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引进投资总额超4000亿元,滨海湾新区打造东莞开放新名片
2019-11-22 湾区城市群
刚刚过去的“双11”,东莞在北京揽下协议金额1169亿元共12个项目,与香港投资合作的大湾区产业发展基金和国际商品交易中心两大现代服务业项目花落滨海湾新区,总金额820亿元,超过此次签约总金额的七成。
不久前,紫光、欧菲光、正中三大“巨无霸”项目正式动工。翻阅滨海湾的招商引资一览表,设立仅两年多的新区引进投资总额已超过4000亿元。
一年多来,无论是在香港、北京等地的招商引资推介上,还是全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中,滨海湾新区都是当之无愧的“宠儿”,一次次地迎来高光时刻。而站在“二次创业”新节点的东莞,也拥有了一张书写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名片。
两大超级城市之间的黄金联络点
“到滨海湾去”正成为创新产业巨头们的选择。其中,既有新引进的天安AI+未来产业园、宜家华南总部、正中创新综合体项目这样重量级经济项目,还有像OPPO、vivo这样在东莞发展壮大的本土企业,选择继续扎根走向枝繁叶茂,更有像紫光集团、欧菲光集团这样的战略新兴产业巨头,在这里布阵5G、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与应用基地。
滨海湾新区人工智能产业链与大健康高端医疗产业项目体系初见雏形,将通过5年时间打造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滨海湾有绝佳的区域位置,这里还有珠江口东岸少有的可集中连片开发的战略性区域,拥有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正中集团助理总裁、东莞正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广建说。
从地理位置上看,滨海湾新区往西20公里就是广州城市副中心南沙,两者之间只隔一条狮子洋水道,往东南50公里则是深圳的大空港和前海,在两大超级城市之间形成了黄金联络点。
快速化交通网络体系也为资源融合集聚提供了重要的硬件基础。串联大湾区东西两岸的两条重要连接轴——虎门大桥、南沙大桥都位于滨海湾片区。近期将开工建设的深茂铁路滨海湾站,规划接入中南虎城际、东莞地铁2号和9号线,广州22号线和深圳20号线,将新区与广州南沙和深圳空港新城串联起来。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加密,深圳西部与滨海湾新区已是一线贯通,企业选择价值洼地,符合产业预期。”《新区发展总规》编制主持人、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经济研究所所长、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协会深圳分会会长胡振宇博士这样分析,“我们在规划中提出的包括新建港澳码头、开通特色航线、建设莞港青年创业城以及与深圳共同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都是充分考虑了与大湾区城市协同发展的要求。”
在滨海湾新区领衔的滨海湾片区“一港四镇”中,虎门、长安、沙田、厚街四镇拥有极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去年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共计1840亿元,占东莞全市的五分之一强。东莞港去年货物吞吐量达到1.64亿吨,进入全球港口前40位。
“东莞电子信息产业基础雄厚,尤其消费类电子在全国领先,这与紫光有着非常高的契合度,能够产生产业优势互补以及共振,未来东莞可以成为紫光集团发展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最好运用地。”紫光集团董事、联席总裁王慧轩说。
打造汇聚高端产业和创新经济的轴线
好企业、好项目为新兴产业崛起带来“乘数效应”,更将为产业集群化带来“雁阵效应”。
王慧轩表示,紫光将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为东莞补上智能终端制造的短板,同时运用数字化的手段在制造业供应链管理、安全生产、金融服务链条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更高效的解决路径,为行业赋能。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东莞与香港合作开发建设滨海湾地区,集聚高端制造业总部、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基地。随着天安AI+未来产业园、大湾区产业发展基金和国际商品交易中心等一批来自香港的投资项目纷纷落地,滨海湾新区正在一步步向大湾区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进军。胡振宇表示,未来“香港研发+东莞转化”、“香港服务+东莞智造”等模式将在滨海湾新区不断裂变。
裂变的能量如何加大辐射?未来,滨海湾创新链走廊将从滨海湾站出发,依托穗莞深城际轨道等便捷通道,串起片区内各镇沿线节点的创新载体,并将连通起广州、深圳两个国际机场的资源通道,打造一条汇聚高端产业和创新经济的轴线。
滨海湾新区还重新开启了东莞向海而生、向海而兴的雄心壮志。正如国际知名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公司CallisonRTK资深副总裁GregYage所说的:“滨海湾临近海洋,有很好的滨海岸线,这造就了滨海湾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如何利用好海岸线资源?滨海湾新区将在狮子洋沿岸设计一条40多公里长的滨海景观活力长廊,既展现历史积淀、海岸线景观,又具备承接国际马拉松、国际文化交流等活动的空间。同时这还是一条总部经济走廊,将面向全球吸引知名企业设置国际和区域总部。有媒体评价“未来东莞的珠江新城将在这一片区域崛起”。
海洋是开放合作的载体,是互联互通的纽带。滨海湾新区承载着东莞更高层次对外开放的使命。
目前,新区正积极申报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争取在金融开放、财税优惠、港澳现代服务业对接、国际先进人才招引等政策领域,复制应用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熟政策;研究出台包括总部经济、人才安居、新一代人工智能、生命健康产业等第一批政策清单,着力构建具有新区特色的现代产业政策体系;争取中国(东莞)知识产权国际运营中心、版权产业服务中心在新区落地,进一步提升新区辐射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版权创造、运用和保护能力。
交通枢纽区位优势与对接港澳的对外开放制度优势加速结合,滨海湾正迸发强大动力,驱动东莞这艘巨轮加速驶向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