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启动人脸识别抓拍交通违法 现场曝光头像姓名
2019-04-25 湾区城市群
日前,据市交警支队通报,5月6日起,博爱路市博览中心至紫马岭公园南门对开两侧辅道,以及行人过街下穿隧道,将正式启动电子警察,重点抓拍摩托车违法交通标志标线(摩托车穿越人行过街隧道)、摩托车不戴头盔、机动车违停以及摩托车、电动车或自行车通过无障碍通道的违法行为。
今日,细心的市民发现,两侧隧道出入口都安装了一台人脸识别抓拍系统,正在试运行,对违法车辆驾驶人的照片,以及姓名、身份证号部分信息在显示屏上现场曝光。
对于中山来说,这种执法行为是一种创新,但却引发了市民争议,“曝光驾驶违法人的照片、姓名、身份证信息,是否合理,是否侵权?”为何安装这样的抓拍系统?被抓拍曝光后是否还要处罚?记者进行了走访。
人脸、姓名和身份证部分信息曝光
今日上午,记者来到现场看到,由于交警部门还未在此正式启动电子抓拍违法行为,不少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等,通过残疾人无障碍通道后,在行人过街下穿隧道里穿梭,险象环生。
记者留意到,该处隧道抓拍上述交通违法行为的设备已经基本安装完毕,正在试运行。其中两侧隧道出入口的人脸识别抓拍系统显示屏引来了市民的围观。
记者了解到,这套人脸识别抓拍系统对交通违法当事人进行抓拍后,经过后台核查,在隧道口的显示信息大屏,发布当事人交通违法的特写照片、个人姓名、身份证部分信息等。不过,对于个人信息,比如姓名和身份证号,都把中间重要信息隐去了。
市民对曝光行为有赞有弹
交通违法者个人信息曝光,您赞成吗?对此,记者现场随机采访了20名行人。有11名市民表示赞成,有9名市民(其中包括两名骑车人)表示不赞成。
赞成的市民认为,过街下穿隧道是为了方便行人而建设,无障碍通道是为了方便残疾人士而建,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为了走捷径,在隧道里乱穿梭,严重扰乱了交通秩序,此方法可以对这些不文明驾驶人进行引导,“隐私不是违法行为的挡箭牌,何况姓名和身份证号码中间重要信息都隐去了。”
而反对的市民则认为曝光侵犯了当事人隐私权,属于执法者的违法,曝光本身就已经闯了法律的“红灯”。
交警回应:
主要抓拍侵占无障碍通道
一天抓拍2241宗违法行为
对此,市交警支队有关负责人做了回应,非机动车扎堆从行人下穿隧道以及无障碍通道通过,是个长期以来困扰交警的难题,也是广受诟病的交通顽疾。由于取证难,交警的管理和处罚都非常棘手。实际上,国内很多城市都已经启动人脸识别系统抓拍行人闯红灯以及非机动车违法行为了。
目前,这将是我市首批启用的人脸识别设备,对交通违法人脸抓拍取证后,通过后台核查,在屏幕上曝光违法者的相关信息。据统计,4月23日,共抓拍无号牌电动车通过无障碍通道的违法行为2172宗,有车牌的摩托车69宗。
对于有市民认为侵权的说法,该负责人表示:“我们在对外曝光信息时,对成年人的头像进行曝光。对于其他个人信息,比如身份证号、姓名,我们会把中间重要信息都隐去,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个人隐私。”
被曝光的违法行为会进行处罚吗?市交警支队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只是曝光警告,但从5月6日起,有号牌摩托车将进行处罚。不过,非机动车辆以及行人的违法行为只是进行曝光警告,不会进行处罚。
律师说法:适度曝光不侵权
曝光驾驶违法人的照片、姓名、身份证信息,是否合理,是否侵权?
广东悦盈律师事务所律师刘伟荣认为,对这个问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遵守适度原则的曝光就不构成侵权,而超过了必要限度很可能构成侵权。
从交警对违法者的曝光情况来看,属于有限曝光,违法者的姓名和身份证号都被隐去了一部分,这样的操作应该是为了方便违法者确认信息,免得其在处罚的时候扯皮。况且,交警也并没有曝光与违法行为无关的信息,曝光的内容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刘律师还认为,隐私不是违法行为的挡箭牌,首先,一个人在公共场所的行为根本谈不上隐私,公共场所本来就不是一个隐秘的场合,人们在公共场所的一切行为都是公开的,其次,公共场所的违法行为不涉及隐私,交警曝光的是不文明驾驶人的违法行为,违法是曝光的前提,违法者的违法行为与其隐私无关。所谓隐私,就是别人知道了以后可能会对当事人造成伤害的信息。
温馨提醒
这个路口抓拍行人闯红灯
每天约1000人“中招”
记者从市交警支队获悉,东区利和广场与驾协之间人行横道,也正在试运行人脸识别抓拍系统,主要抓拍行人以及非机动车闯红灯的交通违法行为。
从这几天实试运行情况来看,大约每天可抓拍1000宗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