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 攻略

惠州又新增两个广东省古村落,快来打卡!

2019-02-18 湾区城市群

记者近日从市民协获悉,经省文联、省民协组织评审专家终评认定,全省共有43个村落入选广东省第六批古村落名单。其中,我市有2个古村落入选,分别是惠东县平海镇岭边村和惠东县铁涌镇河潭村。至此,惠州市已有33个“广东省古村落”。

平海岭边村和铁涌河潭村于2017年4月申报广东省古村落,2018年10月,经省专家组现场实地考察后初评通过。今年2月14日,被认定为第六批广东省古村落。

据介绍,广东省古村落的评定工作是广东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抢救和保护古村落文化遗产的一项极其紧迫,而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第六批广东省古村落评定工作于2017-2018年开展,得到了各有关地方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积极申报。经专家组实地考察,现认定惠州市惠东县平海镇岭边村等43个村落为第六批广东省古村落。开展广东省古村落的评定,为保护古村落,传承岭南传统文化作出了贡献。

QQ截图20190218142343.jpg

平海岭边村

始建于元末 村民主要姓曾

惠东县平海镇岭边村辖区面积5.5平方公里,共145户730多人。村民主要姓氏为曾姓,主要方言为粘米话。村落始建于元末。据《曾姓族谱》记载,元朝末年,湖广(今湖北、湖南)长沙府曾氏始祖曾广惠不满朝廷腐败、税务繁重、战争不断,不愿同流合污,毅然辞官,从江西永丰县迁至湖南长沙市,后由于战乱,又搬到湖南淦田,再迁到广东惠州,后迁进该村。入居后,部分居民迁往碧甲村黄西坑等自然村落,少部分迁至香港,另一支后裔迁至现惠东县吉隆镇大华。

明正统年间,岭边村属归善县碧甲巡检司;民国时期,属惠阳县;新中国成立后,属惠阳县稔平区;1965年7月,属惠东县平海镇碧甲村至今。

古建筑比较低矮

据介绍,岭边村是一个风格多样、有一定规模、保存较完整的古村落,古建筑比较低矮,与当地常年遭受台风袭击的气候环境有关,有着典型的广东沿海特色。村中历史传统建筑占地约17000平方米。现存古建筑20余座,其中大小祠堂8座,主要建筑有本地曾姓总祠“忠恕堂”,是具有代表性的客家宗祠。

岭边古村落选址别出心裁,处于低平的谷地上。村落建筑采用相对自由的梳式布局,过去曾有围墙,开有四门,现已不存。巷道用麻石铺砌,宽约2~3米。村中大小祠堂8座,基本分布于古村落的中、后部,分散无序,其中本地曾氏总祠则位于村后偏右的位置,这是较为独特的现象。

岭南海边台风频繁,过去海贼出没无常,因此,除了建有村围外,岭边村的古民居都不高大,多不建楼层。屋墙厚实,一般用麻石条砌脚(五层以下),墙身用砖砌或夹夯土即村民所说的“金包银”。屋顶为硬山顶,并加檐脊以防风。

规定村中不得打井

古人建村、建房,特重风水,过去的岭边村亦是如此。其选址于此,就是认为此地属镬形地,并因此规定村中不得打井,否则会“泄气”。为了聚气,村中众多巷道都有意设计为不能贯通的村道,仅有两纵三横为全村通畅的道路。为截断一些巷道,在上横巷就建了五座并列一排、屋顶连接的锁头屋。由于不能打井凿地的限制,村中没有一个池塘(包括所有祠堂前面)。为了聚住财气,在村前特设一个水潭,作为全村的风水潭。

村里最辉煌的建筑莫过于“忠恕堂”。忠恕堂位于岭边村后部,为本地曾姓大祠堂,厅堂式建筑,始建于明代,清初重修。原为五间二进带前院建筑,2010年前,由于年代久远,建筑损毁至仅剩前院及头进门廊部分。2010~2013年,祠堂重建为五间三进带前院建筑。祠堂还保留了不少原祠堂的旧物件,有石柱、柱础、砖雕等。

