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教育不断实现突破 机器人、无人驾驶走进智慧课堂
2020-09-25 湾区城市群
几个小朋友围在一起,看着一辆无人驾驶的黑色小车,沿着既定路线自如地完成转弯、行驶等动作,途中还能根据遇到的模拟路标自行做出应对判断……第三届深圳教育装备博览会上的这一幕,说明所谓的“教育装备”,早已不再仅仅是提升教学环节效率的“辅助”角色,而是日渐转变为了“教学内容”本身。在被划为经济特区的40年间,深圳的教育也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一同腾飞。快速发展的背后,一方面是“人才强教”战略的最直接助推,另一方面则是坚定推进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教学效率大大提升。
从经验为王到数据驱动,个性化教育从概念走到落地
“20年前我们去北京、上海、苏州等地的学校考察,上海就已经有了教育信息化相关课题,叫‘信息化与学科整合’,那个时候就能感受到我们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深圳人敢闯敢干,看到差距后我们快速地向先行者学习。尤其是这几年,深圳在信息化、现代化教育方面发展很快。”深圳市宝民小学校长杨君辉表示。
自称“老深圳”的杨君辉从教已达27年之久,当年的这些经历为他后来坚定推行智慧教育埋下一粒种子。
无独有偶,深圳育才中学校长郑春华回想当初引进人工智能智慧教育系统的初衷:“大家一直提‘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这些理念提了多年但实践不尽如人意,原因很简单,一个老师哪里顾得了几十个学生?”
智慧教育可以多维度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老师对于每个学生的个性、学习过程、学习成效都能有更全面了解,从而为学生“量身定制”教学方案。
在教学场景下,“经验为王”的时代已经过去。即使缺乏经验的年轻教师,也可以借助系统发现每个学生的学习问题所在。不仅如此,每个老师用智慧教育系统在备课、改作业、批试卷节省出来的时间,都可以更多用在观察、思考、研究不同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方案中,这意味着个性化教育已经开始从概念走向落地。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5年12月,深圳市就与科大讯飞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后者通过人工智能全面赋能深圳发展。这套产品后来被整合为因材施教综合解决方案,实现了学生、老师、教育管理者三赢的局面。
从学业成绩到全面发展,“人才强教”是关键保障
智慧教育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也给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多可能。在深圳特有的科技氛围里,创客教育发展起来,并走到了全国前列。
当小观众在第三届深圳教育装备博览会上体验无人驾驶车时,展会的另一边,智能机器人小飞正在对一个小朋友做出回应。只要轻拍小飞的头,它就能通过声音和图像识别完成互动,无论是路线导航还是背古诗、解释词语含义,小飞都可以对答如流。
学生通过这样的交互方式,不仅能够对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建立基本认知,还可以学习人工智能的基本知识,甚至参与AI+兴趣特色课程亲手设计智能机器人的运行程序。
这个学期,宝民小学与科大讯飞的合作已经落地。“我们要在第一课堂中开展普及教育,在第二课堂中开展提升工程。”杨君辉说,“第一课堂是从一年级的启蒙教育到三年级的通识教育,给每个孩子普适性的人工智能、编程的学习机会。第二课堂,则是用社团的形式在高年级中选拔一些对计算机、科技有浓厚兴趣的孩子,进行更为复杂的编程学习。”
目前,宝民小学有10名信息技术老师,其中4名是硕士学历,大都来自重点大学的对口专业。
外引内培揽人才,智慧教育助力高效教学
用优惠政策招揽全国教育人才的同时,深圳也在积极推动本地高校的建立和发展,为包含教育、科技在内的行业培养现代化人才,让智慧教育在高校中扎根。以深圳技术大学为例,他们引入科大讯飞的扫描阅卷系统,学生考完试之后,答题卡统一被扫描并电子化,老师可直接在移动端批阅。经过两年的应用,现在深圳技术大学在这一方面已经进入了常态化使用的阶段,覆盖的课程范围也从英语、德语逐渐扩展到思政课程,今年还将拓展到理工科。
除了财政投入之外,深圳对于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在政策层面也得到充分体现。2016年,深圳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计划到2025年将拥有高校20所左右,全日制在校生约20万人,3~5所高校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