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将建世界最大创业加速器
2019-03-06 湾区城市群
两年前,香港青年陈升北上深圳,开启互联网创业;6年前,完成香港和美国博士后研究的黄源浩,回到深圳创办了奥比中光;7年前,从斯坦福毕业回国创业的刘自鸿,直接选择在深港及硅谷三地同时创立柔宇科技…
近年来,香港的科研力量搭配深圳的产业化市场,孕育诞生了一批明星科创企业。
不久前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第四章中指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构建开放型融合发展的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集聚国际创新资源,优化创新制度和政策环境,着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抢抓粤港澳大湾区机遇,当下的深圳创新正在释放出哪些新动向?又将如何发力?
深企在广深港澳创新走廊上加速联动
积极打造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用好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在今年的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深圳元素格外抢眼,涉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格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报告在部署总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关工作时,频频提及深圳。报告提出,2019年要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共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
加强科技创新合作。《规划纲要》指出要充分发挥粤港澳科技和产业优势,积极吸引和对接全球创新资源,建设开放互通、布局合理的区域创新体系。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探索有利于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的政策举措,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和国际化创新平台。
在此背景下,记者发现,诞生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圈”里的深圳科创企业不断涌现,而其也正加速与整条创新走廊展开互动。
2013年,完成香港和美国博士后研究的黄源浩,从美国回到深圳创办了奥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奥比中光”)。2015年,奥比中光自主研发的3D传感摄像头正式量产,成为亚洲唯一量产消费级3D传感器的公司,也是继苹果、微软、英特尔之后的全球第四家。
而走出不少深圳科创明星企业的香港科学园,近年来也在不断加强与深圳的科技创新互动。“这里汇集着超过700家科技企业和香港超过一半科研人员”,香港科技园公司董事查毅超表示,早在2015年,该公司就与深圳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签署合作协议。
“去年公司刚在这里设办事处时,我是东莞、深圳两地跑,现在绝大部分时间在东莞。”春节过后,云天励飞东莞办事处负责人李伟几乎常驻东莞工作了。在当地,公司现有团队不仅有销售,还有解决方案工程师、系统工程师等。伴随《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今年2月,云天励飞决定进一步扩大在东莞的员工规模。
深企在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上的频繁联动背后,离不开政府的前瞻部署。2018年出炉的《深圳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实施方案(2018—2035年)(征求意见稿)》提到,结合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布局,选择4个创新基础好的区域打造为核心战略平台,带动周边具有创新潜力的20个节点,形成各具主导功能的创新区块,构建“4核20节点”的空间格局。该方案明确指出,到2035年深圳将被打造成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引领区、国际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育成地和国际创客聚集地,创新生态体系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如今,广深科创走廊范围延伸到了港澳,前景更令人期待。
前海启动离岸创新创业中心建设
加强科技创新合作,《规划纲要》还提出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众创空间建设,支持其与香港、澳门建立创新创业交流机制,共享创新创业资源,共同完善创新创业生态,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更多机遇和更好条件。
在前海,入驻前海青年梦工场的前海随身宝科技公司创始人、香港青年郭玮强直呼上述表述“振奋人心”。作为香港青年创客,他希望可以利用大湾区作为重点创新平台,努力创业。“前海是深港合作区,在贸易便利化、税务等方面都有独特优势,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创业空间,我希望团队可以通过前海这个平台,把项目做好。”
而《规划纲要》中,关于“鼓励三地高校探索开展相互承认特定课程学分、实施更灵活的交换生安排、科研成果分享转化等方面的合作交流”等内容也让郭玮强感到兴奋:“这将更快地促进香港一些高校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事实上,自前海去年年底启动离岸创新创业中心建设后,前海即不断打造产业空间的运营平台。前海科创投董事长倪勇透露,前海还将在区内核心地段桂湾片区中心区打造“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先导区”,建筑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届时或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创业加速器。
落马洲河套地区启动建设
如果说前海已经进入稳步发展期,而作为继前海之后的深港第二个重要合作平台,落马洲河套地区已经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定位。
从深圳福田口岸隔河相望,目之所及是一片茫茫绿野,与深圳林立的高楼反差巨大。这片区域便是落马洲河套区。
2017年初,港深两地政府正式签署《关于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计划将河套地区发展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根据备忘录,河套地区面积大约为87公顷,是目前香港科学园面积的4倍,建成后,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将成为香港最大的科技创新园区。
为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规划纲要》明确表示支持港深创新及科技园等重大创新载体建设。
在此背景下,这片被寄予厚望的土地日前迎来破局——开工了。记者现场走访发现,河套地区已有部分地块进行填土工作。
今年的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粤港澳大湾区”这一关键词,总计出现了7次,凸显其分量之重。其中关于河套地区建设有这样的表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争取在“人员物资流动、职业资格准入、标准规则创新、新药品新器械监管”等方面的体制机制上先行先试,实现深港科研资金跨境使用,探索建设离岸创新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广东省委、省政府此前公布的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里与香港直接相连的重大节点,今年,有深圳市政协委员建议应将位于罗湖的深圳河东段沿岸片区和福田落马洲河套区,一起规划为“深圳河深港创新经济带”,并与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串联,构成中国(深圳)自由贸易试验区,并通过“深圳河深港创新经济带”的建设“以小引大”,循序渐进推进实现将深圳全域打造为自贸区的战略构想。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学术交流部部长杨传银表示,河套地区是深港合作的唯一陆路相接的地区,在开发河套地区过程中,更好地实现软硬件的互联互通,可以为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提供更多可复制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