加强文物保护和传承

岭边村紧靠海边,绚丽多姿的乡土文化和丰富多彩的田园风光,吸引了无数外来游客,为农村旅游开辟了一道亮丽风景。近年来,平海镇党委、政府把“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作为工作方针,把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古村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多角度地宣传推介古村,着力做好古村人文资料的搜集、挖掘和整合,加强现有文物的保护和传承,争取把古村打造成沿海古文化、原生态休闲文化和现代文化融为一体的宜居宜业的旅游沿海村庄。

QQ截图20190218142414.jpg

铁涌河潭村

建筑以青砖青瓦房为主

惠东县铁涌镇河潭村,是个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河潭村位于铁涌镇东北部,辖区面积3平方公里,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现存历史传统建筑约250多座,建筑面积约35000平方米。全村总户数500多户3500多人。河潭村田野果园三面环抱,一面靠考洲洋,民风淳朴、独特,有着丰富的民间文化。

被称为“鱼米之乡”

河潭村临近红海湾畔,它田野果园三面环抱,一面靠海,距铁涌镇政府2.5公里。河潭村美丽富饶,被称为“鱼米之乡”。鸟瞰村貌,古屋、新居、河流与美丽田园构成一幅色彩缤纷的水乡图。

河潭村地形如蟹状,村周围地势平坦,村子的东、西、北面是一些低矮的丘陵;村西有源自白坑山的咸涌河流向考洲洋;村东距考洲洋海湾约4公里,约1.3公里为朝阳村;北面不足1公里为梁屋村;西南约700米有石佳寨。

村子形状貌似蟹型,按当地风水的说法,不管海水有多深,蟹永远是浮的。村前两侧的两个水塘,右边南面塘、左边满仔塘似蟹眼,村前凸出的埔地沙岗仔,表示蟹钳。埔地沙岗仔“蟹钳”不能建房,被称为蟹壳的古岭头也不能建房,长期绿化。绿化才是活的蟹。由于村前有河,与河相接处有个深潭,故而取名“河潭村”。

据《马氏银青族谱》记载,明万历四十三年(1616),马氏先祖因战乱难逃,从河北经陕西、江西、福建、潮州、海丰到河潭落户,至今已400多年;观氏族人因闹饥荒从福建迁来;刘氏祖先于清乾隆年间从石街寨迁来。现在村民姓氏均姓马、观、刘、黄、柯、廖、梁、林,观姓属广府人,刘姓属潮汕人。

现有历史传统建筑250多座

河潭村由石街、旧围、北头三个自然村组成,河潭是总称。据现有的祠堂建筑、族谱、传说等方面综合分析,马氏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开始在河潭村定居,其他姓氏其后陆续迁来。目前人口较多的姓为马、观、刘三姓,在村中居住地分布大略为:马姓分布于村南部,观姓分布于北部,刘姓分布于村北观姓之外的较小地方。

全村现有历史传统建筑约250多座,建筑面积约35000平方米。全村现有古井7口,祠堂11座(大多为不久前重建或重修)。村子整体呈蟹形,面南偏西,可分为蟹身和蟹钳两部分。蟹身前有东、西二潭为蟹眼,东曰“东门塘”,西称“南门塘”,两眼之南各伸一蟹钳。村后,有一座方方正正的边长约90米的清代小围村,由马、观二姓共建。

该村历史传统建筑的整体布局和个体建筑有其独特的风格,全村的古建筑布局明显是精心布置的,其个体建筑在较统一的基础上也有一定的个性,是一个具有较大规模,保存较完整的古村落。

河潭村周边环境平坦、开阔,加之建村在清朝,村民生活较为安定,相对富裕,因此其建筑也以青砖青瓦房为主,较少防卫性的设施(防护目的较明显的建筑是围墙)。其建筑整体朴素无华,不高不大,与周边的果园、开阔的田野相融合显得浑然一体,相得益彰,给人一种静谧、悠闲、富足的感觉。

相关:惠州 广东省 古村落
作者:网络综合 来源: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私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本号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湾区城市群】
相关阅读