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对数字人才 吸引力名列国内前茅
2019-03-01 湾区城市群
日前,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与领英中国联合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与人才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指出,与国内大部分地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呈现人才净流入状态,尤其是对数字人才的吸引力名列国内前茅。
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分布
呈现东强西弱状态
《报告》显示,从整体来看,以珠江为界,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分布大体呈现东强西弱的状态,高水平人才、数字人才主要集中在深圳、香港、广州,且以深圳为首。这三座城市作为大湾区的三大中心城市,在经济总量、常住人口总量、劳动力规模、产业发展层次、城市发展水平等方面都已进入国际一流城市行列。
从人才的行业分布看,粤港澳大湾区在制造业、消费品和ICT(信息和通信技术)三大行业的高水平人才占比最高,均超过10%。从行业人才的数字化程度看,ICT行业数字化程度超过80%,体现出大湾区较高的基础性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融合型数字经济以制造业数字化程度最高,体现出大湾区高新制造中心的优势地位,但相比于基础型数字经济还需进一步提高。
从教育背景来看,粤港澳大湾区人才的毕业大学知名度较高,生源背景丰富,超过25%的人才具有国际教育背景,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才占比超过30%。在人才专业方面,金融类专业排名较高,这与粤港澳地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相呼应;另一方面,计算机科学、电气和电子工程等技术性专业也较领先,意味着ICT产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
大湾区人才来源分布多元
清华经管学院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煜波教授表示,数字经济已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的引擎,粤港澳大湾区在全球数字经济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全球经济的数字化转型也给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战略机遇,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金融科技等多个领域的科技与产业创新,将成为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推动力和战略支撑。
《报告》显示,在人才吸引力方面,与国内大部分地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对数字人才的吸引力名列前茅。其中,相比于北京、武汉,粤港澳大湾区对数字人才更具吸引力,数字人才流入大湾区数量与反向流出数量之比分别达到1.41和1.58;和上海、成都相比吸引力不相上下;但与杭州相比,粤港澳大湾区数字人才呈现净流出状态,从杭州流入大湾区的人才数量与反向流出的数量之比仅为0.77。
在国内人才流动方面,人才吸引力最强的城市是深圳,高水平人才和数字人才流入/流出比均超过2。此外,广州、珠海、惠州、香港在国内高水平人才和数字人才方面都处于净流入状态。佛山在高水平人才方面处于净流入状态,但在数字人才方面在向国内其他地区流失人才。澳门则恰恰相反,高水平人才在向国内其他地区流失,而数字人才则处于净流入状态。另外,东莞在高水平人才和数字人才两方面都在向国内其他地区流失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