹的信心似乎更足了!
记者了解到类似地上铁这样的民营新能源物流车营运企业,深圳还有“湾区物流”“胖胖来拉”等等。
新能源车使用过程中任何一个链条对消费者来说都很重要。记者调查获悉,民间资本还纷纷进入新能源车辆的运维服务中,对新能源车开展维修和救援,主要是指将故障和定位信息上传到平台,通过平台转发相应的信息到部件厂商,为车辆提供及时维修服务。地上铁、货拉拉都有这样的服务。
深圳市交通局有关方面负责人介绍,全市300台车以上规模的新能源物流车运营商近80家。深圳市内有新能源汽车维修站点187家,一类资质17家,二类资质146家,三类资质17家。
“深圳是市场高度发达的城市,通过市场的拉动,来推动深圳新能源车产业的发展和运用,这条路子走对了,深圳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原深圳发改委新能源推广有关负责人陆象桢欣慰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