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美食--从鱼蛋粉到海景大餐
2010-09-25 湾区城市群
但凡到香港的游客,购物是重要的主题,尤其是每逢岁末年初打折旺季。当她们拎着大包小包心满意足的时候,吃饭往往是“血拼”的中场休息,点到为止,这多少有点辜负了香港的美食。
在香港吃饭,尤其是光顾各色酒肆茶寮,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仔细想来,大约就是人气吧。香港人爱吃也懂吃,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长期华洋杂处的历史背景,香港的饮食蔚为大观。
都说香港人生活节奏快,事实如此,就连地铁上下的电梯都要比北京的快几拍,但不需要特别的观察,你就会发现,街边的酒楼、粥店、甜品店永远不缺少食客,鱼丸小吃大排档的锅里永远汤水沸腾,等着过路的行人涮一把就走。
主题之一:平民精神
德昌鱼蛋粉店是香港一家出名的小吃店,鱼丸是这里的招牌,曾获过2001年“美食之最大赏”小吃组的至高荣誉奖。
我们去的钟点据香港的朋友说,已经过了高峰期,但是屋里人满满的,店铺之简陋出乎我的意料,大约只能用我们印象中的“大排挡”来形容。小小的店面不过八九张桌子,四五个素不相识的人挤在桌子旁,如果点的多一点儿,桌上放不下,必须尽快吃完。好像很多年前那种国营的老字号,这边几个人吃,边上就站着几个等座的。德昌的门口还是有人等座,老板也不催你,等的人也极有耐心。鱼皮饺的汤头很足,云吞面里虾仁个大饱满,足有完整的两三个。香港人极爱吃鱼丸,这里的个大筋道,用料实在,不像有些家的用面粉来掺。
至今德昌也不过只有这样小小的两家店铺。香港是个很讲专业能力的地方,做鱼丸不在做到店面多少还是大小,只要做到有名,在鱼丸行业里是个状元,老板也很心满意足。
最大最贵不一定是最好,就拿德昌来说,敞胸露怀、脖子上挂条粗粗晃晃金链子的计程车司机,会在德昌停下来打尖,身着考究制服、面孔精致的白领也侧身其中,而且没有丝毫的不适感。那些在内地贵得离谱、菜品差强人意,抑或靠包装主题便可顾客盈门的餐厅,在香港似乎很难有人缘。口舌之欢上的务实品味多少能影射出香港人的特质。正如香港著名食评家蔡澜所说:“最原始最基本的平民菜肴才是最佳的美味。”
主题之二:传统花开不败
话说蔡澜美食坊里有家“辣蟹坊”(汉记避风塘美食)闻名遐迩,铜锣湾“避风塘”在七八十年代是个夜夜笙歌美食的地方。名人雅士、情侣、游客享受着维多利亚海港的微风,坐着渔家的小船,在海上品海鲜,伴着歌女的清歌妙韵,好不快活。90年代中期因为填海被政府关闭。“辣蟹坊”的炒蟹师傅基哥便是当年在“避风塘”炒了几十年蟹的老师傅。这里的蟹都是越南进口,个大,炒好后肉白壳红,火候恰到好处,多一分则有蒜糊味,少一分则不入味。古法炒蟹是基哥的拿手好菜,味道鲜美,令不惯吃辣的香港人爱不释口,如果是嗜辣人士,选择“大辣、狂辣”的口味一定很过瘾。如今,能炒正宗“避风塘”炒蟹的师傅越来越少,不能不说是遗憾,但也物以稀为贵。
蔡澜美食坊里另有家零食店“老香港”,专售一些芒果柠檬做的酸酸甜甜的小零食,还有一种“丁丁糖”。上岁数的香港人说,他们小时候最喜欢吃这种糖,因为很长,每次都要用工具把它敲成一节节的,因为敲起来叮叮当当的,故名。现在很少能吃到了。
除了童年,吃的东西还能让你想起什么?大概是故乡吧。半个世纪前由一个烧味大排档发展至今天香港著名的中式酒家——“镛记”,烧鹅最有名,有些移民海外的香港人念念不忘,每次离港上飞机前,都要带走“镛记”的烧鹅,所以又叫“飞天烧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