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 资讯

瞄准世界前十,深圳开启通往4万亿级城市之路

2021-04-30 湾区城市群

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定下了“深圳未来五年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经济总量超过4万亿元”的发展目标。

回望历史,深圳设定“十三五”发展目标时,提出到2020年GDP达到2.6万亿元,这个数据在2019年已经提前实现。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深圳GDP接近2.77万亿元。

4万亿,直追瑞士这个高度发达国家目前的经济规模。从2.77万亿到4万亿,有着近45%的增幅。

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这一擘画,凸显了深圳以高位定标增强发展动力的魄力,也体现出了深圳谋划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清醒与自觉。

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是深圳“十四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需要持续推进的中期“施工图”。这意味着,深圳踏上了建设4万亿级城市的征途。

在这条道路上,深圳有哪些优势与短板?又如何将一道道天堑变作通途?这将是本文的重点。

1

从一份国家高端智库的报告说起

非常巧合的是,有一份来自一家国家高端智库的报告,也曾作出“到2025年深圳GDP总量将超过4万亿元”的判断。

去年9月,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之际,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发布了一份重磅报告——《新40年·新40企——深圳未来发展的新力量》。

该研究院是经国务院批准,于1989年2月在深圳经济特区创办的国内第一家综合性、全国性的社会智库,2015年入选首批25家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

其发布的报告认为,在新消费和新科技企业带动下,未来5年,深圳GDP增速预计达到6.5%,到2025年总量达到4.2-4.5万亿。

该报告由著名经济学家樊纲、郭万达担任首席顾问,综研院新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曹钟雄及其团队,对包含200万家深圳企业、以及超300个维度指标的数据库进行了综合分析,采用具有客观、无偏、实时和大样本特点的大数据评价方法,得出了这一研究结论。

曹钟雄认为,深圳的“4万亿发展之路”,优势在于全市平台型企业多,产业链处于价值链的中上游,体制机制正在不断创新。

基于这一判断,除了对深圳经济总量的预测,报告还做了两个重要的预测:

一、新经济占据半壁江山。2021-2025年,深圳新经济将保持9%的高速增长,到2025年,全市新经济规模预计将突破2万亿,占据全市GDP的半壁江山。

二、世界500强和独角兽企业持续增加。预计到2025年,深圳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将超过10家,独角兽企业将超过30家。深圳有望成为全球经济枢纽与创新枢纽。

无论是新经济占据半壁江山,还是头部企业、独角兽企业涌现,都将深圳“4万亿发展之路”指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曹钟雄认为,目前深圳发展的短板依然在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能力不足,孵化未来大产业的科技基础设施相对缺乏,另外在一些领域和关键技术上存在“卡脖子”。“当然这也正是深圳的机会点,发力点和价值创造点。”

2

天堑终会变通途

高质量发展之路,也是自主创新之路、科技自立自强之路。

总部位于深圳市的鹏城实验室,是我国网络通信领域新型科研机构,主要从事该领域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立三年的鹏城实验室,与华为、北大等校企联手,推出了全球首个面向8K及5G产业应用的视频编码标准。如今正在攻关6G与卫星通信、水下通信的核心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表示,实验室的定位,就是助力深圳占领巩固网络通信高地,“当然这个高地不是中国的高地,是世界的高地。”

而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智能海洋工程研究院内,科研人员也正在进行第四代无人潜航器AUV的升级研究。这一新产品在国内率先采用了光学导航技术,能够在千米深度的海底实现定点巡航、精准作业。

而6G、8K、深海深空,都是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未来产业引领计划”中的重要内容。报告中,对于推动深圳“高质量发展”,也提出很多新举措——

探索建设国际免税城;

打造国际会展之都;

打造“两个百平方公里级”高品质产业空间;

前瞻布局人工智能、6G、量子科技、深海深空、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汽车等前沿领域;

实施“5G+8K+AI+云”新引擎战略,深入推进“5G+千行百业”应用;

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1%以上。

创新驱动是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报告提出未来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将达到5%左右,原始创新能力实现较大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要突破。

目前,深圳累计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6家、广东省实验室4家、基础研究机构12家、诺奖实验室1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42家,各类创新载体2700多家。光明科学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等,也将成为深圳争取重大科研平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大国重器”落户的平台支撑。

2020年,深圳还实施了《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在全国率先以立法形式确立:不低于30%的市级科技研发资金投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并进一步为科研人员松绑放权——明确赋予科技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所有权。

引燃新的发力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深圳应抓住新型举国体制这个关键点,率先在创新体制机制改革、重大关键技术攻关上取得更大突破。

曹钟雄则建议,深圳在下大力气补短板的同时,应积极建立起让企业走出去、全球化布局的政策体系,进一步链接全球的市场、科技资源和国际组织。以企业为主体,用市场化的手段推动深圳建设创新创业创意之都。

他说,用好用足"双区"战略,用综合改革试点打通体制的梗阻,打破制约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堵点,用新机制聚集全球资源为我所用,在深圳的4万亿级城市的征途上,天堑终会变通途。

沧海横流,担大任者当先行。深圳不仅是一座城,更是一条路,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一条自立自强之路。深圳谋划的这条路注定不是坦途,但“只要路对,就不怕远”。

相关:深圳
来源: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私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本号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湾区城市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