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一水泥路到四通八达——佛山路网迎来跨越式发展
2020-07-13 湾区城市群
从禅城区同济新村出发,步行5分钟,再坐公交车,然后转火车,接着搭渡轮,最后转公交车,才到达广州目的地。每次出行风尘仆仆,路途曲折遥远,成为60岁老佛山孙润林对过去交通路网的深刻回忆。
从狭窄坑洼的水泥路到宽阔平整的联网公路,从零星路线到外联内畅,佛山交通经历了从窄到宽、从线到网的跨越式发展,也见证着佛山人生活的巨大变迁。如今,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超5000公里,“两环四纵五横”的高速公路贯通大湾区,引领人们奔向更加美好的小康生活。
往昔 出门一趟长途跋涉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真实地描述了孙润林学生时代的出行状况。改革开放前,他在佛山一中念书,每天从家里步行约2公里到学校,一天来回四次。据他回忆,当时路网不发达,还有不少断头路,步行是当时佛山人出行的常态,“岭南大道以前叫大福路,也是一条断头路,只连通到君宁大厦。”
当时,交通的不便也体现在与别的城市连接上。每次去一趟广州,佛山人都尝尽舟车劳顿的苦头。1987年夏天,烈日炙烤着大地,孙润林带儿子去广州看病,“公交车没空调,火车发车后才开风扇,一路上都在焗桑拿。”
天还没亮,父子俩就出发,先走路5分钟到公交车站,一路晃荡10多分钟到达旧佛山火车站,小跑500米到售票厅,抢到第一班火车票,历经30分钟到达广州芳村石围塘。下了火车,还要搭乘渡轮到南方大厦,再换乘公交车到医院。这样一趟下来,至少要2个小时。“出门一趟就要长途跋涉,大人小孩都累坏了。”孙润林感叹道。
来自市交通运输局的数据显示,1979年,佛山市公路通车总里程仅有1535.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0公里,公路密度40.25公里/百平方公里。
对于升平路老街坊何玉珍来说,这些数据的直观体验是“路看起来很近,但走起来很远”。有一次,她从莲花路走到石湾,花了将近1个小时。
在她印象里,变化最大的是祖庙路。何玉珍回忆说,以前祖庙路是一条沙土路,西边有一条河涌叫“龙须沟”,路两边全是田野、竹林和鱼塘。路的东边没有商店,只是连片的平房,“哪像现在这么繁华,路这么好走。”
今朝 路网纵横城乡贯通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如今,佛山交通迎来了飞跃式发展。1985年,佛山大桥建成通车。1989年8月1日,佛山首条高速公路——广佛高速通车,开创了佛山高速公路建设的先河。
“有了广佛高速后,佛山人去广州最快20分钟。”孙润林说,此后去一趟广州,从旧佛山火车站出发,点对点直接走高速,不需要再换乘多个交通工具。
在佛山38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纵横四方的路网越铺越密。至2018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5415.6公里。
得益于发达的路网,如今佛山市民享受到广佛1小时生活圈的便利。白领关向辉住在南海区桂城,在广州海珠区上班,从家里出发到公司,一般他只需花半个多小时在路上,比一些在广州居住的同事还方便。
佛山路网翻天覆地的变化,受益的除了城市,还有乡村。走进高明区荷城街道石洲村,一条沥青路直通村里,让村民邓永鸿眼前一亮。“以前,石洲大道是一条水泥路,坑坑洼洼不好走。”他告诉记者,石洲村里2700多名居民主要靠这条弯多路窄的道路出行。
如今,路面经过挖补和扩宽,铺上沥青,宽敞通畅的道路让村民出行更加便利,也让村民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现在路修好了,很多人拍照发朋友圈,请外出务工的亲戚回来看看。”邓永鸿高兴地说,一条条崭新的公路,将为村里的发展打开新局面。
过去数十载,佛山交通道路从窄到宽,从线到网,实现了大发展大跨越。今天的佛山,“两环四纵五横”的高速公路贯通大湾区,密度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优越通畅的交通路网,内畅外联的交通体系,正在助力佛山市民奔向小康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